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1961年Dvrrer在实验犬的缺血心肌首次记录到晚电位以来,心室晚电位研究作为一种前瞻性预测方法,已经显示出其科学性与实用价值。心室晚电位临床检测作为一种独立的信息与猝死的密切关系已见于国内外报道,提示心室晚电位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在区别心梗后高危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单纯心绞痛病人、正常人及稳定期以后的 MI 病人的 VLP 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心绞痛病人 VLP 阳性率与正常人无差异而明显低于 MT 病人。  相似文献   

4.
5.
心室晚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是与心室某些病变区域存在的缓慢传导有关而延迟除极所出现的舒张期碎裂电活动,因这种晚电位(LPs)通常晚于 QRS 波而出现在 QRS 终了处并延伸至ST 段内,故得名。目前认为 LPs 是预测、预报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对各类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发现,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肌病及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其中以心肌梗塞患者最高,4例心性猝死患者中3例VLP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也较高。说明VLP阳性与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密切关系,VLP阳性对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翟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2):72-74
用美国 ART 体表高分辨心电图(HR-ECG)记录分析系统(ART-S),对正常人120例和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98例,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和随访分析,发现 MI 患者的 VLP 阳性率为46.94%,VLP 与 MI 的部位、范围、室壁运动障碍以及恶性心律失常(MA)和心脏猝死有一定的关系,认为 VLP 对 MI 患者发生 MA 及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心室晚电位(VLP)与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共检查 VLP225例。记录导联为 X、Y、Z 三个相巨垂直的双极正交导联,然后将这三组心电信号进行矢量计算,即得到滤波后的 QRS 综合矢量。检测无心血管系疾病的健康人31名(男25名,女6名),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22.5±9.6岁)。常规 ECG 均正常,VLP 检测无一例阳性;检测病人194名,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56名,冠心病86名,心梗并室壁瘤7名,频发性室性早期收缩45名,VLP 阳性率分别为28.5%、4.6%、57.1%和1.8%,其中心梗并室壁瘤的 VLP 阳性率最高。我们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的放大器经过一定改进,配接价廉的小型计算机,自行编制叠加程序,即可完成 VLP的检测技术。其检测效果完全可以达到专用 VLP 检测仪的要求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朱世明  陈玉国 《实用老年医学》1995,9(6):256-256,258
检测47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结果发现老年人患心肌梗塞后,在急性期或伴有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时,其VLP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溶栓治疗对于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VLP阳性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晚电位演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AMI病人进行心电监护及心室晚电位检查,发现AMI早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无一定关系,但24h后二者密切相关。AMI1个月内心室晚电位的持续时间和振幅无变化。认为心室晚电位阳性可作为AMI晚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预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6例心肌梗塞患者VLP检查,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心肌梗塞的VLP检测的临床意义。86蜘心肌梗塞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15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28例,占32.56%,陈旧性心肌梗塞(OMT)58例,占67.44%。86例中前壁心肌梗塞11例,占12.79%,下壁心肌梗塞32例.占37.21%。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虹  王方正 《心电学杂志》1993,12(3):165-167
研究281例未经溶栓及其它早期介入性治疗干预的急性心肌梗塞连续病例各种临床变量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单因素及逐步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是影响晚电位检出率的最重要变量。换言之,急性心肌梗塞中影响晚电位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梗塞和缺血区域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15.
16.
心肌梗死时心室晚电位的动态演变陆云琦(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518020)冯建章(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本文对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和正常人中存在的动态演变进行了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AMI组:1...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0例心肌梗塞(MI)病人的心室晚电位(VLP)检测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1)MI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是一种病理性的电活动;(2)不同部位MI的VLP阳性检出率下壁为38%、前壁为35%、前间壁为33%、前侧壁为20%,提示下壁MIVLP的阳性检出率较高。此外,根据对VLP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下壁、前间壁MI对反映传导和电压的指标均敏感。而前壁、前侧壁MI仅对反映传导的指标敏感,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3)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组都有形成VLP的可能,但前者检出率相对较高。由此提出应根据不同发生机制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止电不稳定的措施;(4)MI伴室性心律失常(VA)组与不伴VA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阳性者VA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黄平  李培雄 《心电学杂志》1990,9(1):9-10,29
对3组105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心室晚电位测定,结果显示心肌梗塞伴有复杂心律失常组与心肌梗塞无复杂心律失常组相比,晚电位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复杂心律失常组的晚电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就17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未记录到心室晚电位、而1例“正常”人则记录到心室晚电位的现象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心室晚电位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摘要)刘同涛,邢金芝,张志勉,高海青应用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latepotentials,VLPs)方法,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预测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已成为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VL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泰安市医疗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XG-7000VLP记录仪,x、y、z正交心电图双极导联,检测心肌梗死(MI)后3小时至1年不等患的心室晚电位。结果:80例MI患VLP阳性29例,阴性30例。AMI44例中VLP阳性15例(34.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6例中阳性14例(38.8%),前壁MI28例中阳性5例(17.8%),下壁MI 47例中阳性24例(51.0%)。结论:相比较而言,以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