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等的评价方法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2级:穿破椎弓根部分达到螺钉直径的25%~50%;3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56枚,术后复查CT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223枚,椎弓根螺钉位置1级2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2级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3级1枚。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为3.1%。其中误置的8枚椎弓根螺钉中5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无椎弓根上、下壁穿破情况。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症状,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对需要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2例下颈椎患者术前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采用Mimics 16.0和Imageware 12.0软件,制作颈椎三维模型,并设计出个体化的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 et al的评定方法将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22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改为侧块螺钉固定3枚。术后复查CT提示椎弓根螺钉位置107枚为0级,4枚为1级,2枚为2级。仅2例发生误置,置钉准确率达98.2%。其中1级和2级共6枚椎弓根螺钉均穿破椎弓根外侧壁,无椎弓根内侧壁及上、下壁穿破情况。对螺钉穿破外侧壁的患者行椎动脉MRA检查,未见椎动脉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螺钉误置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为下颈椎椎弓根的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8.7±13.8岁(17~84岁);根据颈椎后路手术是否使用导板辅助置钉分为导板组及徒手置钉组。导板组(30例)采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徒手置钉组(30例)采用角度尺辅助颈椎弓根置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行颈椎CT扫描,按照Kaneyama标准判断椎弓根置钉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骨皮质。记录椎弓根置钉准确率(0级+1级螺钉占比)及因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果:导板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2枚,其中0级74枚,1级68枚,2级10枚,3级0枚,置钉准确率93.4%;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36枚,其中0级53枚,1级61枚,2级18枚,3级4枚,置钉准确率83.8%,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5~29个月(14.2±7.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47-2251
[目的]比较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翻修手术的病例69例,其中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共31例,使用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38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CT对螺钉精度进行Gertzbein Robbins分级,比较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共置入螺钉152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37枚,B级置钉11枚,C级置钉4枚,没有D、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7.37%。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94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29枚,B级置钉48枚,C级置钉15枚,D级置钉2枚,没有发现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1.24%。在螺钉精度分级及螺钉准确性方面,机器人组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具有置钉精度高、且术中出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并探讨其置钉方法.方法:372例患者采用徒手方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记录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其中37例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的位置,记录所有穿透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和距离.结果:共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261枚,平均每例患者置入螺钉6.08枚,术中6例次置钉过程中出现脑脊液从钉道中流出,术中和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37例患者术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位置,405枚螺钉中124枚(30.62%)穿透骨皮质,1枚(0.02%)穿透椎弓根内侧壁超过4mm.结论: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穿透骨皮质的发生率较高,应该根据每个椎体旋转、倾斜等差异个体化确定置钉位置和方向,操作仔细认真,保证准确、安全、可靠地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椎弓根角度测量器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行后路手术的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透视下应用椎弓根角度测量器辅助置钉,对照组透视下徒手置钉。术后均行CT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置钉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置入93枚螺钉,优良率96.8%;对照组置入105枚螺钉,优良率为87.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螺钉松动1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螺钉松动1例,螺钉穿破椎弓根2例,总发生率为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弓根角度测量器显著提高了置钉准确性,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3月-2004年6月采用椎间盘镜辅助下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ml;术后平均住院日5d:术后X线片及CT检查发现21例84枚椎弓根钉均位置准确。术后1个月复查ASIA分级,术前D级6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椎间盘镜辅助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创伤小,置钉准确,术后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8.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计算机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方法总结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C2-7)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同时总结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并与CT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精确性的监测。结果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两组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位置不满意的4枚螺钉均发生于早期病例,导航系统使用熟练后未再出现置钉不满意病例。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min(2~8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mm(0.12~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min(1~3.5min)。术中只需进行2次C型臂X线机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与X线透视引导相比,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术的比较, 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 即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系统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率。方法 自 2009年 5月至 2010年 6月, 对脊柱侧凸、腰椎滑 脱、脊柱骨折等疾病需行颈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 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置入椎弓根螺钉。 该探针为医用不锈钢制成, 包括一个球端、杆和柄, 金属球端的直径分别有 1.5、2.5、3.0、3.5 mm四种, 其 中直径 1.5 mm的探针具有较强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球形探针技术要点: 按标准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 位, 高速磨钻去除皮质骨, 将椎弓根球形探针按直径从小到大±次缓慢敲入椎弓根内直至达到椎体前 方骨皮质。术后采用 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钉道情况。并与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采用球形探针技术共置入 312枚椎弓根螺钉, 传统徒手技术置入 276枚。术后 CT扫描显示球形 探针技术组颈椎、胸椎、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准确率为 100%, 无一例穿出椎弓根骨皮质。传统徒手技术 组准确率为 78%, 共有 61枚螺钉(22%)位置不良, 23枚(8.3%)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 38枚(13.7%) 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 椎弓根球形探针置钉技术, 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 避免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O-arm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椎弓根螺钉置入患者575例,根据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导航组采用O-arm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系统置入椎弓根螺钉233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法置入椎弓根螺钉342例。行CT检查,依据Neo分型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导航组共置入145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C1~7置入222枚,T1~12置入535枚,L1~5置入652枚,S1置入50枚。每名患者置钉数量1~24枚,平均(6.26±3.77)枚。传统组共置入1724枚椎弓根螺钉,其中C1~7置入269枚,T1~12置入601枚,L1~5置入785枚,S1置入87枚。每名患者置钉数量1~20枚,平均(5.67±4.11)枚。导航组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安全率为100%,传统组有4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进行12~24个月随访,随访过程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依据CT影像Neo分级标准,导航0型及1型椎弓根螺钉的成功置入率达98.01%,而传统组0型及1型椎弓根螺钉的成功置入率91.85%;两组间置入螺钉准确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C臂X线机等徒手置钉方式相比,O-arm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提高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同时降低神经、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要点和手术体会.方法 对21例颈椎疾病徒手施行了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96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1年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及变形.结论 熟悉颈椎的椎弓根解剖,术中规范操作,徒手置入椎弓根钉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1年3月~2005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21例,其中GSS固定15例,USS固定6例。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2·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术后CT示螺钉位置不良9枚,其中Ⅰ级6枚,Ⅱ级2枚,Ⅲ级1枚,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无脑脊液漏。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中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一定风险,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及进钉方向,胸椎椎弓根螺钉在中上胸椎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例(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进行颈椎CT三维重建,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并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矢状面角度及直径、长度等参数;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0级,螺钉未穿破椎弓根;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的螺钉直径;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但50%的螺钉直径;3级,螺钉穿破椎弓根50%的螺钉直径。2级和3级判为螺钉误置,分析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因术中置钉困难更改为侧块螺钉3枚,改为寰椎椎板钩1枚,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47枚(上颈椎40枚,中下颈椎10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53枚,1级67枚,2级17枚(上颈椎2枚,下颈椎15枚),3级10枚(上颈椎1枚,下颈椎9枚)。椎弓根螺钉总误置率为18.3%(2级+3级);外侧壁穿破17枚,下壁5枚,上壁4枚,内侧壁1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7.5%)显著低于中下颈椎(22.4%)(P0.05);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率(11.5%)高于上壁(2.7%)、下壁(3.4%,)及内侧壁(0.7%)(P均0.01)。5例患者6枚螺钉术中椎弓根钉道攻丝后活动性出血,予骨蜡封堵及置入螺钉后即止血,无血肿或脑缺血梗死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予颈椎制动、神经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好转。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较少;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多于内侧壁、上壁或下壁;中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高于上颈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38例使用传统置钉法(Weinstein法或AO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A组),40例采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进行螺钉置入(B组),术后两组均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了解置入螺钉位置情况,应用Lonstein等的方法评判置钉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36枚,A组38例共置入212枚,12例3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21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11枚,置钉准确率84.91%;B组40例共置入224枚,5例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4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2枚,置钉准确率97.33%。两组置钉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应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较传统置钉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8岁,平均56.4岁。其中10例为创伤性颈髓损伤,9例为颈椎管内肿瘤,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MRI及椎动脉MRA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及CT平扫明确螺钉的位置情况。根据Lee等4级分类法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创伤性患者行ASIA分级评价脊髓功能变化,非创伤性患者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成功置入144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显示,0级132枚,1级5枚,2级5枚,3级2枚。有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穿破椎弓根内侧、上侧皮质螺钉各1枚。术后随访12~33个月,平均(21.0±1.5)个月,6例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虽无恢复,但截瘫平面下降1~3个脊髓节段。4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提高1~2级。22例非创伤性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15.9±0.6)分,较术前(11.5±0.8)分明显提高(P<0.01)。所有患者未发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情况。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优秀的三维稳定性。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以及根据椎弓根形态个体化置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因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3例,其中腰椎间盘术后继发椎管狭窄4例,腰椎置钉失败2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4例、椎体滑脱3例。在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同时在三维CT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术中G型臂X线机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以及术后三维影像系统(CT、MRI)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结果共置入62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1.8%,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7±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患者术中应用CT三维影像导航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置钉的精确性以及保证了安全性,降低了脊柱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的风险性,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完整成人颈椎骨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模拟施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术前对C3~C7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确定椎弓根进钉轴,并以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内倾角和上倾角的参考标志,测量椎弓根进钉轴与同侧椎板的夹角(PL角)及与侧块后表面的夹角(PLM角),术中以相同参考标志和置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CT并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螺钉直径>50%穿破椎弓根;2级和3级螺钉为误置。对颈椎标本各节段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分级与椎弓根的宽度与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同样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评估置钉准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0具颈椎标本的下颈椎椎弓根的PL角,C3、C4>C5、C6>C7;PLM角,C3、C4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2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ball tip probe)置入椎弓根。结果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93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161枚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9.1%,共有21枚(10.9%)置钉不良螺钉,其中5枚(2.6%)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8.3%)穿透外侧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75.2%,共有40枚(24.8%)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1枚(6.8%)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29枚(18.0%)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椎弓根Ball tip技术,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钉直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儿童脊柱畸形矫形术中,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螺钉直径。方法对32例特发性及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儿(年龄为6-12岁,平均9.2岁),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后路矫形固定。术中置钉时,在确保钉道完全位于椎弓根内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螺钉直径,体会不同直径螺钉置入时手感的差异,据此确定螺钉直径。结果本组病例中,中、上胸椎(T1-8)共置入螺钉206枚:186枚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90.3%);内壁穿破6枚(2.9%);外壁穿破14枚(6.8%)。置入螺钉直径为4.5-5.5mm。术后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变形、断裂及拔钉。结论在确保螺钉轴线完全位于椎弓根内的基础上,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较大直径螺钉;而螺钉最适直径的选择需结合术前CT测量结果和术中置钉手感共同确定。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46个胸椎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在T2~T12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的9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壁(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穿破2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7枚),其中5枚螺钉因椎弓根宽度小于4mm(3.0~3.8mm)而采用椎弓根旁固定方法(椎弓根螺钉轻度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经胸肋关节内侧进入椎体),椎弓根壁非故意穿破率为4.3%,置钉准确率为95.7%,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与螺钉置入有关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