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 3岁,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悸、气短,上腹痛、腹胀,无明显反酸及烧心。胃镜检查胃窦可见数个小丘状隆起,中央凹陷,前壁可见0 .5cm×0 .6cm溃疡,周边黏膜水肿。病理检查示黏膜慢性炎症。超声检查示肝肿大、脾略大,胆、胰腺、肾正常。第1次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1.14×10 9/L、红细胞1.93×10 12 /L、血红蛋白6 8g/L、血小板97×10 9/L、网织红细胞7.1% ,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Ⅲ级,粒系生成不良,红系增生,以晚幼红细胞为主,全片见4个巨核细胞,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RA型。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及输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3岁,因反复上腹痛伴早饱2年余入院.患者8年前因外伤导致脾破裂行脾切除术,近2年反复出现上腹痛伴早饱,无呕血、黑便.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中性粒细胞46.9%,嗜酸性粒细胞7.1%,总蛋白55.9 g/L,尿素氮8.25 mmol/L,其余生化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见胃底前壁大弯侧一大小2.5 cm ×2.0 cm隆起(图1),表面黏膜充血肿胀(图2).胃镜诊断:黏膜下肿块(?)、曲张静脉待排除.超声内镜检查:胃底固有肌层起源稍低回声光团,横截面积约1.5 cm ×2.2 cm(图3),局部管壁层次欠清晰,壁外未见肿大淋巴结声像,考虑间质瘤可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3岁,学生。因上腹胀痛,纳差,消瘦2个月来我院检查。体检:营养差,轻度贫血貌,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8 g/L,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9.2×109/L。胃镜示:胃底大弯见息肉样隆起3处,大小分别约0.8 cm×0.8 cm,1.5 cm×1.3 cm及1.0 cm×0.8 cm,形态较规则,3处隆起黏膜相对集中,病变及周边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最大病变顶端见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2岁.因乏力、低热1个月余,于2007年4月9日入院.入院体检:两侧颈部均町触及1 cm×1 cm肿大淋巴结各1枚,脾肋下2 cm.血象Hb 71 g/L,WBC1.2×109/L,中性0.42,淋巴0.50,单核0.08,PLT 38×109/Lo生化:乳酸脱氢酶(LDH)312 U/L,总蛋白59.3 g/L,白蛋白33.4 g/L,碱性磷酸酶240 U/L,铁蛋白1396μg/L,β2-微球蛋白(β2-MG)2440 μg/L.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8岁,朝鲜人,在沈阳工作两年余。2010年5月体检时发现结肠癌标记物偏高,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粪检寄生虫卵阴性,粪便潜血试验阴性。血常规检查:红细胞4.5×10^(12)/L,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61%,淋巴细胞34%,嗜酸粒细胞5%,血红蛋白140 g/L。纤维结肠镜发现横结肠近脾处有一息肉,约0.3 cm×0.3cm,表面光滑,结肠镜钳取出。其余肠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未见糜烂、溃疡和新生物,肠蠕动正常。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男,22岁,因反复乏力8年,伴间断腹痛、便血半年入院.患者8年前出现乏力、全血细胞减少,经多次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长期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前患者出现间断腹痛伴便血.血常规示WBC 2.5×109/L,Hb38 g/L,PLT 14×109/L,CRP 28.6 mg/L,抗核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阴性.肠镜检查示回盲部隆起溃疡性病变,表面糜烂,黏膜肿胀明显,回盲瓣及阑尾开口结构不清,病理检查示大部分为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其间见少量淋巴结组织增生,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排除淋巴瘤,诊断为CD.半年来以环孢素规则治疗,病情基本稳定.此次患者因腹痛、便血再次发作入院,血常规示WBC2.8×109/L,Hb 93 g/L,PLT 48×109/L,肠镜检查示回盲瓣结构破坏,末端回肠见一环堤样溃疡,直径约2 cm,病理检查示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伴糜烂,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可见潘氏细胞化生,碱性磷酸酶NBT/BCIP特殊染色(+),支持CD诊断.经抗感染、支持、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左侧腰痛1个月余入院,入院前体温不详.入院第2天起持续发热14 d,最高体温39℃,呈不规则热,伴畏寒、气促.体格检查:颌下、腋下可触及数个淋巴结,0.5 cm×0.5 cm至0.5 cm×1.0 cm.左肾区叩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50 mm/1 h,ALT 77 U/L,IgA 4.18 g/L,IgG 19.23 g/L,补体C40.5 g/L,高敏C-反应蛋白26.94 mg/L,尿本周蛋白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芎嗪刺激结肠黏膜分泌阴离子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运用某些工具药 ,采用短路电流技术观察了川芎嗪促进大鼠远端结肠黏膜分泌阴离子的信号转导机制。结果 结肠黏膜的基底膜加入 1mmoL/L的川芎嗪后 ,短路电流明显增加 ,在 3 0分钟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 3 7.5± 5 .1mC/cm2 (n =12 ) ;黏膜的基底膜和腔面膜预先加入PKA的抑制剂 -H89(0 .0 48μmoL/L)后 ,川芎嗪所产生的电荷数为 9.1± 2 .5mC/cm2 (n =8) ,相对于对照组 ,减少大约 76% (P <0 .0 0 1) ;在黏膜的基底膜预先加入前列腺素环化酶抑制剂 -吲哚美辛 (10 μmoL/L)后 ,川芎嗪所产生的电荷数为 11.4± 4.0mC/cm2 (n =9) ,相对于对照组 ,减少大约 70 % (P <0 .0 0 1) ;在黏膜的基底膜预先加入Ca2 +螯合剂 -BAPTA -AM(10 0 μmoL/L)后 ,川芎嗪所产生的电荷数为 2 0 .5± 7.3mC/cm2 (n =5 ) ,相对于对照组 ,减少大约 45 %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通过细胞内的前列腺素 /cAMP和Ca2 +途径刺激结肠黏膜分泌阴离子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39岁。间断黑便 3个月余 ,伴头晕乏力入院。体检 :中度贫血貌 ,剑突下深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6 2g/L。胃镜 :胃窦后壁“溃疡”出血。术中所见 :胃浆膜面正常 ,大、小网膜未见肿大淋巴结 ,胃窦后壁可触及一小硬结。遂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 :大体检查见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 0 .5cm× 0 .6cm× 0 .8cm ,暗红色、实性 ,周围境界清楚 ,向黏膜面溃破。镜下检查 :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表面有破损 ,光镜下瘤内可见较丰富血管 ,其周围有多层排列的上皮细胞围绕 ,细胞大小相近 ,呈圆形 ,胞质淡红 ,核圆形 ,瘤体周围有明显网状…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5岁,2012年2月18日因"髋关节疼痛4个月"就诊.患者就诊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髋关节疼痛,有时伴有鼻出血,左上腹不适,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院外治疗效果差,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5 cm可触及,质韧,无压痛,双髋部压痛,活动受限,双侧Gaenslen试验阳性.入院后行全面检查,查血常规:白细胞46.14×109/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276×109/L,嗜碱细胞0.77×109/L.白细胞分类:早幼粒细胞0.02,中晚幼粒细胞0.12,嗜碱0.02.腹部B超:肝右前叶钙化灶,脾脏肿大,脾脏大小21.7 cm ×7.5 cm,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左肺上叶慢性炎症,左肺上叶及左肺门钙化灶;纵隔内及双侧腋下小淋巴结;肝内钙化灶;脾大,肝脾周围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岁.大便带血1周,于2011年12月7日收住院.发病后患儿无恶心呕吐、嗳气.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可,左上腹部轻压痛.腹部B超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外有一肿物,大小为5.0 cm×4.0 cm×3.0 cm,边界较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无异常.于12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术后送检十二指一段.大体观察,距十二指一断端2 cm处见有一肿物,肿物位于黏膜下,黏膜表面见表浅溃疡,肿物为椭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大小3.5 cm×3.0 cm×2.0 cm,质软,切面实性、灰白色.  相似文献   

12.
伴t(9;22)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12岁,因乏力、腹胀半月,发热一天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侧颌下均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肿大淋巴结,质中等,活动度好,无压痛,心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血常规示WBC48.2×109/L,HGB56 g/L,PLT22×109/L,腹部B超示脾脏大小140 mm ×45 mm,实质回声均匀,提示脾大.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5岁。因上腹部隐痛2月,双下肢浮肿1月余入院。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20kg。体检:消瘦,慢性病容,颜面水肿,腹部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Tbi15.6μmol/L,TP37.9g/L,A11.4g/L,G26.5g/L;肾功能正常。大便(-),尿蛋白(-),血清抗Hp抗体(-),血清抗CMV(-),抗HIV(-),13C呼气试验(-)。腹部B超示肝回声增强、腹水,胆囊壁增厚。胃镜示:胃底、胃体、胃窦黏膜肿胀,胃腔变形,胃腔四壁密布结节状隆起病灶,大小不等,直径1.5×1.8cm至0.5×0.8cm,表面潮红糜烂,质软,覆盖大量白色黏稠黏液;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呈颗粒及小结…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9岁.因左腋下肋骨疼痛及进行性消瘦1年余,近1月加重并伴间断性恶性呕吐入院.体检:精神萎靡,右上腹可触及10 cm×8 cm大小的质硬包块,移动度差,左腋下第5、6肋间可触及7 cm×7 cm质地中等包块.患者有多发性内分泌瘤I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l,MENl)家族史,其子确诊为MEN1.实验室检查:血清Ca21.45 mrnol/L(参考值1.1 ~ 1.34 mmol/L),无机磷0.79 mmol/L(参考值0.81 ~ 1.62 mmol/L),降钙素15.33 nmol/L(参考值0~1.46 nmol/L),甲状旁腺激素36.4 nmol/L(参考值1.3 ~6.8nmol/L),垂体催乳素40.9 ng/dl(参考值1.8~20.3 ng/dl).  相似文献   

15.
康俊升 《胰腺病学》2013,(5):310-310
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灼热、胀痛20余天入院.实验室检查:TBIL 80 μmol/L,DBIL 34.2 μmmol/L,ALT590 U/L,AST 346 U/L,r-GT 1226 U/L.腹部彩超示胰头部稍高回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主胰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腹部磁共振提示胰头部饱满,内可见2.6 cm ×2.4 cm占位,病灶边界不清,胰体尾部胰管扩张,呈串珠状,胆囊增大,胆总管下端截断,呈鸟嘴状,中上段扩张,最宽约2.0 cm.诊断为胰头癌.手术探查发现肿块位于胰头,肿瘤大小约4.0 cm ×3.0 cm,下腔静脉轻度受累,尚可分离,但胰体受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被包绕,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在胰头处取约0.4cm×0.2cm标本.冷冻切片报告:中分化腺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口喷洒生物蛋白胶后放橡皮引流管1根,从另切口引出体外.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48岁,朝鲜人,在沈阳工作两年余。2010年5月体检时发现结肠癌标记物偏高,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粪检寄生虫卵阴性,粪便潜血试验阴性。血常规检查:红细胞4.5×10~(12)/L,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61%,淋巴细胞34%,嗜酸粒细胞5%,血红蛋白140 g/L。纤维结肠镜发现横结肠近脾处有一息肉,约0.3 cm×0.3cm,表面光滑,结肠镜钳取出。其余肠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未见糜烂、溃疡和新生物,肠蠕动正常。但在患者回盲部、结肠和  相似文献   

17.
食管中段鳞癌合并贲门腺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3岁。进软食梗噎感 45d。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食管中段见 3cm局限性狭窄 ,管壁僵硬 ,黏膜紊乱。胃镜示 :距门齿 2 6~ 2 8cm可见黏膜不规则结节状隆起 ,表面高低不平 ,管壁僵硬 ,扩张度差。贲门部黏膜不平样改变 ,进镜稍有阻力。病理示 :食管鳞状细胞癌 ,贲门腺癌。术中见食管中段约 3 .5cm× 3 .5cm肿瘤组织 ,侵犯 2 / 3周食管 ,部分侵及浆膜。贲门部肿瘤约 6cm× 6cm ,侵及胃底后壁 ,未见侵及浆膜层。肿瘤间距 13cm。镜检 :食管部癌组织呈巢团状分布 ,伴有大量角化珠形成 ,间质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黏膜表面鳞状上皮有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8.
例 1 患者男 ,4 0岁 ,体检腹部CT发现胃底后壁肿物。体检 :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上消化道钡餐示 :胃底后壁可见一 2 .5cm× 2 .5cm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 ,边界清晰 ,周围黏膜未见破坏 ,未见龛影 ,考虑为“胃底后壁平滑肌肉瘤”。胃镜示 :胃底大弯后壁见一 2 .0cm× 2 .0cm大小的黏膜隆起 ,该肿物向外突出 ,表面光滑 ,颜色与周围一致。用细胞刷推移 ,较柔软 ,无弹性 ,胃蠕动时可改变其形态 ,黏膜光滑 ,黏液湖清亮。考虑为“胃底后壁纤维瘤”。CT示 :胃后壁大弯侧可见一个 2 .5cm× 2 .0cm和一个 1.8cm× 1.8cm大小等密度病灶 ,平扫CT值为…  相似文献   

19.
卵巢血吸虫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员周××,52岁,农民,家住彭县清平乡血吸虫病疫区.因阴道流血两年多,于1990年8月19日入院.查T37℃,P104次/min,BP16/9.4kPa.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腭裂,心肺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包块.阴道可见7cm×7cm×6cm包块,质硬,蒂粗,活动受限.宫口开放,子宫稍大,质硬.双侧附件无异常.Hb4.9g/dl,RBC1.9×10~(12)/L,WBC11.0×10~9/L,N 0.72,L 0.28.B超:多发性子宫肌瘤.入院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行子宫全切除术,9月4日全愈出院.术后病理组织检查为:1.子宫平滑肌瘤; 2.子宫腺肌病;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3岁,上腹部不适伴食欲下降10d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脾未触及,未扪及肿物。X线钡餐示:胃体大弯侧见4cm×6cm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边缘毛糙,中央区见腔内龛影,食管、十二指肠及小肠未见异常。胃镜检查:食管、贲门无异常,胃体大弯侧可见一巨大溃疡,边缘不规则,5cm×6cm ,底覆褐色痂,周围黏膜僵硬。手术所见:肿物位于胃窦大弯侧,6cm×6cm×5cm大小,黏膜面发生溃疡,局部胃壁质硬,与结肠系膜轻度粘连。病理检查:送检远端胃组织见5 .0cm×4 .5cm大小溃疡,深约1cm ,周边隆起,局部胃壁增厚,质硬,切面灰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