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子高  钱毅 《光明中医》2000,15(2):42-43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瘀积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腺诸痛等证。血瘀证多由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所致。临床用药也有同有异。笔者现将活血祛瘀药的临证配伍规律作一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气血同治,活中寓养,升降同用,其病机关键在于血瘀,兼见气滞,以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疏肝理气.王清任之后的医家将该方广泛用于人体瘀血所致诸多疾病.皮肤病中有诸多证属血瘀或血瘀兼见气滞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清·王清任发展了祖国医学的气血理论,对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将王氏虚用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瘀痛证的经验作一初步的探讨。血淤痛证的辨证《医林改错》对血瘀痛证的描述有五处:①通窍活血汤治疗“眼疼白珠红”。②血府  相似文献   

4.
王清任祛瘀诸方在骨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华 《新中医》1999,31(8):53-53
王清任,清代河北人,著《医林改错》2卷,其中下卷载有活血化瘀系列方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解毒活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笔者10余年来在骨伤科临床工作中碰到各类外伤血瘀之症,运用王氏的祛瘀诸方治疗颇有疗效。骨伤科临证中,骨折、软...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乃王清任为"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而设,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头痛、胸痛等症。笔者在临证中发现,其治疗范围远不止此,用此方治疗便秘、暴聋、盗汗、过敏性鼻炎等病证,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血瘀的病因病机、兼夹血瘀的不同证型的治法与方药等方面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对血瘀证的论治经验。张学文认为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致瘀、七情内伤致瘀、气血阴阳虚致瘀、痰饮内阻致瘀、各种出血致瘀,临床常见兼夹血瘀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毒瘀结证、风痰瘀阻证,治疗上当予理气祛瘀、补气化瘀、温经化瘀、化痰活血、清热解毒化瘀、祛风化痰与活血通络,全面认识血瘀证对于临床上诸多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书阁  张霄峰 《光明中医》2022,(15):2718-2721
理冲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治疗妇科癥瘕积聚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之效,而大肠癌以脾气亏虚为之根本,痰浊瘀血、湿热毒邪蕴结于大肠,形成了以“脾虚与邪实”并存之脾虚血瘀之证候,老师结合大肠癌的病因病机特点,将其分为脾虚血瘀兼湿热证、脾虚兼瘀毒蕴结证、脾肾亏虚兼血瘀证3个证型,投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法之理冲汤加减化裁治之,扩大了方剂的治疗范围,并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活血冲剂治疗血瘀证的冠心病心绞痛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振 《陕西中医》2005,26(11):1146-1147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研究。方法采用活血冲剂(白果叶、丹参、川芎)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30例。结果活血冲剂有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的作用;并可抑止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降低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改善红细胞形能力,延长血栓弹力图的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提示活血冲剂缓解心绞痛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自古就非常重视瘀血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内经》、《金匮要略》、《血证论》等古典医籍对瘀血致渴早有记载。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灼津亏致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寒凝致血瘀,痰湿阻络致血瘀,久病多瘀,情志因素等。糖尿病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原则:气虚血瘀当补气活血行血;气滞血瘀当理气活血祛瘀;痰瘀者当化痰活血散结;阴虚者当养阴活血;寒凝者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痰瘀生毒者当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等。文章中简述了众医家对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的论述。提示我们应高度重视从瘀论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因多与素体阴虚、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因素相关,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证型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浊血瘀、寒凝血瘀五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滋阴活血通络、化痰祛瘀、温阳活络。  相似文献   

11.
王永炎院士认为,活血、化瘀、通络法虽同治血瘀证,但作用层次不尽相同,活血、化瘀、通络是针对3种血液瘀滞状态而采取的三步法。临床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各种脑病时,常根据瘀滞状态之轻重,病变病位之浅深,采取不同层次的祛瘀治法。血气不和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宜调气活血;血聚成瘀者,病程相对较长、病情较重,宜活血化瘀;血瘀络脉者,病程更久、病情缠绵反复,宜化瘀通络。用药层层深入,疗程逐渐延长,使药达病所,瘀疾可除。  相似文献   

12.
韩标定 《新中医》2002,34(9):26-26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原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证。笔者在临证中抓住病机为血瘀气滞,灵活运用治疗各类杂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鲁一 《河南中医》1994,14(2):89-89
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杨鲁一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主题词脑动脉硬化/治疗,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针药并用血府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功能活血,祛瘀,行气通络止疼,原为“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而设,是清代王清任创制的一首治疗血瘀证之...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所用方药包括活血行血、活血祛瘀和破血攻坚三类。活血行血方药具有疏畅血脉、推动血行以及活血补血的作用,用于瘀血轻症。活血法瘀方药具有开瘀通阻、活血通络、法瘀生新的作用,用于气滞血瘀、经络瘀血之证。破血攻坚方药则具有破血祛瘀、攻坚散结的作用,常用于瘀血有形之症积肿块、瘀血经闭、外伤肿痛等症,由于瘀血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别及合并证的存在,故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适当配合其他治法,常用如下:1温经化瘀法血宜温,温则通,寒则凝。治疗瘀血寒症时,当以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促愈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外伤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用自由落体组织损伤法建立外伤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三七伤药胶囊对照组、活血促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75,8.25,16.50 g·kg-1),每组动物10只,每天测小腿周长及损伤部位的机械刺激痛阈值;各治疗组分别ig相应的药物,共5d.然后肉眼观察局部组织损伤程度,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观察活血促愈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活血促愈胶囊能明显抑制外伤血瘀大鼠受伤部位的软组织肿胀(P<0.01),减轻机械刺激引起的受伤部位的软组织疼痛(P<0.01),并能降低外伤血瘀大鼠全血黏度(P<0.01),提高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病理检查结果亦表明对外伤血瘀大鼠受伤部位的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P<0.01).结论:活血促愈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外伤血瘀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血瘀证临症或急、或缓、或实、或虚、在头、在肢、在胸、在腹的不同表现,拟定八法,随证治之。①急宜速破;凡猝病血瘀,正盛邪实者,均宜速破,峻攻祛瘀。方如桃仁承气汤加减。②久当柔克:血瘀日久,非可妄伐;法当健脾磨坚,以柔克刚。方如桂枝茯苓丸加减。③实应降气:血瘀实证,多挟气滞。治宜降气之品,辅助活血之方。药如沉香、茴香、川楝等。④虚必调和:无论虚证致瘀、抑或瘀证致虚,除(?)瘕当攻补兼施、互施者外,俱应调气和血。方以逍遥散等。⑤头施引下:凡瘀血在头,均宜上病下取,引血下行。方如三化汤合川牛膝等。⑥肢兼通络:四肢瘀血,因外感者,通络剂参活血品意在活血祛风;由外伤者,活血方加通络药旨在引经通脉。药如地龙、桑枝、豨莶草等。⑦胸以香君:胸阳不振,易致血瘀;活血方君以香药可升清降浊、行气行血。药如檀香、白芷等。⑧腹予辛佐:腹居下,阴气之所。其病瘀血,或兼寒邪相乘,或并气机阻滞。治宜活血化瘀方中佐以辛药,如小茴香等。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常用方剂。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临床上的高发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久病成瘀推论无症之瘀及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显林 《新中医》2004,36(3):3-4
通过临床观察与验证,从久病成瘀的病因病机推论“无症之瘀”的存在,提出“无症之瘀”的论点。并针对血瘀证提出活血祛瘀法的5种具体临床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云  指导:冯正权 《新中医》2021,53(24):144-146
介绍冯正权教授运用补肾祛瘀法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经验。冯正权教授认为,肾脏虚衰,血瘀胞宫是造成卵巢癌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即“肾虚为本为因,血瘀为标为果”。故治疗上注重补肾,平衡阴阳,调补正气;活血消癥,祛邪外出,以延缓疾病进展。具有补肾固本调阴阳、活血祛瘀以消癥、补脾护胃防滋腻等临证特色。  相似文献   

20.
酒制丹参、大黄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痉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证。常用酒炙,目的是增强活血作用。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祛瘀通经之功,主要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等证,酒炖后泻下缓和,增强活血祛瘀作用。为探讨两药酒炙后是否增强活血祛瘀作用,对其进行了活血祛瘀(包括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微循环、离体心脏灌流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