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鼽,又称为鼽、鼽水、鼽嚏,该病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也有记载,《内经》中也多次论及本病,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其典型症状是呈突发性鼻塞、鼻痒,连续喷嚏,流涕清稀量多,或可伴有咽痒、眼痒、流泪,嗅觉减退等症,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且可并发哮喘、荨麻疹等。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鼻鼽”,临床多以阳气不足为主要特点,多表现为畏寒恶风,遇寒则甚,晨起加重,久病难愈,以虚寒证为多见。尤其逢夏月多有低温空调使用过度、生冷饮食摄人过多的病史,故阳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即鼻嚏,又称鼻鼽。症见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亦伴有口腔、咽腔,眼等部作痒;或伴有嗅觉障碍,或头昏痛,继发感染时可有黄涕;或伴有支气管哮喘。若病程较长可引起粘膜瘜肉样变或形成瘜肉。多遇冷遇热或早晚发作,也有遇异常气味时发作。发作时,多为鼻腔粘膜苍白、水肿,有水样分泌物或粘膜充血、肿胀,多数病例可于鼻腔分泌物中查到嗜酸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鼻鼽,又称为鼽、鼽水、鼽嚏,该病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也有记载,<内经>中也多次论及本病,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其典型症状是呈突发性鼻塞、鼻痒,连续喷嚏,流涕清稀量多,或可伴有咽痒、眼痒、流泪,嗅觉减退等症,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且可并发哮喘、荨麻疹等.本病与西医学中的过敏性鼻炎相似,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人变态原而导致的以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侵润,IgE介导的免疫细胞释放化学介质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所以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笔者在临床上运用穴位敷贴法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鼻鼽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鼻鼽,又称鼽嚏,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是指因禀质特异、脏腑失调,兼受外界刺激所致,以突然和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还可伴有嗅觉减退眼、耳、咽痒等不适。现今由于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日渐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鼻鼽是指鼻出清涕之外,亦有"鼽嚏"之称。"嚏"是指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所以中医称鼻出清涕、鼻痒、打喷嚏为鼻鼽,其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的鼻痒、鼻涕多为清水涕、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相似。1病因病机西医认为,该病系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特异性Ig E结合在鼻粘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此时鼻粘膜便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吸入鼻腔时,变应  相似文献   

7.
<正>鼻鼽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特征。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与鼻鼽类似。肺、脾、肾三脏虚损是鼻鼽基本病机,因而补益肺、脾、肾乃治疗原则~([1])。肺脾气虚型鼻鼽较为多见,证候特点为鼻塞、鼻胀较严重,喷嚏频频,伴前额头重或眉心坠痛感,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或鼻甲息肉样变或中鼻道息肉,嗅觉减退,畏风怕冷,神疲气短,怯寒,肢重腹胀,纳呆便溏,舌胖淡红有齿印苔白腻,脉濡弱。检  相似文献   

8.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1],其属中医"鼻鼽"范畴。早在西周的《礼记·月令》便有其记载:"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在《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  相似文献   

9.
止泪补肝散可治鼻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鼻鼽)是鼻痒、喷嚏、流清涕或兼见头痛、鼻塞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颇难根治.临床上习惯以玉屏风散、桂枝汤、小青龙汤等治疗,或能取一时之效,但易于复发.笔者观察到,本病患者兼见目痒溢者多,因 疑目痒溢泪与本病的发病有相关之处,于是以《银海精微》主治肝虚迎风流泪不止之止泪补肝散加减试治多例,效果显著.止泪补肝散:白蒺藜、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木贼、防风、夏枯草.用治鼻鼽可去夏枯草,加百合.气虚者加黄芪,畏寒甚加附片,前额紧加蔓荆子.[病例]梅某,女,43岁.1994年11月26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中医谓之鼻嚏,又称鼻鼽或鼽嚏[1].其主要症状:阵发性突然发作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亦有口腔、咽腔、眼、耳局部作痒,或伴有嗅觉障碍[2],或伴有过敏性鼻窦炎,或头痛、头昏,在继发感染时,可有黄涕,有时伴有支气管哮喘[3],病程较长者,可引起黏膜息肉样变或形成息肉.临床中所见患者多遇冷发作,常在早晚发作,亦有遇热发作,发作时多为鼻腔黏膜苍白、水肿、有水样分泌物,亦有黏膜充血肿胀[4].多数病例多于鼻腔分泌物涂片中,查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2].根据国内报道在2000例鼻炎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占23%[2],因此近年来,本科观察100例过敏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湖北中医杂志》2021,(3):31-33
陈陶后教授,儿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儿科过敏性鼻炎、咳喘、婴儿腹泻等疾病,在调理肺、脾、肾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陈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如下:1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认识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所说"鼻鼽"的范畴,本病具有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以鼻痒、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要特征,常伴有鼻塞,部分患者伴有嗅觉减退、鼻痒、眼痒、咽痒、哮喘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张娟  丛品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872-873
儿童鼻鼽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为特征。常伴有临近器官眼、耳、咽、鼻窦及下气道粘膜的变化等损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儿童鼻鼽的特点:脏腑娇嫩、容易感受风寒异气起病、迁延反复,容易涉及临近器官。因鼻鼽的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易被认为感冒,其中就诊儿科者对其鼻部的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或“鼽嚏”。《内经·素问》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过敏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睛痒等,鼻腔检查多见鼻粘膜苍白水肿,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症见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伴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起病迅速,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10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该病属祖国医学“鼻鼽”范畴,容易复发,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鼻鼽与证候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态反应鼻炎以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点,中医称鼻鼽,多认为是肺脾肾阳虚所致,但也有医家认为鼻鼽属热,全无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就是主热论的代表之一,为了证实鼻鼽寒热属性,特选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行寒热证候及鼻鼽二期造模法,来观察豚鼠鼻鼽病情与证候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笔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鼻鼽疗效较好,现选取验案2则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例1:李某,男,5岁,2019年8月29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2年。每年春秋两季发作,以鼻痒、鼻流清涕、打喷嚏为主,时有眼痒、咽痒,遇风流泪,近1周内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鼻塞,夜间时常憋醒,眼结膜充血,平素易感冒,发脾气,便干,舌质红、苔稍白厚,脉左弦滑、右细滑。前鼻镜检查:鼻腔黏膜呈淡红色肿大。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痒(季节性)。中医诊断:鼻鼽(胆热脾寒型)。予柴胡桂  相似文献   

17.
花粉症是指以植物花粉为主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地区性的过敏性疾病。曾称为"枯草热"。中医学称为"鼻鼽"。其临床特征主要为鼻痒,鼻塞,喷嚏,水样鼻分泌物;眼结膜充血,眼痒,流泪;伴持续性咳嗽而发展为哮喘;或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有皮肤湿疹、荨麻疹及外阴  相似文献   

18.
鼻鼽属祖国医学"鼽窒"、"鼽嚏"等范畴,为儿科常见难治病,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疗法、激素吸入、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方法,多伴有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佳。中医治疗小儿鼻鼽有独特优势,但文献研究多以腑脏虚损、寒热等观点立论。根据本病发病特点,提出"伏风"理论,并从消风论鼻鼽辨证治疗,在发作期、缓解期分别治以疏风宣肺化痰通窍、扶正治本消风,颇有收效。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鼻炎是多发性、难治疗性疾病,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表现出以鼻黏膜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中医鼻鼽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等症,可伴有眼痒、流泪、咽痒等症。笔者于2003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鼻炎,类似中医文献所谓之“鼻鼽”。“鼻鼽”一病首见于《内经》。亦有谓其为“鼽嚏”者。“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愤作于声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后世医家对其认识亦颇丰。根据临床表现,历代文献将其病因病理归纳为虚、实两类。实证多为风邪停聚,结搏鼻窍,因痒而作嚏;虚证多为肺气虚,卫表不固,以及脾肾阳虚,鼻窍失于温煦,邪停聚鼻窍而作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