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西京医院、浙医二院、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所有膝关节周围GC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Campanacci分级、Ennecking分期、周围软组织受侵袭情况、病理性骨折程度和手术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膝关节周围GCT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376例GCT患者,原发302例,复发74例;男198例,女178例;发病年龄12~78岁,平均(35.6±12.8)岁,男性发病平均年龄(37.4±13.2)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33.5±12.0)岁,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膝关节175例(46.5%)、右膝关节201例(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远端202例(53.7 %)、胫骨近端174例(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体破坏偏心性304例(80.9%),中心性72例(19.1 %)。未发生骨折261例(69.4%),简单骨折73例(19.4%),复杂骨折42例(11.2%)。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越高,其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囊外病变比例及采取边缘切除方式的比例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郭乐斌  卓小为  刘建纯 《中国骨伤》2007,20(11):765-766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病灶刮除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72岁,平均43岁。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14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7例。无症状偶然发现者2例,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者19例。除1例采用截肢术外,对8例儿童及青少年采用瘤体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治疗;对12例18岁以上成年人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及骨水泥充填,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3例,切口液化坏死1例。膝关节功能按李强一等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差3例。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或骨水泥充填重建功能,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讨论该病变可接受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2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12例,腓骨近端复发并胫骨转移1例)根据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式:9例行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13例行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和内固定术(植骨9例,骨水泥填充4例),1例行截肢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50个月。术后3例复发,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1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80%;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组2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95%。结论根据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肿瘤复发的控制及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63-216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常为单发病灶,多中心发病者罕见,报道以个案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基本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作者搜集了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病例研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好发于骨骼未成熟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干骺端及手足骨的发病率高于单发者。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影像和核医学检查可以避免漏诊,在治疗时要求坚持对各个病灶独立评估其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多中心骨巨细胞瘤患者及高危患者应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近膝部骨巨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1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巨细胞10例,随访1-3年,平均1年4个月,无1例复发,无感染、松动和断裂现象。应用HSS膝关节评分进行分析,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近膝关节部骨巨细胞瘤采用瘤段截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74-1379
[目的]探讨氩气等离子体(argon beam coagulation,ABC)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3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氩气等离子体使用情况,分成氩气等离子体组(试验组)及99%无水酒精组(对照组);术后从肿瘤复发、患肢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4~46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及病理性骨折,对照组复发率17%;试验组(ABC)及对照组(NABC)第3、6个月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MST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92%高于对照组的78%。[结论]氩气等离子体可引起肿瘤组织坏死,不引起病理性骨折,同时控制局部复发率,可获得良好肢体关节功能,氩气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治疗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无病理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差异,探讨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0年3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等国内五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膝关节周围GCT病例91例,男40例(44.0%),女51例(56.0%);年龄17~78岁,平均36.81岁。分为无病理性骨折组(53例)和病理性骨折组(38例)。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资料中的肿瘤体积、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Campanacci分级、软组织侵袭情况及病理性骨折移位情况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20~40岁年龄段的GC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8.2%,53/91)。GCT位于股骨远端的比例病理性骨折组(78.9%)高于无病理性骨折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01);病理性骨折组的肿瘤体积[(98.46±53.35) cm3]大于无病理性骨折组[(63.19±34.92)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01);病理性骨折组肿瘤到关节面的距离(中位数:0.145 cm;极差:0.46 cm)小于无病理性骨折组(中位数:0.170 cm;极差:1.9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53,P=0.004)。软组织受侵袭不同程度在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04)。 结论 膝关节周围GCT肿瘤体积大小、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及软组织受侵袭程度均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采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保膝组),13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膝假体置换(置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探讨肿瘤复发的...  相似文献   

9.
"T"形植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回顾1995~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2l例骨巨细胞瘤病人,Campanacci Ⅰ~Ⅱ级。采用局部肿瘤刮除辅以自体“T”形髂骨植骨及苯酚治疗。随访18~24个月。[结果]19例病人随访期内愈合,负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功能无受限。2例病人8~10个月后复发。[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刮除及自体髂骨“T”形植骨苯酚治疗是保存膝关节功能防止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溶骨性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是最常见发生部位。该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患者常主诉患肢疼痛、肿胀、无法负重。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手段,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内刮除及广泛切除。单纯病灶内刮除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联合各种辅助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广泛切除术后复发风险较低,但膝关节功能较差且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开发新型瘤腔填充材料、设计3D打印或个性化假体对瘤性骨缺损重建等。常用全身药物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的应用也为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局面。目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仍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外科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 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包括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评分、分级、手术方式)和影像学因素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确定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随访时间为(45.6±32.1)个月。其中复发组36例,平均年龄(35.64±10.87)岁,复发时间为术后平均(18.9±6.5)个月;未复发组69例,平均年龄(36.32±13.82)岁。单因素χ2检验显示病灶边缘清晰或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肿块、Hu评分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其他临床因素(发病性别、年龄、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以及部分影像学因素(膨胀性、多房性或骨性分隔、骨皮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病灶是否达到关节面、骨髓水肿、病灶囊性变)与术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清晰或硬化(P=0.048)、软组织肿块(P=0.041)、Hu评分(P=0.040)和手术方式(P=0.001)与肿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灶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两项影像学征象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Hu评分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ong‐term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giant cell tumors around the knee treated with en bloc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prosthe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1 to March 2005, 19 patients (11 men, 8 women, average age 35.4 year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ith en bloc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domestic prosthesis (15 hinge knee and 4 rotating‐hinge knee). The distal femur was involved in 12 and the proximal tibia in 7 cases. Nine tumors were primary and 10 recurrent. All cases were Campanacci grade III. The affected limb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by th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ing system.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 successfully with no complications.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28.9 months (60 to 216 months). Apart from one patient who underwent amputation because of wound infection two years after reoperation, the range of knee motion of 18 patients was 30°–110°. The mean functional score of the affected limb was 22.7 (15 to 27 points). The length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was equal in nine cases; the affected limb was 2–9 cm shorter in the other ten cases. Prosthesis fracture and loosening developed in one, prosthesis aseptic loosening in three, and delayed deep infection and prosthesis loosening in two cases. The prosthesis loosening rate was 31.6%. One patient developed a proximal femur fracture. Conclusion: En bloc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prosthesis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reating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round the kne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prosthesis, mainly prosthesis loosening and limb shortening,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longer survival time.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局灶型腱鞘巨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局灶型腱鞘巨细胞瘤的诊疗技术。方法1989年至2003年收治膝关节局灶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12例,术前误诊半月板损伤6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3例,仅有3例通过MRI检查获得确诊。全部病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肿瘤完整切除术。结果9例患者获得1~10年随访,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X线检查未见异常,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是较佳方法,术中行瘤组织周围扩大切除及肿瘤取出组织通道处刨削清理,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扩大刮除后,应用锁定钢板内置于瘤腔支撑固定联合骨水泥充填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本组收治的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Ⅱ级骨巨细胞瘤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1~43岁,平均29.3岁,其中初发12例,复发4例.手术采用扩大刮除、锁定钢板内置瘤腔支撑固定联合骨水泥充填重建骨缺损的方法,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病例依照Jaffe组织学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所有病例术前CT均显示瘤体较大,骨质破坏直径超过1/2骨直径,未穿破关节软骨,无病理性骨折,本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无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肿瘤复发2例(12.5%),未出现关节面塌陷、骨折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平均(27±1.34)分.结论 对瘤体巨大并侵犯软骨下骨,骨强度及关节面稳定性受严重破坏的初发或复发性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应用钢板内置的方法能增强骨水泥套的支撑力和骨强度,一定程度上避免行瘤段切除关节重建,减少术后骨折、关节面塌陷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