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揭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治疗的有效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修订的Ashoworth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肌痉挛、运动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 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康复治疗等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2 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6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肌张力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肌张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MA、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肌张力和神经缺损严重程度,提升下肢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十二透刺联合火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偏瘫肢体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较常规针刺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滋阴养血舒筋汤加妙纳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西药妙纳片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滋阴养血舒筋汤剂口服,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另用韩国进口HS-5001超声治疗仪,采用简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Ashworth评分(FA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痉挛状态。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肌张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波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6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药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康复作业治疗.2组均予相关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0d,于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分别以改良后Asthworth法、CSI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定其痉挛状态、肌张力变化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积分、痉挛状态积分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积分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较高,差异也不明显,但治疗组的治愈加显效率为70%,优于对照组的43.34%(P<0.05).结论 中药结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愈和显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毫针针刺、痉挛肌电疗、关节被动运动、肌肉持续牵拉训练、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异常姿势矫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侧股直肌、腓肠肌触发点毫火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发点毫火针治疗能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步态,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丽娟 《新中医》2021,53(18):127-13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 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失语指数(AQ)、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 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分。结果: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MSE、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ADL、AQ、CFCP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ADL、AQ、CFCP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2014,(9):1827-182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评估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对于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照组进行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采用ADL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程度。结果:2组治疗后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痉挛程度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针刺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效果显著,亦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31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肌张力评分降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且研究组肌张力评分低于参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积极实施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肌张力增高、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药熏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55例增加中药熏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版Ashworth评分法(MAS)评分、表面肌电图测均方根值(RMS)数值、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肌张力异常,提高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6.
高雁鸿  粟茂 《四川中医》2014,(1):150-15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以调神解痉治疗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标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Barthel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解痉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针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中风后出现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针灸疗法、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分别采用Ashworth量表、简化Fugl-meyer量表对患者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痉挛状态,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治疗与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肌张力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随访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和阴阳针法和康复疗法均可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痉挛情况;较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远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1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比两组治疗后肌张力恢复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都无不良反应发生,但研究组治疗后肌张力恢复的总有效率较高,肢体运动功能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结论: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促进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的恢复,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赵铎  张羽 《新中医》2022,54(20):161-16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 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 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 分级(MAS)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 组FMA、FCA、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DASH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FMA、FCA、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79.03%,高于对照组58.06%(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其肌张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