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实际发生率远比临床所见的多.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由肾虚、经期、产后不节、感受六淫之邪或七情所伤等原因所致,但最终的病机表现均与血瘀有关.本文从本病病因病机、治法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的认识尚未形成完整有机的体系,大多局限在"血瘀证"范畴。从"伏寒潜藏"为其发病之始,"伏寒伤肾,肾虚血瘀"为其病机之关键,"瘀阻络脉"为其临床结局及复发之本三个阶段对其中医病机演变过程进行阐述,以期将来建立中医子宫内膜异位症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难治病、多发病,该病多并发不孕,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该病并发不孕的病机。现代西医认为异位内膜种植学说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血管生成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也是本病并发不孕的重要原因。导师在体现活血化瘀治法的中成药在妇科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治法对EMS有效的基础上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治疗EMS并发不孕患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妊娠率显著增加。故认为肾虚血瘀是EMS并发不孕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EMS并发不孕的主要病理基础,从"肾虚血瘀"论治EMS并发不孕值得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约使5%~15%的妇女受累,在盆腔疼痛和不孕妇女中本病的发病率高达60%~80%,本病患者80%有痛经,50%合并不孕。给育龄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下面就近几年来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EMT病机研究中医学家认为“瘀血内阻”是内异症的主要病机,这点已达成共识,在血瘀的基础上又兼有气滞或气虚或肾虚或寒凝及痰瘀互结等不同。1·1血瘀是本病的重要发病环节1990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  相似文献   

5.
周瑾 《医学综述》2014,20(19):3571-357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疑难病,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且复发率高。该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的文献内容,从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其病机之根本为血瘀,所以活血化瘀是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内服为主多途径给药及多种疗法并用,疗效稳定、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预后不易复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肾虚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肾虚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动物模型以供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研究使用.方法:模拟女性"肾虚血瘀"的中医病因病机,与传统的自体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结合,建立病证结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用中医实验动物证候学指标与理化检验指标共同评价该模型的临床代表性.并与单纯的自体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比较.结果: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既能反映肾虚血瘀的中医证候基本特点又与现代医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疾病的特点相一致.结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可代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妊娠功能方面的中医药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症,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导师陈莹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认为本病根本病机是肾虚血瘀,治疗注重温肾活血,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方法方面概述了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玲  金哲 《医学综述》2009,15(6):921-92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但复发率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的文献,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现状。目前认为,其病机之根本为血瘀,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则大法,以内服为主,多途径给药及多种疗法并用,疗效稳定、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愈后不易复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病证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血瘀,故在治疗上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但不论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远期疗效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我院应用中西药治疗此类患者收到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中医妇科名家褚玉霞教授认为其病机特点为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化瘀为主,分期施治,病证结合,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研究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司徒仪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开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司徒老师临症,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司徒老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主要归究于血瘀,诸种因素使离经之血当行不行,当泻不泻,蓄积而有瘀,阻碍气机,瘀阻冲任导致一系列病症。同时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肾虚封藏失司,致使血离经,或肾虚运血无力亦致血瘀。故出现”痛经“、”瘕“、”不孕“等病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吴根土 《当代医学》2007,(19):87-88
对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的3个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图进行分析,观察到中医证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病变部位及局部声像图有内在的联系;结果显示气滞血瘀患者部位以子宫直肠陷凹为常见,形态以不规则积液为主;寒凝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气虚血瘀型以子宫腺肌病为常见.超声图表现子宫形态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强回声和低回声区.提示将实时B超应用到本病中,旨在为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根土 《当代医学》2007,(10):87-88
对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的3个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图进行分析,观察到中医证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病变部位及局部声像图有内在的联系;结果显示气滞血瘀患者部位以子宫直肠陷凹为常见,形态以不规则积液为主;寒凝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气虚血瘀型以子宫腺肌病为常见.超声图表现子宫形态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强回声和低回声区.提示将实时B超应用到本病中,旨在为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瑞华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三种基本证型,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结合补气法、理气法和温阳法等其他治法。另外,赵教授临床采用分期序贯治疗,即排卵前期活血化瘀以消癥瘕,排卵期活血补肾通补兼施,排卵后期健脾补肾以固胎元。而且,赵教授还注重调节患者脾胃功能以及调畅患者情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对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经验进行概述,欲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形态多样性、病变广泛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等致病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对古今文献资料的复习与梳理,基于血瘀相关理论从病名源流、发病机制、证候要素和生物学基础等方面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发现“血瘕”“癥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度契合,认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病机,气滞、寒凝、痰湿、气虚和肾虚等是瘀血阻滞的诱因或后续病机,血瘀证为该病的基础证候,其中细胞增殖或血管形成因子、肿瘤标志物、血管收缩因子和某些差异蛋白等与该病血瘀证具有特异相关性,这些可能为探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疑难杂症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内异症的病机及治疗的研究也日趋重要。文章从冲任循行和生理功能,冲任与肝脾肾,冲任与女性生理病理,冲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冲任瘀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论述及典型病例,探讨出"冲任瘀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本质病机,根据此病机,临床采用中药调理冲任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曾诚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进行总结。曾诚教授认为本病以肾虚血瘀肝郁为主要病机,治疗以顺应月经周期巧施活血疏肝补肾之法为原则,临床强调始终贯彻补肾活血之法治其本,疏肝理气之法调其滞。立法遣方首重补肾、巧施活血,并主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病证合参、辨期辨病用药;强调治疗不可拘于一法一方,当因地制宜、中西合璧及多途径调治以提高疗效;同时强调治未病及身心同治,注重以人为本的中医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临床根据兼夹因素,辨证治疗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I札瘀等证型,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同时配合针灸、外敷、保留灌肠等辅助疗法的使用.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