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孔钛(titanium, Ti)支架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切除兔双前肢桡骨中下段1 cm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选择左侧前肢为实验侧,右侧前肢为对照侧。实验侧缺损区植入多孔钛,对照侧缺损区植入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于术后8、12、24周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进行图像分析,测其新生骨面积,术后12、24周时行力学测试。 结果:组织学显示:两组孔内长入大量新生骨质,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在12、24周时实验侧新骨细胞长入量和骨重建效果与对照组接近。两组种植体均与骨组织实现骨紧密结合,未见纤维间隔。组织形态学结果也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骨面积(S bone)占植入区总面积(S total)的百分比(S)在新生骨质长入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周时3点弯曲实验显示,12周时最大承载负荷(N)分别为107.34±27.44(Ti组)和93.42±21.18(HA组);24周时最大承载负荷分别为118.56±24.65(Ti组)和102.15±23.37(HA组)。实验组力学性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2)。结论:多孔钛支架材料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长段骨缺损的修复,其促进新骨生成能力和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与多孔羟基磷灰石相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产多孔面钛合金植入物骨长入生物固定进行了实验观察。植入柱形假体(多孔面孔径200~600 μm,孔隙率44%)于成年家兔股骨下端。设骨水泥对照组,实验组在12周内分组观察。荧光、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切片观察表明,假体植入两周后多孔内就有骨组织长入,8~12周多孔内被骨充盈。力学测试表明,多孔面假体植入后两周即可达到与骨水泥相当的剪切固定强度,但产生一定的抗张固定强度则需要4~6周时间;多孔面骨界面具有与骨质相似的力学特性,有利于应力传递。结果证实国产钛合金多孔面骨长入生物固定在假体固定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透明质酸钠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用40只未成年日本大耳兔进行人工颞下颌关节创伤,2个月后,摄X线片,选择确诊为颞下颌关节强直病变30只。将动物随机分两组进行关节成形术,每组15只。A组右侧为A1组,腔隙内未作任何处理组;A组左侧为A2组,腔隙内分次注射透明质酸钠(HA)组;B组右侧为B1组,腔隙内置入大腿阔筋膜组;B组左侧为B2组,即腔隙内置入大腿阔筋膜并分次注射HA组;C组2只为对照组,未行关节成形术。注射HA侧,于术后每周注射1次,共4次。术后1、2、4、8、12周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动物3只,取髁突,观察髁突大体形态,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陷凹、骨赘形成等;然后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脱钙,制片,HE染色,观察髁突表面有黏弹性保护膜、关节软骨(或软骨样细胞)、密质骨形成,以及表面下骨小梁和骨髓腔组织学变化情况等。结果关节成形术后腔隙内未注射HA,从术后1~12周,髁突形态逐渐成梨形,表面逐渐规则,骨小梁缓慢致密,但骨髓腔仍未消失,可见骨赘生成,未见有软骨组织形成;关节成形术后腔隙内注射HA,术后1~2周髁突表面组织形成与关节成形术后腔隙内未注射HA基本相同,但4~12周髁突表面逐渐规则,骨陷凹空虚逐渐减少,骨小梁明显致密钙化,骨髓腔消失,髁突表面能见明显大量软骨样组织,部分见薄层软骨纤维层形成。结论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后腔隙内注射HA能促进髁突形态学及关节面下骨小梁改建,抑制骨赘生成,促进髁突表面软骨样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胶原/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骨膜下引导成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胶原 (Co)与纳米磷酸三钙 (N- TCP)复合制成复合人工骨并植入兔颅骨的骨膜下作为实验组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不同时间点新骨自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 ,并和羟基磷灰石 (HA)组 (对照组 )作对照 ,观察 Co/N- TCP复合人工骨引导成骨能力 ,探讨其用于萎缩性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结果发现 :各时间点实验组新骨长入高度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提示 :Co/N- TCP在骨表面引导成骨能力优于 HA。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3D打印多孔钛金属植入物不同孔隙率对骨长入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组,各6只。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3种孔隙率的多孔钛板:A组35%,B组55%,C组75%,分别将多孔钛板植入兔股骨干置板区域。于术后第4、16周取股骨干标本进行X线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新生骨形成率。结果术后4周,各组钛板周围及与骨面间可见纤维组织,未见明显骨痂形成,X线片见部分钛板与骨面有间隙;术后16周,各组钛板周围及与骨面之间有新骨形成连接,个别钛板被骨痂包裹,X线片见钛板与骨面贴合紧密。组织学观察:A组钛板边缘有新骨生成,但中间孔隙内仅有少量骨组织长入;B组钛板孔隙内部分骨组织长入,但与钛板之间存在一定缝隙;C组钛板孔隙间新骨长入密度较高,且与钛板结合紧密。3组新生骨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均明显低于B、C组(P < 0.01),B组亦明显低于C组(P < 0.01)。结论3D打印多孔钛板的孔隙结构,可以允许新生骨长入;不同孔隙率影响3D打印钛金属植入物的新生骨长入效果,75%孔隙率较35%、55%更有利于骨长入,可与经适当处理的皮质骨表面实现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连通(3-D)多孔钛结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埋入肌肉中其组织学变化。方法:3-D多孔钛,3-D多孔钛复合BMPs分别植入小鼠肌肉中,术后10 d、20 d、30 d取材,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植入10 d组,未复合BMPs多孔钛孔隙内无组织长入,复合BMPs多孔钛纤维组织长入孔隙中;植入20 d组,未复合BMPs多孔钛纤维组织围绕钛周围生长,复合BMPs多孔钛纤维组织几乎长满孔隙中,其中有血管形成;植入30 d组,复合BMPs多孔钛在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组织长满孔隙中,孔内周边出现钙化沉积带。结论:复合BMPs的3-D多孔钛可以促进成纤维组织的形成和早期的血管长入,加速骨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共72侧前肢,造成1.0cm长的桡骨缺损,随机分成A、B、C3组,A组植入BMSCs+PDLLA/HA,B组单纯植入PDLLA/HA,C组不做任何植入,于术后2、4、8、12周时行X线、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12周时已完全骨性愈合,髓腔通畅,在各骨缺损修复时期,其成骨速度、成骨量和再生髓腔结构均优于B组、C组;A组X线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MSCs复合PDLLA/HA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多肽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RGD-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RGD-PLGA/HA)、实验B组(PLGA/H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结果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实验A组细胞的黏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实验B组。结论兔BMSCs与新型多孔RGD-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 HA移植对犬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 2只共 2 4髋 ,造成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2个月后动物随机平均分为 A组自然修复组、B组取自体同侧大转子骨植入和 C组 HA植入组。术后 8、1 6周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了解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A组所有股骨头表面不光滑 ,软骨下骨板断裂 ,骨质生长不良。B组植入的自体骨坏死 ,坏死骨主要起到成骨支架的作用。C组股骨头表面光滑 ,缺损区骨质生长良好 ,修复较满意。结论 :HA能促进犬股骨头骨缺损修复 ,防止塌陷发生 ,是治疗股骨头骨缺损及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成年兔桡骨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成年兔桡骨临界性骨缺损长度。方法选取8月龄雄性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根据骨缺损长度记为A、B和C组,缺损长度依次为10 mm、12 mm和15 mm,每组6只,行双侧手术,共计12侧。分别于术后当日,术后4周、8周和12周行CT检查,应用CT-Hedberg评分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实验兔,取出尺桡骨标本,通过大体观察及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缺损区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术后12周大体观察见A组中12例(100%)桡骨断端均有连续性骨痂生成,新生骨表面光滑,塑形良好。B组中11例(91.7%)桡骨断端有连续性骨痂生成。C组缺损断端髓腔封闭,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填充。CT图像显示术后4周C组出现5例尺骨骨折现象,骨折侧未计入统计,12周CT图像可见A组和B组完全桥接的桡骨已形成再通的髓腔,C组断端及缺损尺侧仅有少量新骨生成,髓腔封闭。术后各时间点CT-Hedberg评分:C组(1.14±0.38,1.29±0.49,1.57±0.53)明显低于A组(2.42±0.51,3.17±0.58,3.75±0.45)和B组(2.25±0.45,2.67±0.78,3.50±0.67),(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结果示A组和B组缺损已修复完全,髓腔再通,C组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填充。结论在进行成年兔骨缺损研究时,可选择8月龄雄性新西兰兔桡骨构建15 mm长骨缺损,但同时应注意由于体质量较大带来的易骨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价值,探讨其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独特优势,进而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期并指导治疗。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前或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全身骨阳性显像27例,阳性率55.1%。27例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颅骨、肩胛骨、胸骨、脊柱、肋骨、骨盆及四肢骨受累分别为6例(22.2%)、2例(7.4%)、1例(3.7%)、10例(37%)、4例(14.8%)、8例(29.6%)及14例(51.9%)。单发病灶10例(37%),多发病灶17例(63%)。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27例。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鳗鱼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②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乳酸钙和维生素A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鳗鱼降钙素。③结果治疗7个月后,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部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W ards区骨密度无显著性改变,而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骨痛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为29.09%(P<0.01);观察组血BGP水平治疗周呈增高的改变,而血TRAP和尿HYP/C r比值的有明显的下降。单纯用钙对照组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④结论鳗鱼降钙素与钙剂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缓解骨痛,提高患者的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25-27+31
目的观察美多巴对帕金森患者及正常同龄人骨代谢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45例为PD组及正常同龄人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钙(Ca)、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CTX-1)水平,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两组髋部骨密度(BMD)与腰椎骨密度。结果 PD患者血钙、PINP与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X-1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采用美多巴治疗3、6个月后血钙、PINP与25(OH)D3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血CTX-1水平下降(P0.05)。PD组经过美多巴治疗6个月后,腰椎及全髋BMD显著提升(P0.05);对照组经美多巴治疗6个月后,全髋BMD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PD组腰椎及全髋BMD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6个月后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PD患者的血清钙、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CTX-1)高于对照组,提示PD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美多巴可以改善因PD病导致的骨代谢异常、增加PD患者骨密度,并且对正常人群也有相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05~2007年用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26例,随诊1~3年,平均1.5年,其中肱骨近端15例,股骨近端9例,胫骨2例.结果:囊腔完全愈合21例,占81%,基本愈合5例,占19%,无1例复发.结论: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效果显著,值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Dai KR  Xu XL  Tang TT  Zhu ZA  Yu CF  Xu M  Zhu LL  Hao YQ  Lou JR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45-1349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v-hBMP-2)基因转染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对大动物长骨干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建立羊胫骨干骨缺损模型(2.6cm),单侧(右)植人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26只羊分为5组:(1)Adv-hBMP-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加煅烧骨(CB)组(9侧);(2)腺病毒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Adv-βgal)基因转染的BMSC加CB组(6侧);(3)未转染的BMSC加CB组(6侧);(4)单纯CB组(3侧);(5)未治疗组(2侧)。分期行X线、计量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X线:4~8周,Adv-hBMP-2转染组的羊胫骨干骨缺损内有明显骨痂形成;26周,(1)、(2)、(3)、(4)和(5)组的完全愈合率,分别为5/8、1/5、0/5、0/2、0/1。计量组织学示,与其他组相比,1组的新生骨量最多,并有皮质骨形成;第1组移植骨的压缩载荷和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其他各组。结论 h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可以修复大动物(羊)负重骨(胫骨)的节段性缺损。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Chai G  Zhang Y  Liu W  Cui L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76-1681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6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到2002年问,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1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4例,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7例)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与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tix,pDBM)复合,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1,3,6,12,24,48,5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取少量植入物活检,行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2.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3~6月吸收,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纤维组织的混合物。结论 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颅颌面骨组织缺损。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制定自编问卷来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测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20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合并骨质疏松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调查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功能、体重指数、骨代谢指标、年龄、绝经情况、饮食生活、治疗史、骨折史、家族史等,并对甲状腺功能与上述多项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尤其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显著上升。发病率与年龄、绝经、骨折史、家族史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等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应密切注意骨含量情况。不健康生活方式、年龄、绝经、骨折史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