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2009年收治的8例该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1.7岁,主要以腹胀及发现盆腔包块起病?其中2例患者行根治术,6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随访5 ~ 65个月?1例Ⅰc期患者术后65个月无复发后失访;3例Ⅲc期患者分别于随访6月?10月及13月死亡;1例患者现随访7月,局部复发;余1例Ⅱc期患者及2例Ⅲc期患者仍在继续随访中,一般情况良好【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满意程度是影响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一例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发生率低,好发于60岁左右的绝经后期妇女,发现时多属晚期,以腹部包块、腹胀、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极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决定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5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结果:瘤团周围间质反应、术后采用化疗,放疗预后较好。部分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提示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可能由原始干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网膜原发苗勒氏管混合瘤很少见,迄今为止仅报道了2例,具有其特殊临床特征。病例:女性,67岁,G6P5,主因腹痛、腹胀15天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体格检查发现一直径12厘米腹部包块,活动度差。行肿瘤及大网膜大部分切除,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大网膜原发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术后顺铂、吡喃阿霉素、足叶已甙化疗一疗程,因严重骨髓抑制,未继续化疗,术后8个月发现肿瘤肝转移。结论:原发性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预后差,现今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化疗及放疗效果不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3月 ~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8岁,其中 13例为绝经后患者。按FIGO分期(2009年),Ⅰa期7例,Ⅰb期3例,Ⅱ期1例,Ⅲa期3例,Ⅲc2期1例,Ⅳ期1例。15例患者术 前行子宫分段诊刮术,病理均取得恶性证据。13例患者入院时查血CA125,2例升高。16例患者总生存率75.0%,无复发生存率 68.8%,随访期超过3年的患者11例,3年生存率72.7%。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2例,2例复发;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4例, 3例复发。术后接受化疗者13例,3例复发;未接受化疗3例,2例复发。接受术后放疗6例,1例复发;未接受术后放疗10例,4例 复发。Ⅰ~Ⅱ期11例,复发率18.2%;Ⅲ~Ⅳ期5例,复发率60%。结论术前行子宫分段诊刮术对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有较 大的诊断价值,手术病理分期是重要预后因子。早期诊断、完整的手术分期、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子宫恶 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报告8例恶性混合性苗勒氏瘤,其中3例为同质型;5例为异质型。临床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排液为主要症状。子宫4例,宫颈3例,右卵巢1例。肿物多为息肉状或菜花状,且多伴有坏死。肿瘤浸润深度: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2例。8例均行全宫加双附件切除,2例术前加化疗,6例术后化疗。随访结果:5例死亡,2例健在,1例失访。其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原发于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例均为卵巢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由恶性的上皮和间叶成分共同构成.肿瘤细胞中,上皮成分均表达AE1/AE3和 EMA.而Vimentin Desmin S-100均为阴性.梭形细胞区域均弥漫表达Vimentin,EMA、Desmin 和S-100均为阴性.结论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发生于卵巢较为少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时间短,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的临床特点、术后不同,临床指标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化疗对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月经和生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MO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类型、术后化疗、生存状况及月经生育情况。结果26例患者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6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术后27例患者接受了化疗,随访截止时间2013年6月,失访3例,复发5例,死亡2例。26例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中18例有生育计划,10例已成功妊娠,1例已孕4个月。结论MOGCT总体预后较好,规范化疗对卵巢功能和生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 输卵管癌肉瘤(carcinosarcomas of the fallopian tube)又称为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üllerian tumors, MMMTs),是一种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组织的生殖道肿瘤,在临床上非常罕见,且侵袭性强、预后差。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单克隆起源学说支持者日益增多;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的症状有腹痛、不典型阴道流血及腹胀,就诊时患者常已为晚期。现尚未建立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满意的肿瘤减灭术及以铂类为主的辅助化疗被认为有效,这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亦称葡萄簇状肉瘤、癌肉瘤或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现报告2例。例1 女,48岁。闭经一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入院,临床诊为子宫肌瘤(?)。行全宫及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2+月妊娠大小,双侧卵巢萎缩,肠管及大网膜正常。  相似文献   

11.
卵巢库肯勃瘤——附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卵巢库肯勃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9年18例卵巢库肯勃瘤,其中源于胃癌10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1例、小肠癌2倒、胆管癌1例,中位年龄45岁。10例在原发肿瘤确诊后3~28个月内发现,中位间隔时间13个月。8例先于原发肿瘤发现,占44.4%。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结果:卵巢库肯勃瘤患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27.8%、5.56%.有4例于半年内死亡。结论:彻底手术辅以正规化疗,可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卵巢恶性畸胎瘤31例,随访中2例失访,随访率为93.53%。并讨论了卵巢恶性畸瘤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加联合化疗,对年轻的I期患者可行患侧单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化疗极为重要。化疗方法采用VAC或PVB方案联合化疗,本文还 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临床分期期和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MOGCT)的病理、生存情况,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住的65例MOGC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rer法计算术后存活率,应用Log-rank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MOGCT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无性细胞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是预后较好的两种病理类型,早期患者的预后好于进展期患者,无腹水和理想的减瘤术(残存瘤直径<2cm)影响预后(P<0.05),保守手术与广泛手术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其它MOGCT、F IGO Ⅱ~Ⅳ期、肿瘤直径≥15cm、术后残瘤≥2cm以及术后未行标准VAC/BEP/PVB方案化疗的患者术后复发、死亡的危险性较其他患者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15cm并非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 MOGC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术后残瘤大小与术后化疗是影响其预后及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其它MOGCT、F IGOⅡ~Ⅳ期、术后残瘤≥2cm等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该及时、足量地应用标准VAC/BEP/PVB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癌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2例卵巢癌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5岁,其中10例为绝经后患者。患者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水等。10例入院时血CA125升高,7例术后化疗后降至正常,8例病情复发时伴CA125升高。影像学检查均发现盆腔包块。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2例术后无瘤生存;10例术后2年内复发,其中2例经再次治疗后缓解生存,1例正接受化疗,5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卵巢癌肉瘤预后差,手术及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卵巢癌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预后与减瘤术后残存病灶大小有关,复发性卵巢癌肉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缓解,血清CA125可作为观察化疗疗效的标志物,并用于治疗后的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15.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15例、无性细胞瘤10例、未成熟畸胎瘤9例、成熟畸胎瘤恶变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11~54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18例(47.4%),Ⅱ期及Ⅲ期各7例(18.4%),Ⅳ期2例(5.3%),复发4例(10.5%).全组总的2年生存率为76 3%,Ⅰ、Ⅱ期患者为96.0%.保留生育功能有生育要求的6例,娩出4例健康新生儿.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保守性手术及生育功能的保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妊娠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8例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复核手术病理切片,并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1988年妇科肿瘤分期标准进行卵巢肿瘤分期.结果 38例患者中,上皮性卵巢癌9例(23.7%),上皮交界性肿瘤13例(34.2%),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1例(28.9%),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例(7.9%),胃肠道恶性肿瘤转移到卵巢2例(5.3%);27例(71.1%)为Ⅰ期.8例患者在孕早期终止妊娠,6例足月阴道分娩,15例足月剖宫产,9例治疗性早产剖宫产;1例新生儿死亡,29例新生儿健康存活.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例在妊娠期间,18例患者在妊娠终止后接受了化疗.平均随访(40.5±38.5)个月,1例患者失访,7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29例(76.3%)无瘤存活.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妊娠的治疗要个体化,中晚孕期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都相对安全,恰当的治疗可获得相当满意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肉瘤 (sarcomaofuterus)临床少见。国内报道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 0 .83% ,占子宫恶性肿瘤的 1.4 6 % [1] 。国外资料报道 ,子宫肉瘤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 2 %~ 4 % [2 ] 。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 (malignantmullerianmixedtumor)是子宫肉瘤的一种 ,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平均年龄 5 0~ 6 5岁[3] ,发病率约占子宫肉瘤的 4 0 % [4 ] 。 2 0 0 2年 2月~ 2 0 0 2年 3月 ,我院共收治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 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39岁 ,半年前普查发现子宫肌瘤鸡蛋黄…  相似文献   

18.
苗勒氏混合瘤(Mullenmixedtumor)简称“MMT”。中胚叶混合瘤为一组发生于内膜间质原始多能性细胞,具有高度恶性的罕见肿瘤。我院收治6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复习我院1973~1993年间女性生殖系统外检材料中6例。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Masson三色,阿尔新兰PAS法,苏丹黑,网状纤维,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等染色法以及肌红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2.结果经病理证实的“MMT”,其中苗勒氏腺肉瘤2例,同源性“MMT”1例,异源性“MMT”3例。发生在子宫内膜的2例;1例累及卵巢,宫颈及广…  相似文献   

19.
卵巢卵黄囊瘤又称卵巢内胚窦瘤 ,是恶性度很高的生殖细胞肿瘤 ,预后差。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术后即使获得痊愈 ,却因此丧失生育能力。近 2 0年来 ,随着有效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 ,对卵巢卵黄囊瘤患者开始试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并取得了满意的持续缓解率 ,初治病例的存活率提高到 85 .2 % ,复发病例存活率为 4 5 .7%。我院1986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 17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 ,现就不同治疗方法与存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婚育情况  17例年龄 11~ 4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与预后的关系,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有9例为卵巢畸胎瘤恶变,7例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6例患者为卵巢无性细胞瘤,5例患者为卵黄囊瘤,3例患者为胚胎癌,1例患者为卵巢混合性卵黄囊瘤和胚胎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总的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8及P=0.021)。各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病理分期越晚,患者生存率越低。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