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胸腺囊肿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治疗的胸腺囊肿患临床资料,对记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36例均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23%。术后复发1例,其余35例无复发。结论 胸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放射学检查,CT能很好地明确肿块的囊性特征,成为目前术前确诊的主要手段。本病一经诊断即应手术治疗,利用微创外科技术如VATS除胸腺囊肿是今后治疗本病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
3.
不典型肝脓肿CT增强征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的18例不具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结果 CT平扫均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相对典型”表现:①段性强化征(5例);②肿块缩小征(1例);③周边多囊征(5例);④花瓣征(4例);⑤持续强化征(3例)。结论 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无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5.
6.
不典型肺结核34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肺炎实变型11例,结节或肿块型1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8例,粟粒性病变3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表现多样,需结合临床资料及进一步行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肺结核诊断较困难,症状较少,常与其他病变混淆,易误诊,现将近年来对不典型肺结核的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内容综述如下,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一些无昏迷及无明显肢体瘫痪的不典型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自从颅脑CT广泛应用以来,该病的发现日益增多。本文就我院近4年来,经颅脑CT、确诊的临床上不典型脑出血16例分析如下,资从临床上提高对不典型脑出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和胸腺增生均可导致纵隔阴影的增宽和变形,胸腺瘤是前纵隔中最常见的肿瘤,约占50%[1]。国内有关胸腺瘤与胸腺增生的CT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收集我院从1990年至1997年间经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胸腺瘤,6例胸腺增生,结合文献,就其CT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5例,女11例。20例胸腺瘤中,年龄17~75岁,根据目前病理学上良、恶性胸腺瘤的分类标准[2],良性11例,恶性9例。临床上有咳嗽、咳痰6例,其中痰血1例;胸闷、胸痛11例;局部和/或全身重症肌无力患者8例(40%)。6例胸腺增生中,年龄6~30岁,… 相似文献
10.
唐陶富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2,3(5):397-398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做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主要有:肿瘤为低密度或混合密度病灶,肿瘤内有坏死囊变或合并出血,肿瘤周围低密谋区;环形强化有壁结节。结论 对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应首先注意肿瘤的定位征象,再结合其本身的CT表现,可以提高CT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9例病变过程中,其中7例病变累及双侧肺,2例病变累及右侧肺;3例肺纹理增粗,纹理间散在点片状影;2例可见双肺弥漫性分布磨玻璃影;1例可见片块状实变影;1例双肺普遍呈磨玻璃影,右下肺合并小块状实变影。2例治疗后复查可见磨玻璃影明显变淡,范围明显缩小。所有病例纵隔与肺门内未见明显淋巴结增大。结论发病部位以双侧下肺多见,病变的形态可表现为单形态或多形态。主要形态有肺纹理增粗,淡薄片状影、磨玻璃影、云絮状影及实变。当胸部CT出现类似表现,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在良恶性胸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和35例良性胸腺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观察良恶性胸腺瘤患者CT征象,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检出率均为100%,35例良性肿瘤均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3例发生胸膜增厚。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包膜均不完整,边缘粗糙,16例发生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低危组、高危组及胸腺癌组肿瘤大小、形态、纵隔脂肪层及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好,准确率高,在良恶性肿瘤及其亚型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通过对20例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的特殊表现。方法 20例有完整资料,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5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CT平扫后再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MRV,5例行MRA和MRV。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9年4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3例心包囊肿的临床资料。23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16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9例行CT检查。23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结果心包囊肿可位于胸腔不同部位,以右心膈角区多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超声心动图可见有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囊肿的CT值为0~18Hu。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平均随诊6个月。20年,平均(6.37±2.84)年,无复发。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右上腹疼痛3例,发热2例、呕吐1例,乏力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肝功能异常2例,病灶以外均无异常。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具有特殊性,如能采用CT扫描可以明显地显示出肝脓肿的部位,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化验,有助于早期肝脓肿的鉴别和诊断。结论:不典型肝脓肿与肝癌、血瘤相比具有特殊性,采用CT扫描后明显地显示出病灶位置,为临床治疗不典型肝脓肿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4例直性脊柱炎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定义为对照组(32例,X线诊断),观察组(32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征象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关节强直、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等病变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图像清晰度较X线更高。结论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敏感性强、图像清晰,可准确检出病变,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和录像脑电图(V-EEG)在癫痫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75例癫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V-EEG正常28例(37.3%),异常47例(62.7%)其中痫样波34例,占异常的72.3%,非特异性异常13例(27.7%)。临床发作13例(17.3%)。CT正常46例(61.3%),异常29例(38.7%)。CT与V-EEG两组异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2.85,P>0.05。结论: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是对鉴别伪差及真假临床发作,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痫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痫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痫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病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痫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病例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增强后改变、临近组织结构的变化等。结果轴位像及矢状位成像显示8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病变均为膀胱与脐之间囊性肿物,囊壁较厚,其内囊液密度略高于水;1例肿物边界较清晰,7例表现为边缘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其中4例肿物前缘与前腹壁粘连紧密,Retzius间隙浑浊。增强扫描后7例表现为囊壁中等或明显强化,仅1例囊壁呈轻度强化。结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有其独特的发生部位,CT表现典型,结合临床症状不难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探讨CT在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患者均行CT影像学检查,对所有病例患者CT影像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估CT在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8例病例患者中,3例左侧发生,5例右侧发生;临床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例数分别为5例、2例、1例;8例患者均表现为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肿块,左侧3各,右侧5各,直径7-11cm,瘤体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边缘光滑,境界清晰,且无钙化情况,其中单房6例,多房2例,囊液密度均匀,囊性部分的最低CT值15-30HU;CT增强扫描显示,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边界显示清晰;病例患者病理表现:肿瘤切面多呈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坏死5例,出血2例,浆液成分1例,实性切面以鱼肉样或淡黄色为主要表现。结论 CT影像检查对卵巢透明细胞癌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确诊过程中仍需借助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