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动力髋钢板(DHS)、PFNA、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1例,女65例;年龄60~88岁,平均69岁。分别采用DHS(A组,80例)、PFNA(B组,36例)、InterTan(C组,20例)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内翻及股骨颈短缩畸形愈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5~14个月,平均4.1个月。B、C组与A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内翻及股骨颈短缩畸形愈合发生、骨折固定失败例数、Harris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的髋内翻及骨折畸形愈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和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均优于DHS,而InterTan在粉碎、复杂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更优于PFN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采用PCCP治疗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61~86岁,平均72.7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22例,31-A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8 d.所有患者均经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置入PCCP.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4~13个月(平均11个月)随防.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 min(40~85 min),平均出血量为90 mL(50~250 mL).1例患者术后2周死于非手术相关性疾病.其余39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14~28周).术后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3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PC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31-A1型和3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但对31-A3型及闭合复位困难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56 ~ 87岁,平均76.4岁.骨折按改良Evans分型:IA型6例,IB型6例,Ⅱ型7例,Ⅲ型l例,逆转子间骨折2例.闭合牵引复位满意后纵向切开股外侧肌起点肌膜1 cm,紧贴股骨外侧皮质向远端插入钢板,近端3孔置入3枚空心锁定螺钉.远端经皮锁定至少3枚双层皮质螺钉.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60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量约50~80 mL,平均62 mL.22例患者术后获5~18个月(平均10.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10.2周.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无骨折端移位、螺钉松动、拔出及断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大腿中上部疼痛持续半年余.结论 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及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髓外固定、髓内固定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17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治疗58例(髓外固定组),男22例,女36例;平均年龄81.8岁;骨折AO分型:A1型17例,A2型30例,A3型11例.髓内固定(Gamma钉固定3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3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19例)治疗81例(髓内固定组),男2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7.9岁;骨折AO分型:A1型25例,A2型43例,A3型13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3例(人工关节组),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76.8岁;骨折AO分型:A1型10例,A2型18例,A3型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72例患者术后获8~3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人工关节组的切口长度平均分别为(11.9±2.5)、(6.4±2.4)、(12.3±2.3)cm,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5.4±13.1)、(50.7±10.6)、(56.6±8.1)min,出血量平均分别为(304.2±67.5)、(130.0±42.3)、(200.2±97.1)m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组的术后功能训练时间较髓外固定组短;髓内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髓外固定组短;人工关节组术后1年优良率较髓外固定组和髓内固定组高,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A1.1型、A1.2型、A1.3型、A2.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首选髓外固定;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不能长时间耐受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首选髓内固定;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十分严重的患者应选择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5.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髋关节置换(HA)、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3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98例分别接受HA(HA组)、PFNA(PFNA组)、DHS(DHS组)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龄50~93岁,平均(71.6±6.4)岁.骨折按改良Evan分型:ⅠA型18例,ⅠB型21例,Ⅱ型36例,Ⅲ型23例.其中HA组45例,PFNA组21例,DHS组32例.比较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 HA组、PFNA组、DHS组住院时间平均分别为(19.3±3.4)、(22.6±7.8)、(24.4±6.5)d,术后负重时间平均分别为(6.9±1.2)、(13.2±3.4)、(14.5±3.8)d,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93.2±15.6)、(88.4±14.5)、(86.7±16.4)分,HA组分别与PFNA组、DH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组、PFNA组、DHS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45.9±9.2)、(60.3±13.8)、(92.1±3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465.2±39.8)、(92.1±38.5)、(327.6±44.2)mL,术后引流量平均分别为(306.4±26.6)、(72.9±16.3)、(93.1±20.4)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之间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髋内翻2例,PFNA组术后并发股骨干骨折1例,HA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3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PFNA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的患者,但HA具有手术时间短、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更适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4(6~54)周,骨折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4(8~22)周。未见患肢短缩内翻、旋转畸形或内固定螺旋刀片切割,无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1]评价:优15例,良2例。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翻修治疗. 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5例,女15例;年龄47~89岁,平均73.6岁.原始骨折按改良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2例.以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采用更换内固定治疗4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16例.通过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肢体长度、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经治疗痊愈,1例术后18个月死亡.术后6个月内固定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置换患者未发现骨量丢失.术后12个月患者疼痛评分平均为(4.5±2.7)分(3 ~7分),较术前[(7.7±2.1)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5);Harris评分平均为(84.0±14.2)分(65 ~93分),较术前[(38.0±11.7)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P<0.05). 结论 股骨转子问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更换内固定或行人工关节置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用国产Richards钉、130°角钢板(新型氮化钛自动加压梯形钢板)及加压螺钉3种内固定技术治疗不同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82例。结果稳定型骨折术后优良率100%,不稳定型骨折术后优良率92%;3种术式优良率:Richards钉45/48,130°角钢板19/20,加压螺钉3/3。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宜,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骨折稳定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DF)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1月共对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对侧LISS-DF接骨板倒置固定治疗,男9例,女19例;年龄68 ~102岁,平均82.3岁。骨折按改良Evan分型[5]:顺转子间骨折26例,其中ⅠA型2例,ⅠB型2例,ⅡA型3例,ⅡB型13例,Ⅲ型6例;逆转子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d,平均3d。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12 ~34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40.1 min(30~60 min),失血量平均为92.4 mL(35 ~ 245m])。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2个月),无再骨折发生。术后均未出现骨不连、钢板螺钉断裂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患者髋、膝关节屈伸范围基本正常,1例出现8°髋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倒置LISS-DF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02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66~87岁,平均74.6岁.原始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ⅠB型1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Ⅲ型8例,逆转子间骨折1例.首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9例,动力髁螺钉(DCS)4例,锁定钢板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Gamma钉5例.内固定失败时间平均为5.6个月(1.4~8.0个月).二次手术改行髋关节置换术8例,应用PFN 3例,股骨近端防旋交锁髓内钉7例,DHS 1例,DCS 3例.结果 内固定失败原因:螺钉松脱或折断7例,头颈钉切割2例,髋内翻7例,骨折再移位3例,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22例患者术后获8 ~26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2分(11 ~36分)提高至85分(72 ~93分).再次内固定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5.9个月(4 ~7个月).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多因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技术应用失误等因素所致.根据股骨转子部后内侧结构的稳定性、骨折愈合状况及骨质疏松程度等,合理选择内固定更换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仍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5 月至2011 年6 月应用PFNA治疗10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术前根据CT 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外侧壁情况分为2 组: 外侧壁骨折组(A 组, 41 例, 其中AO/OTA 31-A2 型5 例, 31-A3 型36 例), 外侧壁未骨折组(B 组, 61 例, 均为AO/OTA 31-A2 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天数, 根据术后2 周的X 线片及CT 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外侧壁爆裂情况。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 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 组手术时间为(56±8)min、术中出血量为(238±21)ml、住: 天数为(17±3)d, 均高于B 组的(45±6)min、(175±11)ml、(15±3)d,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 线片示A 组8 例(19.5豫, 8/41)、B 组3例(4.9豫, 3/61)发生外侧壁爆裂;而术后CT三维重建示A组36 例(87.8豫, 36/41)、B 组45 例(73.8豫, 45/61)发生外侧壁爆裂。82 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35 个月, 平均19.5 个月。随访时间在1 年以上有56 例, FRS 评分: A 组为(64.2±4.8)分, B 组为(76.5±7.9)分。结论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 容易造成股骨转子外侧壁骨折或加重外侧壁损伤, 影响患者髋部功能恢复。CT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该类医原性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74 例AO/OTA 分型中31-A3.1 和31-A3.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 男33 例, 女41 例;年龄36~87 岁, 平均71 岁;左侧40 例, 右侧34 例。致伤原因: 交通伤27 例, 跌伤43 例, 坠落伤3 例, 压砸伤1 例。采用撬拨技术、Homann 拉钩技术、钳夹技术、有限切开等进行复位, 复位后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根据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74 例骨折复位均在透视下进行, 其中闭合复位73 例, 有限切开复位1 例。平均手术时间(75±4)min, 平均术中失血量(135±5)ml, 平均透视次数(24±3)次。术后65 例患者获得8~23 个月的随访(平均14.5 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为4~9 个月, 平均7.4 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95 分, 平均91.4 分, 其中优29例, 良31 例, 可5 例, 优良率为92.3%(60/65)。结论 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困难, 尤其对年龄较轻、肌肉发达的患者, 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术复位技巧, 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筛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3例,女49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岁。112例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40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解剖型钢板组,36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6例)3种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1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2.6个月。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PFN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PF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DHS组出现2例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深静脉血栓;PFN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解剖型钢板组出现2例髋内翻和1例内固定松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以PFN为首选,适应证广、愈合快,并发症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0例;年龄72~89岁,平均79.2岁。骨折按AO分类标准:A1型14例,A2型16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7例合并一种内科疾病,28例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37例中,2例死亡,其中1例因术后病情加重,于术后第17天死亡;另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颅内出血。其余35例获3~15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其中2例因合并症而长期卧床;其他33例于术后第3天离床活动,1周后部分负重,4周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33例中29例伤肢基本恢复伤前功能,4例因合并症加重而患肢功能较伤前减退。X线片示35例存活的患者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周。所有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2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2.9%。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较好,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lo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long) and plate combin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intertrochanteric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4 and April 2009, 23 patients with ipsilateral intertrochanteric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PFNA‐long or plate combination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I contained 13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s (DHS) combined with compression plate fixation. The 10 patients in Group II were treated with PFNA‐long.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17.8 and 16.8 months for Groups I and II,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union time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as 17.4 and 16.6 weeks in Groups I and II, respectively, and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 22.2 and 21.5 week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ine good, two fair, and two poor functional results in Group I, and eight good, one fair, and one poor in Group II. There was nonunion of two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Group I and one in Group II.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unctional outcomes or majo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Both treatment methods achieve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ipsilateral intertrochanteric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PFNA‐long is the better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having the advantages of minimal exposure, reduced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achievement of biological fixation of both fractures with a single impla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9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女50例,男40例,平均年龄73.2岁(64~95岁);右髋骨折50例,左髋骨折40例。根据AO分型进行分类,A2.1型11例,A2.2型21例,A2.3型25例,A3.1型9例,A3.2型6例,A3.3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d(2~20d),平均住院时间12.8d(7~24d)。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用Harris髋部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6.8min(23~110min),平均出血量150ml(100~500ml)。90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复位优69例,良14例,差7例,平均颈干角135.6°(126°~147°)。术后并发症:髋内翻2例,大转子顶点骨化性肌炎5例,螺钉切出1例,股骨近端疼痛7例,患肢短缩10例,平均短缩9.3mm(8~14mm)。术后Harris髋部评分平均(80.5±9.8)分,优26例,良37例,中18例,差9例。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 年1 月至2011年6 月, 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者72 例, 64 例患者获得随访。男50 例, 女14例;年龄21~79 岁, 平均42.8岁。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为2 h~16 d, 平均4.6 d。术后第l、3、6、9、12 个月门诊随访, 以后每年至少门诊复查一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股骨正、侧位X 线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64 例患者手术时间45~120 min, 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50~650 ml, 平均21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15 d可下地扶拐行走。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 2 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 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6~10.5 个月, 平均5.2 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优45 例, 良14 例, 可5 例, 优良率为92.19豫(59/64)。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佳等特点, 在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时具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吴德伟  唐列 《骨科》2017,8(3):212-217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31例)或PFNA(PFNA组,34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住院期间疼痛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术区切口感染.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0±10.12)min、(129.38±70.20)ml,PFNA组分别为(76.71±30.47)min、(301.43±168.4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7,P<0.0001;t=-41.41,P<0.0001);股骨头置换组术后第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1.06±1.73)分,PFNA组为(0.94±1.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的下地活动时间为(1.94±1.44)d,明显低于PFNA组的(5.50±1.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91,P<0.0001);股骨头置换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1周,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1%,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P=0.610).股骨头置换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假体松动1例;PFNA组术后正常死亡3例,内植物感染2例,螺旋刀片松动3例,骨折不愈合1例.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160).结论 PFNA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能尽早下地,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9~83岁,平均75.5岁;车祸伤8例,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4 d,平均4.5 d;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8个月,平均(44.8±8.8)个月。手术时间(61.02±38.28)min,术中出血量(226.00±162.52)ml,住院时间(10.8±9.2)d。所有患者未出现局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PPMS评分为(7.22±2.36)分;Harris评分为(79.46±11.02)分,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术中可避免外侧壁二次损伤,尤其对外侧壁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以及高龄骨质疏松者,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