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18 ~48岁,平均31.5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对照组(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其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39例患者获12 ~ 36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成角的矫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成角的矫正程度丢失不明显;而未经椎弓根植骨组变化明显,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减少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同时进行伤椎椎体成形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1年12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进行伤椎椎体成形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对比其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脊柱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及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观察椎弓根螺钉系统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 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无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9.6个月.术后12个月内出现断棒4例,断钉2例.最后随访时脊柱矫正度和伤椎椎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脊柱Cobb角和椎管占位情况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后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基础上进行伤椎椎体成形术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内固定失效率及避免脊柱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总共随访到96例病例。28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68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侧伤椎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8例植骨材料为人工骨,30例为自体髂骨植骨。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严重性评分标准(thoraco lumbar injury severityscore,TLIS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s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比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组高度丢失多,术后Cobb′s角的矫正能力差,应用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固定重建了椎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本院对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后,在C形臂X线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向复位的椎体内,用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CSC)行椎体成形术。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根损伤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后12周左右人工骨基本吸收,无伤椎塌陷加重,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性高,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患者,20例采用导航辅助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A 组),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伤椎后凸 Cobb 角、置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VAS 评分 A 组明显少于 B 组(P <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P >0.05)。术后 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参考 Richter 分类标准,A 组置钉准确性优良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导航辅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置钉迅捷、安全、准确,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行上述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3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获20~32个月的随访,术后不同时间段椎体前后缘压缩丧失率(%)和后凸Cobb角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良好,无内固定物折断情况,骨折愈合后椎体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远期对椎弓根钉无依赖。  相似文献   

10.
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效果。方法2007年02月-2009年01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进行加用伤椎螺钉固定,我们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随访4~23个月。均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后路伤椎固定无一例椎弓根钉松动及断裂。伤椎复位后未见椎体高度明显丢失。结论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牢固、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 11月至 2009年 9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椎体增强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37例,男 21例,女 16例; 年龄 39耀60岁,平均 47.3岁。术后评估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 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 14~37个月,平均 19个月。无内固定失败。 16例术前神经功能部分损害者 12例完全恢复,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自固化硫酸钙平均于术后 3个月开始吸收,椎体骨折术后 5个月内愈合。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 55.40%±9.79%恢复至术后 85.46%±6.56%,最终维持在 82.35%±7.48%; 矢状面 Cobb角由术前 22.45°±7.74°恢复至术后 6.86°±5.27°,最终维持在 9.66°±5.88°。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 1.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 20.4。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椎体增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简便,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及进行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高压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高压分步注射骨水泥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22例,随访平均19月。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58.7%恢复为术后7.0%,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0°矫正至6.6°,椎管侵占率由术前52.6%恢复为术后11.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术前平均8.7分,术后2.2分。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除1例A级病例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他病例均达到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有2椎体发生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无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有利于同时解决胸腰椎骨折对神经的压迫、脊柱的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造成的顽固性胸腰背疼痛等问题。高压分步注射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钉棒系统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切除伤椎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切除及钛网骨移植椎问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7例,男2l例,女6例;年龄22~53岁,平均33.6岁.骨折节段Tu 3例,T12 7例,L1 9例,L2 6例,L3 1例,L1例.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神经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标准:A级8例,B级13例,C级6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获3~12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术后压迫脊髓的骨块完全切除,Cobb角平均3.2°,脊柱恢复牛理曲度.术前19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一级或一级以上;8例完伞性神经损伤患者中,5例无改善,2例神经功能由A级恢复至C级,1例由A级恢复至D级.结论 对于三柱损伤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切除及钛网骨移植椎间融合术治疗,能彻底切除压迫脊髓的前方骨块,具有骨折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后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手术(PSO)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岁;平均胸椎后凸角度(T1~T12)96°(80°~112°),腰椎前凸角度(L1~S1)平均10°(5°~15°),平均颏眉角47°(40°~58°),平均注视角43°(32°~50°).8例患者均在L3椎体行PSO术并在胸腰段(T12~L1,L1-2)之间进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后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8.1±20.7)min,术中失血量(1588.8±171.6)ml.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7)个月.术后平均胸椎Cobb角76.1°±9.6°,矫正20.3°±1.1°;术后平均腰椎前凸角48.4°±4.7°,矫正38.4°±4.7°.术后平均颏眉角16.5°±4.6°,注视角73.0°±5.2°.矢状面平衡矫正(12.3±1.6)cm.无血管、神经损伤、应力性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冠状面的失代偿.结论 后路联合单节段PSO联合双节段楔形截骨术矫正As合并重度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16.
熊发明  章俊祥  孙大连  何成文 《骨科》2016,7(3):155-15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25例患者纳入经伤椎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的20例患者纳入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占位率、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内固定失败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4.7±2.4)个月。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经伤椎组的Cobb角分别为4.12°±1.51°、4.16°±5.73°,椎管占位率为10.68%±1.73%、5.88%±1.09%,均小于短节段组,但椎体高度比大于短节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经伤椎组的VAS评分为(1.62±0.73)分,短节段组为(2.18±0.9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19);两组的内固定失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P=0.044)。结论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降低伤椎前柱的高度丢失,有利于椎管重建,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观荣  韩雷 《中国骨伤》2014,27(2):97-100
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24个椎体),男11倒,女7例;年龄52-76岁,平均6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h~7d,平均4.2d。依据Denis分型:压缩型12例,爆裂型6例。骨折部位:T12 6椎,L1 9椎,L2 6椎,L3 3椎。对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sagittalindex,SI)、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5个月。手术时间80~13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平均为145ml。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4.3±2.8、90.9±1.5、88.6±1.7;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7.8±2.5)°、(5.3±0.8)°、(6.3±1.4)°;SI分别为52.3±93.8、89.2±5.2、86.4±4.5。术后3d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神经功能损伤、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发生。结论: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失血量少,可完整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同时可有效恢复伤椎前中柱的力学强度,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恢复满意。结论椎体内植骨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56例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后路L1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7(2.8~4.6)h,术中平均出血量1980(700—3600)ml。术后后凸角由手术前平均54.5°矫正到16.5°,矫正角度38°。随访6~72个月,其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除2例出现下肢麻痹外,其余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可靠,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