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目前公众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于近视矫正方法通常有三种: 1.镜片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2.角膜屈光性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 3.眼内屈光手术:透明晶体摘除术、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药滴眼液 (障翳散滴眼液 )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 ( 94只眼 ) -4 0 0~ -6 0 0D近视PRK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6例 ( 4 8只眼 )和对照组 2 4例 ( 4 6只眼 )。分别于术后 4个月内滴中药滴眼液和0 1%氟洛米松 (FML)眼液 ,于术后 1、 3、 6个月观察haze的发生情况及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 1月角膜 0级haze者在FML组为 12只眼 ( 2 6 0 7% ) ,中药滴眼液组为 4只眼 ( 8 3 3 % ,P <0 0 5 )。发生 2级haze者中药眼液组 2只眼 ( 4 17% ) ,FML组未见 2级haze (P >0 0 5 )。 3、 6月两组haze发生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3月眼压升高者FML组 8只眼 ( 17 3 9% ) ,中药滴眼液组无 1例眼压升高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用中药滴眼液可以有效抑制角膜haze的发生 ,并且未发生眼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人羊膜移植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5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分组采用羊膜移植覆盖创面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角膜、结膜愈合情况和胬肉复发情况,术后随访平均18.3月。结果羊膜组角膜愈合时间平均4.52天,结膜愈合时间平均3.86天,无复发眼;丝裂霉素C组角膜愈合时间平均4.85天,结膜愈合时间平均7.04天,复发6只眼。结论羊膜移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且随访观察6月以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薄瓣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即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有183眼占77.2%,0.5—0.8者有48眼占2013%,小于0.5者有6眼占2.5%。屈光度数稳定在±1.00D以下者193眼(84.1%)。术中、术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陛及疗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角膜切削术(PRK)与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术后远期疗效,比较2种术式的异同。方法选择48例近视患者,对患者双眼选择不同术式治疗,其中一眼应用PRK术治疗,另一眼应用LASIK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上皮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内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度(Haze)及屈光状态。结果 LAEK组上皮愈合时间明显长于PRK组(P0.05),LASEK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PRK组(P0.05),术后6个月内2组屈光度恢复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EK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度(Haze)显著低于PRK组(P0.05),2组并发症主要包括激素性高眼压与屈光回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术与PRK术均能够有效地治疗800 D近视,远期效果明显,与PRK术比较,LASEK术可以更好地降低疼痛程度,减少Haze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局部注射丝裂霉素治疗角膜内早期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择胬肉组织侵入角膜内〈2mm的患者386例464眼,在显微镜下,将0.2mg/ml的丝裂霉素溶液0.1~0.3ml注入胬肉头颈体部。术后滴复方妥布毒素眼液,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常规疗程1周。1周后同法治疗。观察角膜浸润、胬肉血管及胬肉组织的肥厚程度。随访不少于6个月。结果:治愈436眼,好转28眼,无效0眼。出现点状角膜炎6例6眼,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基层医院局部注射丝裂霉素能有效治疗早期翼状胬肉。  相似文献   

7.
乙醇对兔LASEK术后角膜愈合及基质内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术式,探讨乙醇对LASEK术后角膜伤17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PRK及不保留上皮LASEK的兔眼模型,检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角膜基质浅层角膜细胞数量的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1周LASEK组haze较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兔角膜bFGF RT-PCR产物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LASEK组高于PRK组(P<0.05);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层基质内角膜细胞数量LASEK组与bFGF的相关系数为0.785;PRK组为0.738.结论 20%乙醇可促进bFGF表达增加,在LASEK手术的早期对角膜伤口愈合存在一定影响,但作用短暂,手术中应用是相对安全的;bFGF与haze的形成及术后基质内角膜细胞的活化、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屈光手术的主流,因其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矫正屈光范围大和屈光回退少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较理想的术式。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使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LASIK的角膜瓣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方法及临床结果分析。方法:中度和高度近视92例(184眼),施行LASEK,术中应用MMC,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率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月内趋于稳定;屈光回退于术后6个月有36眼(1.96%),术后1年有34眼(1.85%);术后haze2周有有14眼(7.61%),6个月时有13眼(7.01%)。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而安全,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PKK术后二次准分子激光手术疗效。方法:对11眼(11例)PKK术后出现视力不良者(其中偏心切削5例,角膜中央岛3例,屈光回退3例)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进行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月,观察视力和视觉症状。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眩光、光晕、夜间视力下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个体化切削对矫正PKK术后出现的切削偏心、中央岛及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尼斯特在实验性兔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纤维瘢痕形成的价值。方法27只兔子(54眼)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C(MMC)组、曲尼斯特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MMC组术中巩膜瓣下应用0.4mg/mlMMC,曲尼斯特组术后应用0.5%曲尼斯特滴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8天每组各处死兔子3只,摘除眼球、组织固定,用H—E、Masson三色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7天、14天、21天MMC组及曲尼斯特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性滤过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C和曲尼斯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对照组术后7天成纤维组织在滤过道大量增生。Masson三色法光镜观察,对照组的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有序且致密;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的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紊乱.致密度低。结论曲尼斯特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纤维组织增殖,有效降低眼内压.维持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针刺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20例和未接受针刺治疗的对照组20例,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4,30和60天术眼泪液中的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PGE2含量显著增加,术后第14天达最高水平,为25.30μg/L,比术前平均水平高3.5倍,随后逐渐下降,但高于术前水平(P<0.05),针刺组PGE2含量亦显著增加,但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随时间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PRK能诱导患者PGE2的释放,进而导致免疫反应,术后PGE2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手术炎症与免疫应答的综合结果,针刺可以降低PRK术后PGE2含量。提示术后早期应用针刺疗法有利于减少PGE2的释放,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祛风湿类中药提取物雷公藤甲素(TP)对兔眼外滤过术后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组,丝裂霉素(MMC)组,0.2mg/mlTP组,0.4mg/mlTP组。每组12只,均行单眼造模。术中按不同组别局部浸润不同药物2min,生理盐水组中未造模眼(12眼)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1d、6d、14d进行眼压测量及眼前节观察,并分别于术后6d及14d各组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制备眼球标本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结果兔眼外滤过术造模后1、6、14d均能有效维持眼压低水平(P〈0.05),其中术后6dTP两浓度组均优于MMC组及NS组(P〈0.05),术后14d高浓度TP组优于其它3组(P〈0.05),而低浓度TP组优于NS组(P〈0.05);两TP组于兔眼外滤过术后1、6、14d均能有效维持滤过泡形态和功能;并能于术后6、14d有效抑制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且优于NS组(P〈0.01)及MMC组(P〈0.05);而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组(P〈0.01);两TP组及MMC组均能有效降低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中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术后6d,各用药组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TGF—β1染色阳性颗粒少于NS组,呈棕黄色颞粒,而NS组呈深棕色颗粒;术后14d,各用药组阳性颗粒与NS组大体相近,均呈棕黄色颗粒,数量较6d组减少。结论雷公藤甲素对兔眼外滤过术切口部位瘢痕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6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眼)和对照组(30眼)。两组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在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治疗,治疗组在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及结膜充血、水肿等体征。中药组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较丝裂霉素C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中药能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可以常规.作为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TOSLA)手术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OSCA对散光度为-2.50- -5.50D的56例106眼进行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05眼;残留散光度(0.38±0.51)D;散光轴位偏斜度均≤4.5°;角膜地形图检查图形对称性好,无偏心切削和不规则切削105眼;无光晕、眩光等现象104眼。结论TOSCA治疗高度散光近视视患者视力恢复快,术后视力好,残留散光少,角膜地形图分析均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56例10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56眼采用针刺结合人工泪液滴眼,对照组24例48眼单用人工泪液滴眼。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干眼自觉症状,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T,SI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针刺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液。  相似文献   

17.
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以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206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10·00~-26·00DS,平均-13·4±-3·9(DS)近视患者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176只眼(85·4%)。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01只眼(97·6%),其中高于术前者62只眼(30·1%);而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5只眼(2·4%),其中3例为不规则散光,2例为偏心切削。未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以上的病例。术后平均球镜度数降至+0·68±1·05D,角膜屈光力(K值)下降至34·63±1·72D。结论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但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角膜偏薄者,术后可能会残留一些屈光度或采用晶状体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单克隆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和TGF—β1免疫组化的研究,评估曲尼斯特在兔眼实验性小梁切除术后抗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27只兔子(5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MMC组、曲尼斯特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MM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曲尼斯特组术后应用曲尼斯特滴眼液。术后7天、14天、28天各组处死兔子3只,眼球组织固定,PCNA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PCNA计数和计算TGF—β1染色平均光密度。结果术后7天、14天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明显多于MMC组和曲尼斯特组(P〈0.05),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尼斯特组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而与M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尼斯特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减少TGF—β1分泌而间接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眼,实验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手术由同一人操作.结果:随访观察1~4年,实验组30例全部治愈无复发,对照组30例有6眼术后不等时间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20%),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术后伤口愈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r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795例1515只眼在我院接受LAISK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屈光回退的39例67只眼与未发生屈光回退的756例1448只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低度近视(-1.00~-6.00D)回迟率为0.57%,高度近视(-6.12~-12.00D)回退率为4.62%,超高近视(-12.25~-25.00D)的回退率为35.9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2.36,P<0.01);近视的回退量与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成负相关,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成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