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参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84-984
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 2002年 2月~2005年 4月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TCD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0%,TCD检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们用自拟升阳益气活血汤治疗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1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为门诊病例,皆经颅多普勒检查确诊。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5~75岁,40岁以上80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30min。全部病人均作血脂分析检查,其中70例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增高。1.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葛根30g,黄芪30g,桂枝1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30g,水蛭10g,山楂30g,白术15g,茯苓30g,泽泻30g,甘草6g。加减:血压高、头胀痛者,去桂枝,加石决明30g,钩藤15g,天麻10g;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枣仁30g,龙眼…  相似文献   

4.
李红英 《河北中医》2006,28(8):578-579
目的观察通脉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口服维脑路通,每次0.2 g,每日3次;西比灵,每次5 mg,每晚睡前服1次。治疗组76例口服通脉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对照组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脉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予眩晕汤口服,对照组予尼莫通口服。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显著。两组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葛定眩汤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内在的机制.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s)和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47.6%,总有效率9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V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其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麻葛定眩汤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特别是对红细胞的流变性有明显改善,可作为治疗该病和预防中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刘建吉  季聚良 《中医研究》2007,20(10):27-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眩晕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2005-09—2007.02,我们采用眩晕汤治疗VBI20例,并与尼莫地平20例做对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闫东升 《河南中医》2005,25(12):38-3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al Basilarartery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吐、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本病多由痰浊内蕴、瘀血阻络所致,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笔者采用健脾化痰祛风,补气活血通络之法,以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汤治疗眩晕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湘凤  严寒 《山西中医》2006,22(2):15-1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眩晕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并设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32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4倒,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盂样庚 《西部中医药》2008,21(11):31-32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纽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熄风汤,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82.97%,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经颅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供血的改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45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治疗前后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临床有效率达91.11%,且患者Vm、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变。结论 通窍活血汤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其起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3.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基虎 《四川中医》2000,18(7):26-2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眩晕为主症。自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2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周。两组病人均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眩晕诊断标准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且排除内耳性眩晕、肿瘤、…  相似文献   

14.
芪棱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玉  曹平 《中医研究》2003,16(6):23-24
目的 :比较补阴益气活血法和单纯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 12 5例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 3例 ,采用补阴益气活血法服用芪棱汤 (黄芪、三棱、桑椹、天花粉、水蛭等组成 )治疗 ;对照组 6 2例 ,采用单纯益气活血法服用补阳还五汤 (黄芪、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组成 )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38 1% ,总有效率为 95 2 % ;对照组显效率 30 7% ,总有效率为 82 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补阴益气活血法较单纯益气活血法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应用中药葛根川芎汤治疗该病9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18.
芪归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8月-2001年8月,笔者以自拟芪归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4):728-730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共服用20天.结果 全部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做TCD测定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各相应动脉V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各相应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笔者自拟天麻芎龙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36例 ,并与尼莫地平片加阿斯匹林片治疗作疗效对比观察 ,兹报告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眩晕患者 71例 ,均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 36例 ,其中男 14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4 3岁 ,平均年龄 5 6 6岁 ;病程最长 10年 ,最短 7天。对照组 35例 ,其中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4 5岁 ,平均年龄 5 8 6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4天。二组无明显差异。诊断标准 :①患者以自觉眩晕为主要症状 ,转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