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4年 4月重庆医大儿童医院通过检测血抗CMV IgG、IgM ,血CMV 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 4 0例婴儿CMV肝炎 ,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 ,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 ,退黄 ,补充维生素处理 ,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 DNA阴转约 5 0 % ,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疸消退方面与综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 4 0 %、30 %。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 ,为一较理想药物 ,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 6 0例婴儿CMV肝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碱性磷酸酶 (AKP)、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的变化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TBIL、ALT水平下降 ,肝脾回缩 ,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未发现更昔洛韦有明显副作用。结论 正规应用更昔洛韦诱导、维持治疗CMV肝炎 ,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CMV肝炎 )的疗效。方法 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 4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 2 7例及病毒唑对照组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 -IgM或尿CMV -DNA转阴率分别为 81.5 %和 35 % ,P <0 .0 1;总有效率分别为 88.9%和 2 5 % ,P <0 .0 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 (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有消化道反应 ,但不严重 ,未观察到对肾脏的毒性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较好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5.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分析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回顾性分析 12 1例婴儿CMV肝炎的临床特征。②观察更昔洛韦正规治疗的 5 3例婴儿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脾大小、肝酶 (ALT、AKP、γ GT)变化 ,定量检测 (FQ PCR法 )尿CMV DNA ,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绝大部分以黄疸为首发表现就诊 (90 9% ) ,但亦有以其他不典型症状就诊者。多伴有肝脾肿大 (96 7%和 49 6 % ) ,先天性感染者易合并先天畸形 (39 7% )。病程中可并发机会致病菌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受累、维生素K缺乏等。应用更昔洛韦 5mg/kg每 12h静滴 1次 ,用 (14± 2 )d后 ,血清胆红素下降、肝脾回缩、血清ALT降低、尿CMV DNA定量减少 ,所有指标均差异显著 (P <0 0 1)。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儿应警惕CMV肝炎的发生 ,治疗中除应用特异抗病毒药物外应同时进行抗细菌、预防出血治疗。并加强母孕期监测及保健。更昔洛韦 5mg/kg每 12h用 1次静滴治疗 ,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于我院治疗CMV肝炎患儿(血清CMV—IgM均阳性)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6月,平均2.6月。60例患儿中以生后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为主诉者占93.3%(56/60例),其中有胆道梗阻者占8.33%(5/60例),3例经SPECT诊为胆道闭锁可能;以惊厥为主诉者占3.33%(2/60例);以腹胀、皮肤出血点为主诉者各占1.6%(1/60例)。均伴肝肿大,伴脾肿大48.3%(29/60例);18.3%(11/60)出现发热及呼吸道感染;3例因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和(或)皮肤出血点。60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7.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MV肝炎婴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31)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5 mg/kg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续14 d。对照组(n=29)予常规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为48.4%和38.7%,对照组分别为24.1%和34.5%(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0.2 d,AL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7.1 d(P<0.05)。治疗组治疗后CMV-DNA阴转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未见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婴儿CMV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马战英  陈伟岗  张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3):1035-1036,1051
目的 观察不同疗程更昔洛韦(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4月龄CMV肝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n=25)和治疗2组(n=23).二组均予保肝、退黄治疗,治疗1组给予GCV 5 mg·kg-1,每日2次,连用2周.治疗2组诱导期给予GCV 5 mg·kg-1,每日2次,连用2周;维持期给予GCV 5 mg·kg-1,每日1次,连用7 d.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所有患儿出院后随访2个月,监测其血CMV-IgM水平.结果 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ALT、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后二组ALT、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后随访2个月,血CMV-IgM转阴率治疗2组高于治疗1组.血常规、肾功能及心肌酶谱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 GCV治疗婴儿CMV肝炎的疗效肯定,且 3周二期治疗方案优于2周一期治疗方案,前者能够获得高病毒转阴率和较低复发率,同时较长程疗法更少引起不良反应,较经济且易于被小婴儿耐受,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蒜素和更昔洛韦抑制巨细胞毒所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红  董永缓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19-223,I003
探讨抗巨细胞病毒药物对CMV感染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蒜素作用于CMV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经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和DNA含量流式仪检测。结果发现大蒜素用药组细胞凋亡生率低于未用药的病毒感对照组,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IgM转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 ,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感染 ,使CMV_IgM转阴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43例CMV感染患儿均为新华医院1995年10月~2000年10月间的住院患儿 ,其中男28例 ,女15例。起病年龄从9天至4岁 (年龄分布见表1)。主要表现为以肝脏为主的多脏器损害 ,如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瘀点、小头畸形、癫样抽搐、发热、肺炎、腹泻等 ,可有多个症状并存。所有患儿血清CMV_IgM抗体均为阳性 ,根据巨细胞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应用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新生鼠肝细胞先天性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病理改变和病毒DNA载量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纯系清洁级Balb/c小鼠48只.随机选择配对,每对雌雄小鼠各1只.实验组20对,正常对照组4对.实验组每4对为1组,共5组,每只分别腹腔内注射6.0 log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HCMV-AD169.正常对照组4对,每只腹腔内注射相应细胞维持液高糖改良Eagles培养液(DMEM)1.0 mL.所有小鼠于接种后配对,隔离喂养,并观察受精情况,记录受精时间.发现妊娠后,分别予实验Ⅰ组皮下注射LMWH 1 000 U·kg-1,实验Ⅱ组皮下注射 LMWH 500 U·kg-1,实验Ⅲ组皮下注射LMWH 250 U·kg-1,实验Ⅳ组肌肉注射更昔洛韦(GCV)60 mg·kg-1,各10 d;实验Ⅴ组为阳性对照组,孕鼠不注射LMWH和GCV.每组随机取10只新生鼠,出生1 d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实验Ⅰ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轻,HCMV DNA载量[(1.60±1.12)×103拷贝数/50 mg]较阳性对照组[(5.91±2.91)×107拷贝数/50 mg]显著降低(P<0.01),与实验Ⅳ组[(1.75±1.05)×103拷贝数/50 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肝组织炎性反应较阳性对照组稍减轻.实验Ⅲ组肝组织炎性反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实验Ⅲ组HCMV DNA载量为(5.49±2.76)×107拷贝数/50 mg,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给予LMWH 1 000 U·kg-1干预能显著降低HCMV AD169株先天性感染Balb/c新生鼠肝细胞病毒感染和复制,减轻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川崎病患儿高凝状态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川崎病(KD)急性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KD的46例住院患儿,对血小板(PLT)>600×109/L、纤维蛋白原(FIB)>4g/L及彩色多普勒显示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22例患儿。予LMWH注射液50~100IU/(kg·次),皮下注射,1次/d,连用7~10d。患儿按是否接受LMWH治疗分为应用LMWH组(H组)和未用LMWH组(NH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FIB水平、血浆黏度、血沉(ESR)、红细胞比容(HCT)等变化,并全程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结果1.治疗前H组PLT与FIB显著高于NH组(Pa<0.05);2.治疗后两组比较,H组ESR、血浆黏度、FIB均较NH组显著降低(Pa<0.05);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H组治疗后PLT、ESR、血浆黏度及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0.05);NH组治疗后ES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0.05),PLT、血浆黏度及FI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前后PT、APTT、INR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5.H组皮下注射局部出现皮下瘀斑1例,经局部热敷4d后基本吸收消失,余无严重出血及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LMWH能有效控制亚急性期KD患儿血液高凝状态,并因其生物利用度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改善KD高凝状态、预防微血栓形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并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8天即予rhu-EPO,每次3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每日5~10 mg/kg)。两组均于生后7 d内口服维生素E(每日5 mg/kg)、叶酸片(5 mg/d)。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结果:随年龄增大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在7 d, 14 d, 21 d,28 d,35 d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血清铁蛋白[(103±25 μmol/L vs (123±24)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贫血率低(43% vs 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可减少甚至替代输血。  相似文献   

14.
The urinary proteins of seve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uria (ALM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Lowe syndrome and Fanconi syndrome. A characteristic electrophoretic pattern was seen in ALMP by isoelectric focusing. 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revealed that the ALMP proteins were localized in a more negatively charged region of lower molecular weight and consisted of a smaller variety of protein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from Fanconi syndrome and Lowe syndrom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MP might be an isolated form of other types of congenital renal tubular diseas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otein reabsorption and has a lesser functional defect on the proximal tubules.  相似文献   

15.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in 7 boys with asymptomatic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uria. The disease had first been reported by us in 1980.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common to all patients were male dominance, asymptomatic proteinuria with a large amoun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s, norm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tests in childhood, and minimal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renal biopsy specimens. In 1990, 35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Japan. Thus, asymptomatic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uria is not a rare disease and is one of the causes of isolated proteinuria. Furthermore, this condition is recognized as a new ent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DIC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6例脓毒症并DIC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除常规基础治疗外,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试验组则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DIC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肝素使用时间[(3.0±0.5)d]、出血停止时间[(1.3±0.2)d]、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3.8±0.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6.4±0.7)d、(4.5±0.3)d、(6.2±0.5)d](t=4.28、5.81、2.76,Pa<0.05),试验组出血加重例数(5例)显著少于对照组(0例)(χ2=2.32,P<0.05);2组治疗前后的DIC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DIC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早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仔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昆明小鼠按雌雄2:1合笼配对,将受精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于妊娠第4天分别腹腔内注射1×10-6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HCMV悬液0.5mL和等量的人胚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孕第20天时每组随机选取3只作剖宫产,取胎鼠脑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定性检测仔鼠及孕鼠血清HC-MV DNA;在仔鼠6~7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和LashleyⅢ水迷宫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镜下实验组仔鼠脑组织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消失,部分细胞呈巨细胞变;电镜下发现神经元细胞明显肿胀,胞质中可见类球形病毒颗粒;实验组7只仔鼠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HCMV pp65片段。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实验组仔鼠第7天潜伏期为(30.21±12.74)s,对照组为(11.87±3.62)s,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速度实验组为(19.10±1.90)cm/s,对照组为(23.21±1.02)cm/s,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ashleyⅢ水迷宫测试中,第5天实验组潜伏期为(45.88±18.24)s,与对照组[(125.56±9.82)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错误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早期HCMV感染可使仔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了解骨髓HCMV活动性感染对再障患儿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再障初诊患儿(再障组),5例非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液标本,一部分骨髓液采用Trizol法抽提骨髓液RNA,然后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患儿骨髓内是否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将再障组和对照组患儿另一部分骨髓液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检测二组患儿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百分比。结果23例再障患儿中9例患儿骨髓标本内可检测到HCMV RNA表达,阳性率为39.1%;5例对照组患儿骨髓标本内均未检测到HCMV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再障患儿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为(0.27±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57±0.45)%](P<0.05)。骨髓HCMV RNA阳性再障患儿的CD34 细胞/有核细胞为(0.13±0.07)%,显著低于HCMV RNA阴性患儿[(0.36±0.22)%](P<0.05)。结论HCMV可感染再障患儿的骨髓组织,其活动性感染可导致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提示骨髓内HCMV活动性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中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UL/b′ UL133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研究UL/b′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揭示HCMV先天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引物上下游分别引入NdeⅠ和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采用PCR技术扩增 HCMV临床分离株H株的UL133基因片段,将其扩增产物与载体pGBKT7 同时使用Nde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纯化后,将UL133片段插入到pGBKT7载体上,构建诱饵质粒 pGBKT7-UL133,并测序分析.利用醋酸锂小量酵母转化方法,将测序正确的诱饵质粒pGBKT7-UL133转化入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中,然后将转化的菌液涂布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Trp)上,筛选阳性菌落.再将人胎脑cDNA文库质粒转化到含pGBKT7-UL133质粒的AH109菌株中,在四缺培养基(-Ade/-His/-Leu/-Trp)中筛选,在铺有X-Gal的滤纸上进行显色反应,提取显蓝色的阳性酵母筛选质粒,运用电穿孔方法将其转化到TG1的大肠杆菌中,并行PCR鉴定,提取大肠杆菌中的文库质粒,并将其回转到含诱饵质粒pGBKT7-UL133 的酵母菌株中,进行回转验证.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用于酵母双杂交筛选的诱饵质粒pGBKT7-UL133成功构建,含有诱饵质粒的酵母菌株在-Trp上生长.转化有人胎脑cDNA文库和诱饵质粒pGBKT7-UL133的酵母菌AH109,在四缺培养基中观察到有28个酵母菌落生长,通过显色反应、酵母质粒转化及回转酵母细胞筛选得到4个阳性克隆.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在这些基因中,其中一个基因编码人类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依赖性氧化还原酶1.结论 成功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HCMV UL/b′区UL133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NADPH,提示UL133蛋白可能在增加病毒毒力和传染性,干扰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细胞的生长、分裂、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4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0例正常婴儿(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HCMV抗体检测,PCR法行HCMV DNA检测,并对病例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行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HCMV抗体、DNA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病例组HCMV-IgM阳性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 、CD8 及CD4 /CD8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婴儿期HCMV感染可能为IT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功能紊乱与IT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