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寒湿证泛指因寒湿邪犯肌表、络脉、筋骨,或阴寒凝滞于脏腑经络所引起,以寒湿合邪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为了探究寒湿证发病本质,现代学者建立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寒湿证动物模型。本文将寒湿证的动物模型分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寒饮蕴肺证、寒湿困脾证、阴黄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痛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多根据中医的病因学以寒湿环境为基础或复合苦寒泻下、饮食不节、劳则耗气等因素进行造模,模型的稳定性和代表性相对西医的病理模型较薄弱,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关于模型的评价多采用动物的宏观体征、微观指标、及反证方剂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本文旨在对寒湿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方法做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常用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有:建立疾病模型,动态观察模型出现的证候;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证候;以方测证判定疾病模型证型;建立证候模型检测特定指标认为存在某种疾病;疾病模型与证候模型相叠加。故在动物模型复制原则的基础上,对上述造模方法进行分析,探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造模时应考虑人与动物模型的差异,重视单因素与多因素造模对模型的影响,应统一同一证候造模方法并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复合、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等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有证候模型实现了中医病因病机层面研究的突破,但忽略了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导致了病证的多样化,难以体现中医证候的内涵。本课题组构想体质-病-证三位一体动物模型,通过体质因素和量表的引入,可纯化造模因素、控制病证多样化、量化诊断和评价体系,为中医证侯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亚刚  李艳  崔琳琳  苗明三 《中草药》2019,50(16):3971-3978
中医药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病证结合模型成为当前中医药动物模型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中医药动物模型制备尚存在:所选动物与疾病人群体质不符,部分疾病缺乏证候体现,疾病与证候关联性不强,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体系等问题。模型应用存在:忽视模型的周期性;忽视环境对动物模型的影响的问题;单以正常动物进行中医药毒理研究不符中医药本质。从6方面提出:与发病人群相符体质的动物造模;扩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用范围;运用中医药理论"五运六气""子午流注""七情""六淫"气候箱,并以"四诊信息"合参解决病证关联性不强问题;采用"证候"指标+"病"指标,从四诊信息、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完善模型评价标准;在模型应用中重视模型周期性,尤其重视环境对动物模型"证候"形成的影响;毒理研究中考虑增设模型动物组,以调整中药应用剂量,提升中药药效。通过以上问题的改善,以期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完善及正确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罗小泉  陈晓明  万睿  吴伟  祁风义 《陕西中医》2007,28(12):1657-1658,1687
目的:论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困惑与思考。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命题进行分析探讨。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目前尚难成为揭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理想载体,今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在优选纯化造模因素的基础上,深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加强对自发性证候动物模型的定向培养,力求使现有证候模型完整、规范,使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9.
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与单纯的疾病模型或证候模型相比,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为合理和完善,更能体现中医病证的特点,且更符合临床实际。然而目前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着诸如造模因素混杂、脱离临床、症状采集及评价方式不完善、客观指标与证候缺乏微观联系、以方测证存在方法学重要缺陷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广泛应用到病证结合的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正确复制是实验能否成功以及结果是否客观科学的重要前提与关键因素。目前对于脾虚证造模的方法有单因素如药物致泻、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慢性束缚等,但绝大多数实验以复合因素进行干预造模。造模方法很多,但模型的稳定性、标准化仍值得研究,模型的评价缺乏统一的、客观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模型研制的理论、构建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现有模型仍存在中医特色不强、造模方法不成熟、缺少公认评价方法等问题。对证候本质的把握、种属间表征的差异、宏观表征与微观指标的关联等关键科学问题成为制约证候动物模型成功研制的瓶颈。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阐释证候现代内涵;基于药(方)效和现代临床数据,建立证候动物模型评价规范;通过造模因素效应的动态、系统的研究,探索复合因素造模;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表型库,明确模型病理过程。从基础证候模型研制入手进行协同攻关,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松  雷晓明 《天津中医药》2004,21(3):188-190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特点的剖析,指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应值得注意的问题:1)造模时须精心选择动物,2)优化造模因素,尽可能选用多因素造模,3)建立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诊断标准,4)进一步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研究,5)动物模型的研究急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单因素造模法、西医单因素造模法、中医复合因素造模法、中西医结合复合因素造模法概述了中医学脾阳虚证候的造模方法;从宏观评价指标、形态学指标、功能性指标、细胞分子指标综述了脾阳虚证候模型成功构建的评价方法;尽管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现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选择更加贴合临床实践的脾阳虚证候模型,建立更加标准、更具特异性的模型评价体系仍是中医脾胃藏象学说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意义、制备方法及评价作一整体的综述,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的理论有2个:(1)基于"证"的概念理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分为2种:诱发疾病病证结合模型和自发遗传性疾病证侯模型;(2)基于西医疾病的模型叠加中医证候因素理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造模因素复合病证结合模型,制备方法也分为2种:"西医病+中医传统病因"模型和"西医病+病理生理"模型。要不断制备出更完美的模型,才有助于中西医学者更深入地研究贴近人类各种疾病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造模方法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药分型治疗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组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而明确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有效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从而反证该糖尿病中医病证模型造模成功,证属中医病机阴虚热盛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建立正确的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不可或缺的实验基础。只有以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的模式制备动物实验模型,才能使中医药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严谨性和可靠性。近年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其造模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不断更新。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评价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药治疗湿热证UC具有疗效优势,而中医病证结合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文章整理、归纳了近年来UC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并提出随着UC机制的不断阐明和UC湿热证生物学基础的不断探索,动物模型的评价也应贴合临床发现进行相应优化。今后应构建临床拟合度更高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精准的客观化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科学地阐释中医证候内涵及中医药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9.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机造模,而较少使用化学药物与物理因素造模,复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见。评价指标则分为中医证型指标、与“脾”功能和特性有关量化指标,以及方剂反证。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为代表的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成绩斐然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脾虚证模型行业标准和共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脾虚理论的现代阐释缺乏统一,学界亟需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