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外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分别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活化机制、基因调控机制及其在抗肝纤维化中的意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外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分别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活化机制,基因调控机制及其在抗肝纤维化中的意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肝星状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循环灌流法。硫普罗宁注射液(25mg/ml、50mg/ml、100mg/ml、200mg/ml、400mg/ml)作用不同时间(24h、48h、72h)后,采用MTT法OD值检测细胞活化增殖情况。硫普罗宁注射液(200mg/m1)作用24h和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采用溴乙锭/吖啶橙荧光染色法结合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硫普罗宁注射液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硫普罗宁注射液各浓度组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硫普罗宁注射液200mg/ml组作用24h和48h流式细胞术检测出C2-M期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硫普罗宁注射液各浓度组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均未检测到肝星状细胞凋亡。结论 硫普罗宁注射液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C2-M期而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抗氧化剂对大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膳食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肝纤维化恢复期肝星形细胞 (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 5 0 %CCl4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2 5 0mg kg饲料 )和Se(0 . 2mg kg饲料 )进行营养干预 ,在最后一次注射后 3、7、14、2 8天 (恢复期 )各处死 3只大鼠取其肝组织 ,用HE和Siriusred染色结合图象分析检测肝纤维化指标 ,用α S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激活的HSC细胞 ,用原位凋亡 (TUNEL)技术和α SMA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HSC凋亡。结果 在恢复期各时间点 ,病理对照组和抗氧化干预组激活的HSC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 ,同时 ,从恢复期第 7d开始 ,HSC凋亡细胞数以及肝组织内的胶原量亦同步下降 ;在同一时间点 ,干预组激活的HSC数量低于病理对照组 ,而HSC凋亡数和凋亡率均高于病理对照组。结论 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和硒能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并可能使恢复期HSC凋亡增加 ,激活HSC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迁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0.25、0.5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肝星状细胞-BB型(HSC-T6)和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的HSC-T6,观察HSC的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苦参碱0.25mg/ml组和0.5mg/ml组细胞迁移数、吸光度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增高;在有PDGF-BB参与的3组中,苦参碱0.25mg/ml组和0.5mg/ml组的细胞迁移率和吸光度值降低,但是细胞凋亡率在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对单纯激活状态下的HSC迁移、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HSC凋亡的发生;苦参碱对PDGF作用下HSC的迁移、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此状态下的HSC的凋亡则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4×10~4/ml,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5、15、25μmol/L亚砷酸钠的DMEM高糖培养基24、48、72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随染毒剂量和时间增加,5μmol/L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mol/L组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6细胞形态由染毒前的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转变为染毒后的索条形,有纤维化倾向。随着染毒时间延长,染毒剂量升高,HSC-T6细胞早期凋亡率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结论低剂量亚砷酸钠暴露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高剂量亚砷酸钠暴露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会改变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HF)是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归的中转站。肝星状细胞(HSC)是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来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枯否细胞(KC)是肝脏内重要的非实质细胞,KC通过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HSC的活化。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在肝纤维化的恢复阶段,KC可抑制HSC活性,促进其凋亡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因此,深入研究Kupffer细胞与HSC的Cross-talk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对于临床工作中防治肝脏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不同肝损害的最后转归,并且是可以逆转的。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显示肝细胞和星状细胞的凋亡对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Bax表达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和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凋亡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展和减退有关。肝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且肝细胞凋亡本身可引起或加重炎症,均导致肝纤维化发生;HCS则通过细胞凋亡来减退肝纤维化。因此,肝细胞和肝星形细胞凋亡对肝纤维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亚慢性吸入染毒乙苯对大鼠肝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将40只健康3周龄SPF级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新鲜空气)组和低(433.5 mg/m3)、中(4 335 mg/m3)和高(6 500 mg/m3)剂量乙苯染毒组,每组10只。大鼠以笼养方式放入HOPE-MED 8050A型动式染毒柜内,采用吸入方式进行染毒,每天6 h,每周5 d,连续染毒13周。用Beutler改良法测定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用TBA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在常规显微镜和超微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乙苯染毒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升高,GSH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苯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GSH含量呈下降趋势。乙苯染毒大鼠肝组织出现肿胀、坏死、部分组织溶解等病理变化;肝细胞呈现核皱缩、线粒体空泡等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亚慢性吸入染毒乙苯可诱导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每组12只,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扛板归高剂量组中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从(-)~(3+)分别为1只,9只,1只,0只和1只,8只,2只,0只、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从(-)-(3+)分别为1只,7只,2只,0只和1只,6只,3只,0只,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扛板归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DEHP致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DEHP的毒作用机制和致癌机制。[方法]利用亚急性DEHP染毒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DEHP对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基因P∧53、Bcl-2、PCNA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Bcl-2和PCNA,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DEHP是致大鼠肝组织基因突变的物质基础,这可能是引起肝脏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的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以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10^-1g/ml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食管癌细胞经两种受试物处理24h后,Bax的表达较处理前有所增加;Bcl-2表达未见下降,反而有增高的趋势。经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经10^-1g/ml的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干预后的食管癌细胞出现了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TUNEL测试结果显示食管癌细胞核的DNA断裂片段较处理前增多;琼脂凝胶电泳显示一片模糊的弥散带。结论10^-1g/ml的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可促进食管癌细胞抑癌基因Bax的表达,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分别在6、10、14、18周杀鼠,对照组在6周时予吡喹酮治疗后10、14、18周杀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阶段肝脏α-SMA 细胞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10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不断进展.模型组10周时小鼠肝脏CTGFmRNA表达和α-SMA 细胞表达均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定量结果显示CTGFmRNA表达与α-SMA 细胞表达呈直线相关性.结论 CTGFmRNA表达增高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CTGF可能通过作用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参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猪血清所致的免疫性大鼠肝组织纤维化中作用及蓝莓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蓝莓原浆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给予0.25、0.50、1.00 mL/100 g)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每天灌胃0.054 g/100 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每周二、五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12周;测定大鼠肝脏指数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kt1、磷酸化Akt1(p-Akt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0.58±0.02)明显升高(P0.01),肝纤维化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蓝莓高剂量组大鼠肝指数(0.37±0.06)明显降低(P0.01),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Akt1、p-Akt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9±0.09)、(0.81±0.06)]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Akt1、p-Akt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13)、(0.42±0.15)与(0.44±0.06)、(0.43±0.12)]明显下调(P0.01)。结论蓝莓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炎症刺激后组织修复失控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是其发展的关键环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与HSC的关系密切,其干扰肝纤维化的形成及发展,有望成为新型抗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AMPK""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等关键词对Pubmed、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阐述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的不同阶段的重要性,总结分析AMPK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靶向AMPK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文献综述发现,AMPK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发生的肝损伤、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分泌等不同阶段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脂饮食诱导、胆道阻塞、四氯甲烷(CCl_4)诱导等多种肝纤维化类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多种药物或化合物可通过AMPK改善肝纤维化进程。因此,AMPK在肝纤维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肝纤维化防治的重要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汞致大鼠肝氧化损伤的机制及茶多酚的防护作用,将30只大鼠均分为对照、染汞和茶多酚组,测定肝组织MDA、GSH、SOD、GSH-Px、ROS及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染汞组GSH、MDA、ROS和凋亡升高,GSH-Px和SOD活力降低。茶多酚对以上指标有拮抗作用。提示茶多酚可通过抑制氧化损伤拮抗汞所致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二甲基亚硝铵(DNM)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铵4周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愈肝组,每个组再分层为4、6、8周,共计九组,检测血清肝功能、PC—1]I、C—IV的变化及肝脾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DMN注射可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愈肝颗粒方能显著改善肝功能、肝脾指数,逆转干纤维化(6周P〈0.05,8周组P〈0.01)及肝脏病理纤维化分级(P〈0.05)。结论愈肝颗粒方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阻止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抗纤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激活和一系列细胞因平表达有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银杏提取物(EGB)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CO、ET含量变化及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和I/R+EGB组.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浆中一氧化碳(CO)、内皮素(ET)含量变化、并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EGB组肝损伤明显减轻;EGB组肝血浆中CO含量升高、ET含量降低,与Sham组及I/R组相比有显著差异.EGB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明显高于I/R组.结论 EGB对大鼠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内源性CO表达、降低ET含量,及增加细胞相关蛋白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