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虚发热属于内伤发热,临床表现为患者热势或高或低,兼有气短神疲、脘腹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劳累后加重。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病机多有不同看法,综合分析各家之观点,结合经方之验证,以及医家之临床治疗经验,提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气虚发热产生的关键,为临床治疗气虚发热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血虚发热"的来源及历史发展,探讨关于"血虚发热"证型的多种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出现的最常见情况,进而阐发血虚发热的病机,并阐述了其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的鉴别与联系,认为血虚发热的病机以浮阳致热最为常见,对其病机的理清,为临床长期发热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医家李东垣首次提出“气虚发热”这一概念以来.后世对其病机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脾胃气虚,心火内炽说;2)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说;3)气损及阴,阴虚发热说;4)脾虚失运,血虚发热说;5)中气下陷,虚阳外越说;6)脾胃中虚,清气下流,湿郁化热说。  相似文献   

4.
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医家李东垣首次提出"气虚发热"这一概念以来,后世对其病机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脾胃气虚,心火内炽说;2)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说;3)气损及阴,阴虚发热说;4)脾虚失运,血虚发热说;5)中气下陷,虚阳外越说;6)脾胃中虚,清气下流,湿郁化热说.  相似文献   

5.
试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6.
气虚发热之病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垣指出脾胃的升降作用,不仅局限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更重要的则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得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火潜藏而不动,脾气不升而下流,则阴火内炽而上乘。因而,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郁而化火。  相似文献   

7.
气虚发热的病机探讨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郑学宝  叶柳忠 《新中医》1999,31(3):56-56
关于气虚发热的形成机理,古今医家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代表性的观点:①李东垣的脾胃气虚,下流于肾而阴火上升造成的发热;②张景岳提出的中焦虚寒,脾胃气陷而致浮阳外现的发热;③李中梓的土不生金,肺卫不足的表虚发热;④其他诸如脾虚化源不足的血虚...  相似文献   

9.
气虚发热本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梁华龙 《中医研究》1993,6(2):10-12
气虚何以发热?争论颇多,似无古调重弹的必要,但笔者认为,截止目前为止的几种论点,都尚未尽透要旨,对于气虚发热机理的阐述,尚感差强人意,愿就此没述拙见,虽系管窥锥指,亦欲就教于大方。综合既往对“气虚发热”的讨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其一,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正邪相搏而致发热,此说应属气虚外感的范畴,治宜祛邪,兼以扶正,虽发热兼有气虚症状,但不得以“气虚发热”而论。所以,持此说者,是混淆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  相似文献   

10.
鲁周南 《光明中医》2013,28(6):1093-1094
书法是一种书写的艺术,属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一种研究书写者心理与性格的工具。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以阐述宇宙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能体现五行性格和情志。同时书法艺术也能调整个人的性格和情志。为更好地理解中医,以及开拓新的综合中医治法开阔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气虚发热”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04-105
“气虚发热”是一种与气虚病因或讧候相关的发热病证,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机理论涉及多方面因素。讨论方法:以相关中医理论文献为基础,立足不同角度分析各种”气虚发热”可能之病机。结论:临证时针对气虚发热证需“细辨病机,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12.
13.
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肝炎的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京 《北京中医》2004,23(1):16-18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 ,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五行学说到五脏相关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达理 《中医杂志》2008,49(10):939-941
指出了五行学说的不足:"木、火、土、金、水"不能很好说明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不能完整地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单线联系,而大部分内容则被遗漏了.五行学说用繁琐的语言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没有必要用五行学说来说明诊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五行学说与稳态内蒙古太仆寺旗万寿滩乡爱国村(027018)杨军伟关键词五行学说稳态五行学说,尹始于先民,迨至战国,思想家邹衍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后,一些进步的医家将其合理部分引入到中医学中,成为中医的元科学。其实质及生克乘侮和亢害承制的科学价值,笔者认...  相似文献   

17.
从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发展演变与中医学脏腑之间生克乘侮密切相关,用中医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利于指导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气虚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年老体衰、痰瘀内阻、饮食情志等方面探讨高血压病气虚的机制 ,阐明气虚既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也是高血压病病变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且指出高血压病气虚证主要与脾肾二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五行学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生的自然哲学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许多医家认为其已经成为制约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重要原因,"废医存药"观点等也均源于此。因此要想促进中医  相似文献   

20.
王庆溪 《光明中医》2006,21(4):10-12
本文通过对基本病机和五行病机概念的界定,粗略阐发了五行失常病机应包含的内容,并举例说明了在临床中的运用和意义,提出了应将五行失常病机列为中医基本病机范畴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