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引起急腹症的病种很多,妇科以异位妊娠、卵巢肿瘤蒂扭转较为多见.滋养细胞肿瘤合并急腹症较少见。我院自1991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滋养细胞肿瘤226例,其中合并急腹症6例.占2.6596。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病例报告例1:26岁,葡萄胎清宫术后40一天,突然下腹疼痛12小时,查体子宫如孕50一天大小,右侧卵巢可触及12cm×12cm×10cm大小囊性肿物,蒂部压痛,左侧可触及鸭蛋大小肿物,血HCG8ng/mL。诊断①葡萄胎刮宫术后;②双侧卵巢黄素囊肿,右侧扭转。立即剖腹探查,子宫如孕2月大小,右侧卵巢黄素囊肿16cm×12cm×10…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某,女性,50岁,月经量增多半年余。妇科检查:外阴正常,宫口光滑,子宫前位,术中见子宫如孕3月大小,表面光滑,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子宫肌间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巨检:子宫大小12cm×11cm×7cm,宫颈长3.0cm,外口直径2.5cm。外口光滑。切开子宫体于子宫底左侧壁见一肿物,大小6cm×5cm×4.5cm,肿物界限清,实性,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编织状,质地韧。  相似文献   

3.
陈旧性宫外孕,症状、体征缺乏典型性,血尿HCG检查常可为阴性,临床上不易确诊,B超检查能发现盆腔肿物,但定性诊断仍有困难[1],易误诊为卵巢肿瘤、附件炎性包块等疾病,本文报告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陈旧性宫外孕的CT表现特征,旨在探讨CT诊断依据。1病例介绍例1:28岁,右下腹痛伴不规则阴道流血月余,妊娠试验阴性。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迹,子宫增大如5个月妊娠。B超检查:宫内未见胎儿,于宫右侧见一不规则回声不均匀的囊实性肿块,与子宫分界不清,提示右侧附件恶性肿瘤可能。CT扫描:子宫古缘见8.0cm×9.0cm大小的类圆形肿…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患者,46岁,因下腹包块7个月,月经增多3个月于1996年12月28日入院。7月前妇科查体发现下腹包块如鸡蛋大小,因当时无特殊不适未给予治疗,3月来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经量为以往的2~3倍,伴经期下腹坠胀不适。G2P2L2,末次生产于18年前。查体:T,P,R,BP均正常,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无肾区叩痛,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一),宫颈光滑,宫体前位80天妊娠子宫大小,左附件增厚,无明显包块。B超:子宫外形增大,形态失常,宫体后壁见7.3cm×6.9cm×6.2cm的强回声光团…  相似文献   

5.
子宫肿瘤多为良性瘤,亦有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的。但因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故以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B超检查后住院行妇科手术6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者62例。年龄23—55岁,平均42.3岁,35—50岁占85.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7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7例病检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一例恶变;术后月经正常或症状明显改善者占94.1%,再妊娠率为71.6%,子宫肌瘤复发率为10.8%;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解除症状,还可保留年青患者的生育功能,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官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妇幼保健院的280例官腔镜、B超检查并行病理诊断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进行分析;结果: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56.4242%,官腔镜病理检查与诊断总符合率为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3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76例,符合率为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符合率为89.58%;子宫黏膜下肌瘤3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胚物残留37例,符合率为100.O%;子宫内膜癌6例符合率为83.33%。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官腔镜检查诊断误诊率较B超低。随着B超和官腔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子宫异常出血的精确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2 5岁 ,4月 1 1日月经来潮 ,淋漓不尽 ,经量增多。妇科检查 :子宫正常大小 ,左附件区可触及 7cm× 6cm× 5cm的囊性肿物 ,张力不大 ,活动性差 ,与子宫体关系密切。阴道指检触痛 (- ) ,肛检触痛 (+)。B超提示 :子宫左侧可探及约 7cm× 5 .2cm大小的囊性包块 ,边界清楚 ,壁厚不光滑 ,内部为密集点状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与子宫紧密相连。B超诊断 :左附件囊性包块 ,巧克力囊肿可能性大。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剥离术 ,囊性包块内见脂肪及极少量的毛发。病理送检结果为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 讨  论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B超对子宫肌瘤大小、数日测量准确程度。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9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疳的21例患者共38个肌瘤,将其术前MRI、B超诊断予宫肌瘤数目、大小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MRI检查敏感度97.36%(37/38),阳性预测值92.68%(38/41)。B超检查敏感度58.53%(24/41),阳性预测值100%(24/24)。结论:MRI在显示子宫肌瘤大小、数目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指导临床制定适宜手术治疗方案及治疗后检测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腹部不适伴外阴部痒痛于当地诊治,B超提示:盆腔肿物,疑子宫肌瘤、左侧卵巢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遂前往当地一老中医处求治,予活血化瘀消之中药口服两个月.于1999年5月10日来我院妇科就诊,以同样诊断收住院,拟行手术治疗.头颈、躯干、四肢及心肺均未见异常,全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下腹正中偏左可触及一肿物,双合诊发现子宫前位且增大如孕两个半月,偏左可及一儿头大小肿物,质中等硬,表面光滑,与子宫不易分开,活动度小.化验、心电图、胸片检查均正常,彩超诊断同B超.5月11日于腰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无异常,肿物源于距回盲部110cm的回肠壁上,约20cm×20cm×19cm大小,呈球形,其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盆腔及子宫后壁紧密粘连.仔细分离粘连后,将肿物从腹腔内取出,以肿物为中心一并切除上下各约20cm肠管后行断端吻合术.离体组织病理检查回报:回肠平滑肌瘤.术后7d拆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源性黏液瘤的临床、X线、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1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黏液瘤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男5倒。女6例;平均年龄25.6岁;在X线片上多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透光阴影;镜下可见大量蓝色黏液样组织及排列疏松的瘤细胞;2例刮治术后复发。结论:牙源性黏液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化,常需病理检查确诊。因其具有局部浸润性,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刘淼  杨燕 《新中医》2001,32(11)
1病例报告 男,42岁.以"上腹不适伴反酸2个月"于2000年4月22日入院.病人有腹胀、恶心,无腹痛及呕吐,无呕血、黑便,对症治疗可改善.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粪潜血().胃镜检查示胃窦前壁见一2.5cm×2cm×1cm椭圆形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无异常,可见桥状皱襞,质较硬,提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②胃窦黏膜下病变(可能为平滑肌瘤).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近端前壁偏小弯侧可见一直径约2.5c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光滑、边界清,基底部无蒂,提示胃窦近端前壁小弯侧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拟诊:胃平滑肌瘤.因临床及胃镜均支持平滑肌瘤之诊断,且患者有胃癌家族史,故予行平滑肌瘤切除术.术中探查于胃窦小弯侧前壁可扪及2.5cm×2cm大小的肿块,可移动,周围淋巴结阴性.采取楔形切除病变,剖检肿物见顶部黏膜有表浅溃疡,黏膜下层可见约3cm×2.5cm×1.5cm之椭圆形、包膜完整的包块,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开后见淡黄色脂肪组织.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证实为胃窦部黏膜下脂肪瘤.病人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杨某,25岁,因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同房后下腹隐痛数天入院.于2007年3月因中期妊娠在我院常规B超检查提示子宫后方混合性包块,大小为8.0 cm×6.5 cm,考虑为卵巢畸胎瘤,未作处理.于2007年7月在外院行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术后一年在我院再次B超检查仍提示子宫后方混合性包块,大小为10.3 cm×7.5 cm.入院查体: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子宫颈无法暴露,于耻骨联合下方稍偏左侧触及大小正常的宫颈,子宫前位,稍增大,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铝k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d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近2年多来单纯用中医药治疗;取得较理想疗效。观介绍如下。且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经妇科、B超检查确诊。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30岁以下9例,31~40岁6例。未婚2例。囊肿直径最/h2.6cm,最大9.4Cm,其中scm以下的15例,位于卵巢单侧的13例,双侧1例;子宫直肠陷凹的2例;卵巢与子宫直肠陷凹并存的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子宫肌腺病;宫颈及剖宫术腹壁瘫痪处各显例。B超声象留类型同囊肿性16例,混合性和实体性各2例。按中医辨证同肾阳虚8例,肾明虚5例,痰浊瘀阻型7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期介绍了王氏病案,本期即对其展开讨论分析。一、本例的诊断诊断依据:本患者结婚2个多月即患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术中见左侧卵巢如鸡蛋大小,并与子宫及输卵管粘连。术后痛经进行性加剧,于第2天尤甚,持续2~3天。月经量明显增多。B超提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5.6×4.2×3.5厘米”。子宫输卵管造影报告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岁;病变部位食管中段10例,下段14例;病变范围3—7cm。经病理检查。鳞癌23例,鳞癌兼黏膜下平滑肌瘤1例。术后出现烧心、暖气、胃脘胀满或嘈嗓不适、胸胁胀痛等胃食管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26 例 FH 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多个方面的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8.92 ± 7.4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30.77 %)和经期下腹痛(19.23 %); 有 16 例(61.53 %)影像学提示子宫肿物变性和(或)血流丰富;术中见肌瘤多发为 17 例(65.38 %)、单发为 9 例 (34.62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4.81 ± 7.91)个月,均存活,其中 5 例(19.23 %)肌瘤复发。不同年龄、家 族子宫肌瘤史、Ki–67 指数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H 缺陷型子宫平 滑肌瘤为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的前哨表现,具有发病年龄轻、肌瘤多发且体积大、影像学示子 宫肿物变性及丰富血流、术中冰冻病理示富于细胞等特点,且易复发,且可伴发肾癌,术后加强妇科及泌尿外科随访, 有助于改善预后,临床需重点关注存在风险因素如年龄< 42 岁、有家族子宫肌瘤史、Ki–67 指数≥ 5 % 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2岁。绝经后10年阴道又复出血6次,阴道排液1次,于1995年2月28日入院。妇科检查:老年性宫颈萎缩、光滑、无糜烂及接触性出血,宫体正常大小,质中等,宫颈与它体似不相连。术前行诊刮术:探宜深6.scm,内有米汤样液流出,量约100mL,无异味。送细胞学检查。小刮匙刮宫腔时,手感官腔光滑而软。刮出少许血性阵旧祥物约Zg,并送病理检查。术后细胞学检查回报:找到癌细胞。病理回报:鳞状上皮呈中度不典型增生。初步诊断为:宫颈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子宫正常大小,表面滑光,触之宫体与宫颈分离,行子宫全切术。剪开膀航…  相似文献   

20.
谢某,男性,75岁,一般身体尚好,因前列腺增生住院检查,B超发现肝部有鸡蛋大小肿块,疑似肝癌,2010年2月底手术,在肝脏右叶取出9厘米x7厘米大小一个肿块,病理切片,诊断为肝原发性巨块型中分化胆管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