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农荣 《中医研究》1994,7(4):15-17
本文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为依据。结合现代实验资料。对张仲景运用甘草的经验加以探讨。认为仲景不仅用甘草调和药性解诸毒,而且用以健脾温胃、缓急除挛、补肾益气、温阳治厥。特别是甘草的温阳补肾治厥逆的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先知 《四川中医》1998,16(4):15-15
甘草味甘性平无毒,归心、肺、胃、牌经,有科脾益胃、益气复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利尿去茎中病、缓和药性及生用除火、炙用温中等多种功用。唐朝名医甄权对甘草能解IAn种草木毒及能调和众药而称其为“国老”。现在大多数医家的心目中只注重了甘草的调和药性的作用而在每一处方中总要以甘草垫其后,企求达到调和药性、协同一致。这种主观愿望是否与客观实际相吻合,颇值得研究。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一些名人医案后,悟得甘草在处方中的用与不用颇有讲究,并不是信手拈来皆可中的。现将学习体会谈谈如次,供同道参考。方剂中凡需…  相似文献   

3.
<正>《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中药学》言"甘草,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甘草作为经方常用药,在《金匮要略》多有应用。  相似文献   

4.
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因其药性和缓,是中医方剂中发挥调和作用的首选药物;而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其药性峻烈,虽为泻下良药,使用不当却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大黄-甘草临床配伍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甘草以其"调和"之性缓大黄峻烈之力,不仅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还能减轻其不良反应。基于药性理论阐释了甘草缓大黄峻烈之性的传统认识,综述了大黄-甘草配伍后的物质基础、药物代谢、肠道动力、水液代谢、肠道菌群及免疫调控的现代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缓大黄峻烈之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阐明甘草"调和"之性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  相似文献   

6.
杨柏灿  潘颖宜 《中成药》2013,35(1):154-156
甘草的调和应用广泛,而影响甘草调和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无论是药性、药味还是归经都能影响其调和,其中甘草的甘味在调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草的多种功能也是影响其调和的重要因素。甘草的所治病证与配伍、炮制、药用部位以及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甘草的调和,而以所治病证与配伍对调和的影响最大。此外,甘草的生物特性与产地以及甘草的性状等因素都会对甘草的调和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对甘草调和的影响既可能是单一的,更可能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伤寒论》中甘草应用规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文献出发,采用方证分析、类比、总结名老中医应用经验等方法,探讨《伤寒论》中甘草应用规律。结果:《伤寒论》中甘草主要用以主治心悸、咽痛;其与某些药物配伍之后还能用于经汗、吐、下法误治后的变证和解毒;剂量多用二两,相当于现在的6g;同时也有其禁忌证(症)。结论:《伤寒论》中广泛应用甘草治疗心悸、咽痛等病证,并非仅仅是佐使之用或调和药性。  相似文献   

8.
甘草在《伤寒论》中运用极其广泛,书中所载113方,其中70方有甘草.113方中共用中药92味,其中与甘草同方应用者达51种.书中原文398条,而含甘草70方涉及有关原文达137条.《神农本草经》谓:"甘草,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金疮肿,解毒."《中药学》[1]谓:"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笔者通过《伤寒论》[2]的学习,认为张仲景运用甘草独具特色,远超越以上概括,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alin.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味平,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临床应用广泛,但“是药三分毒”,对其使用应以辨证及药性理论为依据,注意配伍禁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漫话甘草在方剂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 (Glycyrrhizaura lensisFisch)的根及根茎。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并列为上品。因其味纯甘 ,属草本植物而得名。本品性味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由于甘草甘味明显 ,能解百毒而调和诸药 ,遂有国老之称。正如《本草正》指出 :“(甘草 )得中和之性 ,有调补之功 ,故毒药得之解其毒 ,刚药得之和其性 ,表药得之助其外 ,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 ,随血药入血 ,无往不可 ,故称国老。”甘草在方剂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  相似文献   

11.
正仲景使用大枣共计65方补中益气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等和解之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和解中焦之剂,方中皆用大枣。薯蓣丸用大枣一百枚,亦取大黄补中益气之能。养血安神如《金匮要略》之甘草小麦大枣汤(又名:甘麦大枣汤)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调和药性功同甘草,"和百药",如《十枣汤》(《伤寒论》方,葶苈大枣汤(又名:葶苈大枣泻肺汤)、皂荚丸  相似文献   

12.
甘草用量宜小不宜大小议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241000)王建华关键词甘草剂量甘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功善补脾、润肺、缓急、泻火解毒,又能调和药性;既能扶正,又可祛邪。用途极广,使用频率极高,但除在解救药物中毒时用量宜大外,常规用量一般宜小不宜大。1...  相似文献   

13.
韩刚  万红  李莉丽  严红梅 《中成药》2007,29(11):1686-1687
甘草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茎,为常用中药材。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共有372个方剂中使用了甘草[1]。甘草在中药配伍中,能起到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作用[2]。2005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人参再造丸、化回生片、跌打丸、如意金黄散等方剂中,出现了甘草与姜黄配伍[3]。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属于天然表面活性剂。最近有报道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姜黄素的提取率[4],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率[5]。本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甘草和甘草酸对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以探讨甘草与姜黄配伍对姜黄素溶出率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4.
甘草配伍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古今方剂中配伍应用最为普遍的药物之一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年载 2 5 6方中用甘草者 15 4方 ,约占方剂总数的 3/ 5。历代医方中 ,甘草一药尤以佐药、使药为多见 ,起到矫味、缓和药性、增强药效、解毒等调和百药的作用。诸药为何多与甘草为用 ,笔者试从其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初步探讨如下。1 矫味作用 甘草的矫味作用主要是甘草中的三萜化合物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起重要作用。据分析 ,甘草中含还原果糖 3.4 %~ 17.6 % ,味极甜 ,在 1/ 2 0 0 0 0的水溶液中也具甜味 ,因此甘草与诸药配伍 ,甘草甜素可矫正其它药的苦酸异味…  相似文献   

15.
甘草“和诸药,解百毒”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和诸药,解百毒”辨析李成义甘肃中医学院(730000)祖国医学对甘草的药用由来已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历代的本草中对甘草的论述,可谓尽善尽美。尤其是对甘草"调和诸药,解百毒"的阐述,是历代医药学家所公认的。在《名医别录》中载有"此草最为...  相似文献   

16.
曾祥法  李德顺  刘松林 《光明中医》2008,23(10):1599-1600
从功效、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分类研究《金匮要略》中甘草大枣生姜合用的方剂可知,此三药合用主要体现调和营卫,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和胃及辛甘化阳等功效。甘草、大枣、生姜三味药物在方中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医案》(第五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和营卫的用药规律。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医案》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6首方剂,合计30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3 787次。对核心药物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中华医典·医案》收录的用于调和营卫的前4位高频药物分别为茯苓、当归、甘草、陈皮。结论历代医家在调和营卫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脾经,功效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8.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波  官月平  田庆来  刘会洲 《中成药》2006,28(9):1362-1365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中国国家药典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之一,也即通常所说的甘草。在甘草属植物中,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药之首,传统中医药称之为“国老”。中医药认为它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乌拉尔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抗HIV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许多重要的药理价值。通过现代手段,大量的黄酮类成分已被提取分离出来。以前的文献对甘草属植物中化学成分总结的较多,本文仅对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19.
甘草中微量铜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赵红 《中药材》1998,21(8):407-407
甘草为豆科植物,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效。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酶,可提高血红蛋白的功效。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铜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学习仲景方用甘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现通过对仲景方的学习和运用,谈一些体会,并祈高明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