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及它们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并与这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4.6%(59/79),特异度为52.6%(10/19),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48.1%(38/79) 特异性为68.4%(13/19)。结论 ecg仍是简便和较为敏感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率,故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阳春市人民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检测、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7 d与治疗6个月超声电动图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与治疗6个月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75.00%和2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87例,于心前区行左心室长轴切面、左心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等常规切面扫查,记录扫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心电图诊断符合者81例,符合率93.00%/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而超声心动图无阳性发现2例,心电图不能确诊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肌梗死并经核素扫描证实者4例。结论: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患者的长期预后与梗死的范围大小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诊断心肌梗死,能更准确地定位梗死区,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使患者得到了早期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究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65 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 65 例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症状(无痛、不典型疼痛、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心电图诊断符合率。 结果:观察组 8 例无痛,占 12.31 %;50 例不典型疼痛,占 76.92 %,其中 29 例剑突下痛、15 例不规则胸闷隐痛、10 例下颌痛、 7 例肩痛、4 例腹部不适、2 例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58 例心电图不典型。对照组 65 例均为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 5 例心电图不典型。两组患者无痛、不典型疼痛、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心电图不典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电图确诊 63 例,占 96.92 %。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不典型心梗中的准确性较高,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梗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对比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心力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占到17.41%。合并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合并两个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认识.以百好的改善患者预后.促讲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在2周内每例患者都进行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分析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对单支病变冠脉的检出率和对多支病变冠脉的检出率。结果 1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56%,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62%,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83%,后者特异性与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板运动试验检测CHD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为92%,高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71%;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平板运动试验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为86%,高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62%。结论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平板运动试验的检出率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二者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fQRS)与冠脉造影中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冠脉造影的老年冠心病(CAD)患者463例,通过有无fQRS进行分组,分析了解fQRS与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等的关系及其影响;同时,对其中326例确诊心肌梗死病例fQRS与病理性Q波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CAD患者有无fQRS对冠脉病变不伦病变范围多大、狭窄程度多重均有统计学意义,且fQRS在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结论无创性心电图指标fQRS不但是老年心肌梗死可靠的诊断指标,还可用于预测慢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并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稗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双重造影对诊断胃部良性及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消化内科胃部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B组行胃肠超声助显剂检查;C组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比较患者不同方法检验后胃部病变显示率以及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双重造影检测病变显示率95.0%显著高于常规检查组与服用造影助显剂组30.0%,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造影技术对病变诊断准确率96.7%显著高于A、B两组18.3%,7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超声双重造影对诊断胃部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该方法对患者无放射性且造影剂不良反应较低,检查安全性较高,可为临床判断胃部病变提供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治疗的 22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 心病 202 例,非冠心病 18 例,初诊时均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 A 组,将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 图检查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B 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 95.05 %、88.89 %、 94.55 %,明显高于 A 组的 79.21 %、61.11 %、77.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 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异常诊断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通许县人民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为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T波异常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波异常者冠脉狭窄程度明显较T波正常者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波异常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类型,且随着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其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3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方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型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314例患者中恶性病灶197例,良性病灶117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敏感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优于传统超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发展,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日益增多。本文将63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EC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50例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5.33%,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同时伴有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97.26%,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5.06%。结论:虽然临床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好提示作用,但并非为冠心病所特有,尤其对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ST—T改变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干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比组(3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保元汤合血逐瘀汤加减,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冠脉造影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对照组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疗效有效率82.5%,对照组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治疗组2.5%,对照组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能有效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52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Ⅰ组)、46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Ⅱ组)和48例非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Ⅲ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Ⅰ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分别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可有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层内膜增厚,颈动脉超声为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心肌梗死提供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心电图室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4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24h动态心电图,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诊断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24h动态心电图,二者结合诊断冠心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诊断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米力农和多巴胺,观察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0%。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并分析16例ST-T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ST-T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3例均具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典型心电图表现.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无1例冠脉狭窄,确诊5例心肌桥患者同时伴高血压2例,伴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2例.结论: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对于心电图无法鉴别的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桥.应作心脏彩超,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表现与临床特点有密切联系,以往多利用ST 段偏移的导联数目及幅度来评估心梗后左室功能变化及预后.近年来,随着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深入研究发现,急性心梗伴QRS 波终末部变形与最终梗死面积、左室功能不全和后期死亡率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68 例急性心梗患者心电图表现,在积极再灌注治疗后,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探讨QRS 终末变形表现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冠胶囊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均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冠胶囊口服。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入院后第1d、2周、6周、半年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2组的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VI和LVESVI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A、LVEF较基础值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