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组织胶注射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68例,观察患者经过内镜下序贯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静脉曲张的消失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8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期止血率100%,62例随诊6个月后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并发症较少。[结论]内镜下序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地探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endoscopic sequential variceal ligation plus sclerotherapy,EVLS)及胃底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6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EVLS及胃底组织胶注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情况,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结果经EVLS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基本消失率、改善率分别为27.9%、47.5%及24.6%。胃底经组织胶注射后显效79.3%,有效20.7%。3.4%发生排胶出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并发出血率0.9%,内镜下食管静脉硬化注射术(EIS)后并发出血率1.9%。EIS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3.3%,术后早期进食哽噎感、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短期内均可消除。结论 EVLS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依从性较好,胃底静脉曲张行组织胶注射术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达95%(20/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予184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套扎治疗,其中32例伴胃底静脉曲张者还进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随访6个月并观察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内镜下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率为71.74%(132/184),急诊止血率为95.00%(57/60),并发症(食管套扎部位瘢痕狭窄需行扩张治疗)发生率为2.17%(4/184).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率为100%(32/32),并发症(注射部位难治性溃疡7例,其中难治性溃疡并出血2例)发生率为21.88%(7/32).均无穿孔、重度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国产组织粘合剂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脉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一次性治疗,观察曲张静脉改善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200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的疗效. 方法:内镜下套扎、硬化和栓塞等治疗手段治疗200例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结果: 200例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 经急诊内镜治疗仅4例术中死亡, 止血成功率98%. 术后2 wk内因为各种原因死亡32例, 病死率16%. 结论: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贲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套扎效果好.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应首选注射人体组织胶栓塞.  相似文献   

7.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经内镜注射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套扎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内镜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吴作艳  冀明 《山东医药》2010,50(23):65-66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76例肝硬化EGV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内镜下选好胃底靶静脉以"三明治"法注射组织胶,并自胃食管黏膜连接处开始向近端螺旋式结扎曲张静脉.随访8周,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复查胃镜判定EGV程度.结果 无异位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例出现再出血、再次注射组织胶后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降低者分别占88.2%和75.0%.结论 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可明显减轻肝硬化食管EGV程度,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出血稳定12h内采用胃曲张静脉三明治法组织胶注射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术后2周、3个月进行内镜随访。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止血。6例患者于术后2周,再次行EVL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食管静脉治疗有效率95.65%,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91.30%。随访期3个月内无一例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是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凶险,首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70%,再出血的发生率为60%~80%。内镜检查不仅可明确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而且还可在内镜直视下行止血治疗。现已证实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或皮圈套扎是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胃镜下行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2例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122例中,对行多次套扎治疗的86例随访观察3年,均未因静脉曲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9例失访;27例未能坚持行多次套扎,6~12个月均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上有较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肝硬化是常见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在20%~50%。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更多的消化科医师可以较熟练采用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技术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显著降低了出血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因此,国内外在制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指南时均将内镜下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根治性治疗联合心得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观察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8例,根据患者意愿及之后的随访资料将其分为3组: A组:内镜下根治治疗+心得安序贯治疗组,即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行内镜下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不能再行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结束后开始序贯口服心得安行降低门脉压治疗; B组为内镜下根治治疗组,未服用心得安; C组:一次内镜下治疗+心得安序贯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分别记录静脉曲张消除例数,近期出血、远期出血例数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案中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9%、4.5%、3.6%),而根治性治疗的静脉曲张消除率A、 B组(89.9%、89.5%)显著高于仅行一次内镜治疗(39.3%)。在远期再出血率方面,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根治治疗 A、 B 组(40.6%、53.7%)显著低于一次内镜治疗组(76.8%),而根治治疗联合序贯心得安治疗(89.9%)与仅行根治治疗(89.5%)比较,静脉曲张消除率无显著差异,但A组远期再出血率最低(40.6%、53.7%、76.8%)。结论: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根治性治疗联合序贯心得安疗法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静脉曲张消除率及远期出血率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其发病率比食管静脉曲张低,但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已经成为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首选方法。尽管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治疗也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但作用局限,并发症多。此外,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也可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且安全性高、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本文将就其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程文芳  施瑞华  陈晓星  丁静  陈莉 《胃肠病学》2011,16(10):613-615
背景:临床上对胃静脉随张(GV)合并食管静脉曲张(EV)的内镜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选择尚未统一。目的:探讨内镜组织黏合剂注射联合套扎序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其最佳时机。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内镜检查确诊为GV活动性出血合并中重度EV者纳人研究,其中26例于GV组织黏合剂注射1周后行EV套扎(A组),30例注射后立即行EV套扎(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1个月内和6个月内再出血率以及食管胃静脉曲张改善有效率。结果:A组与B组问止血率(96.2%对96.7%)和食管胃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GV:72.7%对72.0%;EV:81.8%对84.0%)无明显差异,A组治疗后1个月内和6个月内再出血率均显著高于B组(1个月内:26.1%对10.3%,P〈0.05;6个月内:45.5%对32.O%,P〈0.05)。两组均无明显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GV组织黏合剂注射后立即行EV套扎序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国外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现状,比较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复习了国外1985/1999公开发表的关于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文献,就各种疗法在控制急性出血率、曲张静脉出血复发率、根除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作一比较.结果在控制急性食管静脉出血方面,食管套扎与硬化治疗疗效相似但略优,在控制静脉渗血方面,二者疗效相似,控制静脉喷血,套扎疗法优于硬化治疗,死亡率及并发症则显著降低.联合治疗分为同步联合疗法(synchronousEVL+EIS)及序贯联合疗法(sequentialEVL+EIS),同步联合疗法并不比单独套扎疗法优越且并发症较多,而序贯联合疗法在静脉曲张根除率方面,比单独硬化治疗要高,并发症及再出血复发率显著要低.结论食管静脉套扎或食管静脉套扎加硬化疗法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由于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EVL)及内镜下硬化治疗(DVS)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单纯的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患者,一般经内镜可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并发胃底静脉曲张(GV)”破裂出血患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为使EV及GV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开展内镜下连续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3例,对其中4例并发重度GV破裂出血患者,联合内镜下行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套扎术(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IS)治疗、组织胶注射及联合治疗等,这些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目的是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出血率。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内镜治疗EGV患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再出血率及病死率高,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属于特殊类型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术、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及联合序贯治疗等,但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黄燕琼 《内科》2012,7(1):85-8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出血量大而且病死率高.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已成为国内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特点.能消除曲张的静脉,减少出血率,提高生存率,为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提供又一优良途径.无痛内镜的普及又为其提供了减少治疗过程中不适的保证.我科2010年1月首次开展此项目,已实施10例,效果满意.现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