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2.
环江县有15个乡140村,人口32万,原为以马来丝虫为主的丝虫病混合流行区。经23年反复查治、全民服药和普服海群生药盐等防治,1982年通过自治区卫生厅考核,村微丝蚴率降至0.04%,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3-1990年开展了丝虫病监测,结果如下。1 病原学监测1.1 整群监测 1983-1990年共监测33村31823人,分别占流行村、人口的35.5%(33/93)、15.5%(31823/204779),其中整群监测21村24028人,分别占22.6%、11.7%,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2 低年龄人群、入伍青年和外来人口监测 8年  相似文献   

3.
广西桂林地区丝虫病流行8个县,其中班氏病区7个县,马来病区1个县,经采取对象治疗、疫村全民服药和海群生药盐等三种防治措施后,1979-1984年经广西区卫生厅先后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观察防治效果,对丝虫病流行区进行系统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纵向监测班氏丝虫病区选择6个村为纵向点,防治前村人群微丝蚴率为3.5-13.19%,马来丝虫病1个村,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34.59%。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同步进行,每2-3年/次,病原学按常规采血3大滴厚血膜检查微丝蚴,血清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 ,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5 8年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2 1% (最高达 4 0 % ) ,经积极防治 ,1983年全市平均微丝蚴率降至 1%以下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此后重点开展了丝虫病监测。1 防治措施与效果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5 8~ 1982年在全市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 ,累计血检 776 0 190人次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6 3345 7例 ,均给予海群生 (4 .2 g7d疗法 ) 2~ 3疗程正规治疗。在丝虫病流行较重的部分乡村 ,采用全民海群生 (3.6 g5 d间歇疗法 ) 2~ 3疗程服药 ,服药人数 1380 96人 ,19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丝虫病防治对策和技术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济南市丝虫病防治资料,对防治丝虫病对策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海群生治疗丝虫病,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的试点研究,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对策,采取了分阶段实施不同查治方法结合重点人群预防服药的措施。1980年通过了基本消除丝虫病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由防治前的3.10%降为0.12%(75/62216)。1981~2002年开展丝虫病纵、横向监测,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0人,微丝蚴率0.03%。末次病原学阳性后血检37944人,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2003年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的基础上,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对策和预防服药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进行纵、横向监测的方法,是消除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27个乡、镇,570个行政村,计475518人(1984年)。该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地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17.7%(4.7%-34.1%),患病率为1.27%,经采用反复查治微丝蚴血症者加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至1977年,经省、地区两级考核验收的微丝蚴率降至0.1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4年卫生部抽查该县8个村,血检8837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2%(0-0.51%)。为进一步发现和消除残存传染源,掌握流行动态,做好巩固工作,以期最终消灭丝虫病,从1978年起开展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横向监测1 病原学监测 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九江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72年前九江市有11个县区165个乡、镇流行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14.85%(165237/1112540),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微丝蚴染色方法的研究、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8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16%。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1989~1999年病原学监测34个乡、镇50个村,平均微丝蚴率0.29%(140/47321),2000年后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1年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全民服药、药盐防治,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历城区地处济南市郊,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原为班氏丝虫病低、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丝虫病防治,于1979年基本消灭丝虫病。此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了丝虫病监测。1防治措施与效果1.1流行病学调查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区4个乡镇有班氏丝虫病流行,流行村庄128个,流行区人口132289人,平均微丝蚴率为5.70%(7289/128035)。1.2普查普治1971年和1972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大规模普查普治,累计血检174998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517人,…  相似文献   

9.
濉溪县1986年全县整群抽样调查,平均微丝蚴率8.72%(17 199/197 265(1)虫种监定为单纯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经单纯药盐防治方案,全民普服药盐,3个疗程是药盐含海群生总量人均9.51g,于1990年经省考核验收,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尚有残存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是否有流行规律和继续传播的趋势,为今后防治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我县进行正标后期的横向监测。  相似文献   

10.
六合县属南京市郊县 ,位于长江北岸 ,面积 14 0 2 km2 ,全县辖 2 6个乡 (镇 ) ,人口 68万。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 ,195 8年首次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微丝蚴阳性率为 7.2 9% (2 4972 /3 42 63 8)。经过 3 0年的大规模防治 ,于1986年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从1987年开始我县丝虫病防治工作进入监测阶段 ,1988-2 0 0 0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与纵向监测 ,以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为制定消灭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 方法1.1 横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线蚴率为由0.134%降至0.002%,第12-22年共监测714个乡镇,4317个村,血检1430354人,分别占流行乡镇数、村数和人口数的73.8%、11.7%和5.0%,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淡色库蚊2740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徐闻县消除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徐闻县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970年徐闻县有94.44%(17/18)的乡镇流行班氏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4.06%(8785/216440),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人群微丝蚴率与蚊媒自然感染率的关系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6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下降为0.24%。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1988~1992年病原学监测10个乡镇44个村,微丝蚴率为O.019%;1994年后,病原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0年8月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和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分层整群的监测方法对消除丝虫病都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徐闻县消除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徐闻县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970年徐闻县有94.44%(17/18)的乡镇流行班氏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4.06%(878/216440),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人群微丝蚴率与蚊媒自然感染率的关系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6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下降为0.24%。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1988~1992年病原学监测10个乡镇44个村,微丝蚴率为0.019%;1994年后,病原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0年8月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和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分层整群的监测方法对消除丝虫病都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青神县为马来丝虫病低度流行区 ,分布于岷江以西 7个乡(镇 )、33个村 ,流行区人口 7.8万。据 195 6年调查 ,微丝蚴率最高的是西龙乡 ,为 2 .6 9% ,最低是罗波乡 ,为 0 .10 % ,平均微丝蚴率为 1.2 2 %。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195 8~1982年采取重点调查、普查普治、反复查治、疫点服药和防蚊灭蚊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983年微丝蚴率下降到 0 .18% ,经省级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6年以后微丝蚴率下降到 0 ,1996年实现了消除丝虫病目标。1 防治概况1.1 摸底调查和重点查治阶段  195 6~ 195 8年在全县查出慢性丝虫…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将乐县首次开展丝虫病普查,共发现微丝蚴阳性者9 218例,人群平均微丝蚴率12.18%,发现体征病人4 862例,体征率为8.86%,属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全县均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要防治措施的反复查治后,于1983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现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22年综合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内容与方法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试行)》和《福建省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1.1病原监测1.1.1横向监测按原微丝蚴率的高、中、低分层整群抽样选点,覆盖…  相似文献   

16.
丝虫病在我县流行已久。防治前各村原微丝蚴率为0.12%~20.0%,全县平均为2.45%,以马来丝虫为主。1958年以来开展多次大规模的查治,并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到1976年经省、地组织考核,居民微丝蚴率降至0~0.64%,平均为0.16%,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77~1990年,先后9次对原微丝蚴率较高的乡、村进行人群和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由0.134%降至0.002%,第12—22年共监测714个乡镇,4317个村,血检1430354人,分别占流行乡镇数、村数和人口数的73.8%、11.7%和5.0%,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淡色库蚊274067只,未查出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IFAT和IgG.阳性率分别为1.4%和0.43%。纵向监测连续10年观察,微丝蚴阳性村于第2—9年降为0,蚊虫自然感染率至第6年降为0,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乐山市12个县(区、市)流行马来丝虫病,流行乡(镇)121个,流行村807个,流行区人口1422370人,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防治前重点调查微丝蚴率为1.59-24.60%,属低、中度马来丝虫病流行区。至基本消灭丝虫病前累计血检34894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58500人次,对象治疗49372人次,重点人群服药171923人次,全民食用海群生药盐970135人。1981-1985年间,经省对各县(区、市)考核,微丝蚴率降至0.01-0.18%,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以后,…  相似文献   

19.
泸溪县系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防治前丝虫病流行于18个乡 (镇 ) ,2 14个行政村。疫区乡人口 2 0 1842人 ,平均微丝蚴率为 3.6 7%。自 195 8年 ,经过 30多年的反复查治 ,采取疫区居民服用 3‰海群生药盐 ,对象治疗等防治措施 ,于 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和传播作用 ,于 1986~ 1996年进行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工作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 ,以村为单位选择原微丝蚴率较高及既往防治薄弱的村为监测点 ,对象为 1岁以上居民。于 7~ 9月 2…  相似文献   

20.
枣庄市原为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重度流行区之一。经过防治,微丝蚴率由防治前平均22.6%到1983年降至0.26%,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自1984年开始在峄城区金陵寺乡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一、材料及方法金陵寺乡丝虫病自1970年经3次查治加海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