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厉爱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29-130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共4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40例腹部手术后未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x2/t检验11个变量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因素(P〈0.05),而与手术原因无关(P〉0.05),多因素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幽门梗阻、术后进食不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术后饮食指导以预防及减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SE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3例胃癌根治术后FSED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的患者,FSED发生率高达17.1%(13/76),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患者2.2%(10/457)(P<0.05)。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患者FSED的发生率5.4%(17/312)显著高于毕I式2.7%(6/221)(P<0.05)。23例患者者确诊FSED后,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8d-63d,平均23.1d治愈出院。随访22例,6个月无复发。结论:FSED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及行毕Ⅱ式吻合术为易发因素。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件分析胃癌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经保守治疗后,3例2周内,8例2~4周内,2例4~6周内恢复.结论 术后胃的正常运动功能被破坏和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彭联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93-194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无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存在幽门梗阻、不良心理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的进食过程(更换饮食过快、进食过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幽门梗阻发生率高、不良心理反应比例高、手术时间长、存在不良的进食过程(P0.05),两组比较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妥善处理幽门梗阻、加强心理支持、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给予饮食来预防和减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4年11月~2004年12月的10例FDG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8例22~34d恢复胃动力,1例在45d恢复,1例90d恢复。结论:FDGE是综合因素导致的残胃功能性改变,经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心理治疗是基础,营养支持是关键,不可贸然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病人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3例老年胃癌手术病人中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胃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4%,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合并脏器切除、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多以及合并糖尿病史等。结论:老年胃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手术后3个月内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SE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胃癌根治术后FSED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FSED中,毕罗氏Ⅰ式6例,毕罗氏Ⅱ式12例,Roux—y吻合3例,均给予保守治疗,均获治愈。结论:该并发症为功能性疾病,可保守治愈,手术治疗无助病人恢复,徒增病人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8.
胆道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0~2004年间15例胆道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有诊断价值。所有患者11~46天内治愈。结论:手术对胃部的干扰使胃肠运动功能受影响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原因,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 :2 2例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 ,随机分成 :治疗组 12例 ,给予 3%高渗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洗胃 ,同时加以复方大承气汤 ;对照组 10例 ,给予 3%高渗盐水、地塞米松等洗胃。结果 :治疗组进食的恢复时间为 7~ 15d ,平均 (9.5 6± 2 .32 )d ,对照组为 11~ 31d ,平均 (17.5 1± 6 .36 )d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每日平均胃液量为 (6 89.86± 5 8.38)ml,对照组为 (10 92 .5 3± 10 2 .4 3)ml,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4~10d,36例经非手术治疗后12~96 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术后半年仍恢复不理想,行手术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在我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83例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39.90%,其中A级31例(14.90%),B级27例(12.98%),C级25例(12.02%)。保留幽门、Child法重建消化道、术中出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中Child法、术中出血量、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年龄≥60岁、保留幽门、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病情更严重(P<0.05),其中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采用改进型消化道重建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腹部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发生率;高龄和合并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302例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2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FDGE,发生率为4.0%。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定。其中毕Ⅱ胃肠吻合术患者FDGE的发病率为5.6%,显著高于毕Ⅰ式的2.4%。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于10~36d内治愈。结论:FDGE是胃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毕Ⅱ式吻合术后易发。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理。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006年间7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72例中并发FDGE27例,发生率为37.5%。FDGE组患者与未发生FDGE组患者相比,血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P<0.05),白蛋白及总蛋白显著下降(P<0.01)。结论术前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FDGE的发生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年来该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43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10d ̄34d的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及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静脉营养支持辅以胃肠动力药配合治疗均可以治愈。明确诊断是关键,胃镜检查和胃肠道造影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光军 《海南医学》2008,19(2):39-4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2006年收治的32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4~9天.30例(94%)经非手术治疗后14~36天恢复胃动力,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FDGE)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转归特点,以期提高FDG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4例FDGE,调查了FDG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结果:34例患者中,BillrothⅠ式吻合13例,BillrothⅡ式吻合21例,平均每日胃管引流量1800ml。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提示造影剂在胃内潴留,胃壁收缩蠕动较差。胃镜检查提示残胃扩张,但不存在机械肠性梗阻。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误诊为胃空肠吻合口机械梗阻,再次手术探查未见梗阻,术后8d恢复正常胃肠蠕动;另1例合并吻合口出血,将BillrothⅠ式吻合改为BillrothⅡ式吻合,再次手术后45d后拔除胃管。3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于术后10d内缓解,17例于术后11~15d缓解,7例于术后16~29d缓解,2例于术后32d和45d缓解。结论:临床表现是FDGE的主要诊断依据,胃镜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有重要价值,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不应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李晓毅  邱辉忠 《北京医学》1996,18(5):281-283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一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了551例胃大部切除病例,发现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例有20例,占3.6%,作者对20例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排空障碍产生的原因复杂,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水肿可能是主要原因,胃肠造影及胃镜对临床诊断和处理帮助很大,治疗上采取非手术方式一般可以治愈因病因多,故应针对不同病因而采取多种措施使症状缓解。其中营养支持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腹部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10-50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明确诊断是关键,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本病,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电针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5年诊治11例施行腹部非胃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治疗和预防应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