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内伤七情”与情志护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王燕宁关键词护理,七情中医学把人的七种情志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认为七情是人的正常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又认为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  相似文献   

2.
七情致病病因分析及心理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致病是从表入里,都从外感,故有“外感六淫”之称。而情志致病,病从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称“七情内伤”。其致病特点:一是直接伤及内脏,病由内生,故又称“内伤七情”:二是主要影响气机,使脏腑气血失调;三是情志波动,导致病情加剧和恶化。笔者尝试对七情致病心理学机制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七情,具体是指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但中医学中的“七情”概念,却涵盖了人的全部情志活动,是包括情绪、情感在内的重要心理活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这本来是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但七情变化太过,则又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1《内经》创“七情内伤”理论,奠定了中医学“问情志”的基础情志,是人类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学将人的情志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而情志活动又是以五脏的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生五志,因此情志活动又可概括为喜、怒  相似文献   

5.
情志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巧芳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20-1322
情志,是“七情”与“五志”的合称,是人精神活动中常见的情绪状态的总体概括,是中医学特有的研究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之一。在情志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今天,如何理解情志的内涵显得更为重要,现就笔者对于情志的点滴思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七情致病中“思所伤”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志学说是中医病因学与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医学整体观“形神一体”的具体体现,它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7种: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中医学认为,七情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形成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七情之中,脾主思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7.
《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不仅将人体情志活动统称为七情,并且认识到七情所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因此作为中医护理人员,理解情志变化特点,开展情忐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将有关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七情与健康     
<正> 中医病因学中的七情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发病学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鉴于目前尚属乏人论及的情况,我们不辞浅陋,试就七情与健康作一初步探讨。七情的产生祖国医学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统称为“情志”,属于“神”(广义)的范畴。根据现代生理学的认识,情志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  相似文献   

9.
周旭文 《气功》2011,(6):487-491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 中医学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了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在正常情况下,轻微的情志变化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大怒暴跳如雷,大喜乐极生悲,久郁忧思不解。惊恐伤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眠、眩晕、头痛、心痛、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由于这些情志刺激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又称“内伤七情”。  相似文献   

10.
七情与眼病略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刘静霞,吕瑞民(150040)“七情”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既能致病,又能治病,以下仅就“七情”与眼病的关系对之予以粗论。1七情失度,导致眼病七情不越五志...  相似文献   

11.
中医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可以认为是七情学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情志,它包含了人的基本情绪。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常的人体心理活动,它有特定的外在表情和行为。“人非草木,孰能 无情”,但是这七种情绪的变化超出了一定限度,失去正常节制就会形成为病因,导致多种疾病,故医经上强调“百病始于气(情志)”。  相似文献   

12.
谢中志 《新中医》1989,21(4):54-55
七情学说,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病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七情的产生,对老年人健康有何影响?笔者就此试作一初步的探索。一、七情太过能导致五脏功能紊乱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又统称为“情志”,属于广义的“神”的范畴。中医学认  相似文献   

13.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5,(3):262-263,268
现代对七情之“思”含义的认识,有隶属情志范畴与认知范畴的争议,如果将七情之“思”视为某种基本或复合情绪看待,不仅至今难以确定“思”为何种情绪,而且也与现代情绪心理学难以融通。如果将七情之“思”作为思考、思虑看待,则明显不属于情志活动的范畴,同时与病因之劳神过度重复,不符合理论简洁性的原则。因此,在中医理论框架的建构中,应将“思”从情志病因中剔除,从生理的角度而言,可置于有关神的论述之中;从病因的角度,应归属于劳神过度。  相似文献   

14.
仲景方治疗情志病症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学早在《内经》就已经对情志致病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指出了七情失常对脏腑的损伤 ,记载了狂、惊、嗜睡、失眠、太息等情志疾病的发病情况和辨证 ,并以生铁落饮治疗狂证。至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仅记载了大量外感和内伤疾病中的情志变化 ,提出了“奔豚”、“百合病”、“脏躁”等具体情志病的名称 ,而且还根据辨证制定了方剂 ,为后世情志病症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仲景治疗情志病症的原则和方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以小柴胡汤类方治疗气机郁滞型情志病症气机不调 ,是导致情志疾病最根本的因素。外邪入里或七情过度 ,往…  相似文献   

15.
“七情”当有“证”可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学“审证求国”,“证”、“因”相关理论,对过去的“七情辨证”体系存在的有“因”无“证”的状况提出质疑,论述了“七情”与“七情辨证”的关系和“七情辨证”存在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分析了“七情辨证”的“位、因、性”等主要辨证要素的特点,首次在中医辨证学研究中提出了建立完整的“七情辨证”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列出了23个临床常见证型。对中医“精神情志内伤”疾病的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蒙医学病机理论中,七情致病也是蒙医心理病机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简要论述情志与蒙医儿科心身疾病的病机联系及其重要临床意义。笔者还根据蒙医经典病机理论提出了“惰”(一种消极呆滞情绪)也可以致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情志病的督脉注线调神疗法及治验虞成英(江西省九江市第二医院332000)关键词情志病,督脉注线调神疗法情志病是指“七情”变化太过、精神受到刺激而引起人体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偏盛、经络受阻、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种种病症。临床有不少疑难杂症皆由情志所...  相似文献   

18.
七情、是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反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化并不影响人的健康,而不论何种因素引起的每一种情志的过激或不及都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所能接触的大部分病人都是由“七情”过激而导致疾病,因此,了解“七情”的病因、病机对调节病人的情志、帮助病人摆脱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喜怒的临床调节意义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在正常情况下喜怒对人体健康及心理上的变化起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假如超越它的域限则会给机体及心灵上以伤害性摧残。喜怒贯穿于每  相似文献   

19.
丁香 《气功》2010,(11):1008-1011
被誉为中国国宝之一的中医学,一开始就将精神心理因素列入致病原因,一方面强调外邪入侵体内而致病,另一方面也不忽视“七情致伤”、“病从心生”。中医学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又因为心脏为五脏之腑之首,所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都可伤及心脏,而心伤则会引起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三地的中医内科患者作了七情情绪的发病背景及七情刺激的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患者在七情发病背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在七情刺激生活事件方面,成都及乐山患者较多遭遇“怒”、“忧”的负性刺激,新加坡患者则多表现为“恐”。这种引起跨地区文化上的心理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用七情问卷调查无疑是情志病因、病机和辨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