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04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月~2003年5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504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04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7.3%、21.8%。胃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和非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23.6%和16.3%。经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结论]选择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合理的联合脏器切除,对改善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Langerhans细胞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宁  祝庆孚 《中华肿瘤杂志》1992,14(6):421-422,T024
  相似文献   

3.
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的预后及化学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后化疗是否能提高其生存率.方法对70例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病例及1073例无癌残留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结果远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者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8.2%(P<0.05),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13.0%、25.5%(P<0.05).但按分期比较,则各期5年生存率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化疗者5年生存率为20.0%,未化疗者为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Rb磁物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丁湘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9):686-688
Rb基因是细胞生长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我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Rb基因产物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本组胃癌Rb基因产物阳性表达为62/85,与淋巴结呈极显著性相关,与胃癌术后生存期呈极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预后指标。方法 对183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PTNM分期、nm23-H1蛋白表达、p16蛋白表达、胃切除范围和手术根治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PTNM分期、nm23-H1蛋白表达、p16蛋白表达和手术根治度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TNM分期、p16蛋白表达、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PTNM分期、p16蛋白表达、肿瘤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类型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235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3个月,其中早期复发145例(≤2年),晚期复发90例(>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术后化疗(P=0.011)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3)、TNM分期(P<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后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预后及预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23例,残留率7.2%,食管切端癌残留16例占69.6%,十二指肠侧切端癌残留5例占21.7%,食管侧切端和十二指肠侧切端均有癌残留2例占8.7%。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的切端癌残留率0.0%,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切端癌残留率5.2%,二者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远侧胃切除切端癌残留率6.4%,近侧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的切端癌残留率11.1%,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23例切端癌残  相似文献   

8.
28例胃癌穿孔Ⅰ期根治切除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I期根治切除的价值。[方法]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胃癌穿孔患者28例,行I期胃癌根治术,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穿孔修补术。比较各术式的平均生存时间。[结果]I期胃癌根治术、姑息性胃切除术、穿孔修补术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11个月和2个月。[结论]胃癌穿孔者行I期根治切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计数与胃癌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新厅  李英杰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393-1394
血常规检查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血小板指标观察判断胃癌的病情程度,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Rb基因是细胞生长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我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Rb基因产物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声、和预后的关系。本组胃癌Rb基因产物阳性表达为62/85(72.94%),与淋巴结转移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胃癌术后生存期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Rb基因产物阳性级别高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可能较短。检测Rb基因产物表达有助于胃癌生极学行为的认识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T1 期和T2 期胃癌的疗效,评价外科治疗对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2 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T1 、T2 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1 和T2 期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术中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术中已有淋巴结转移的T1 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术中无淋巴结转移的同期患者;而术中无转移的T2 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与T1 期患者的生存率相似。结论 T1 期( 早期)胃癌,如已有淋巴结转移,亦应施行D2 手术;而属进展期的T2 N0 期胃癌,由于手术治疗预后好,在考虑是否采用术后辅助治疗时可按早期胃癌对待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的诊治体会(附6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改善胃癌预后,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病灶大小,部位,分型,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 61例患者平均年龄近50岁,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5.7%,X线双重造影检出率为58.7%,胃镜肉眼检出率为44.3%,胃镜下活检检出率可提高为95.1%,病理诊断凹陷型者(Ⅱc,Ⅲ)居多,平坦型者(Ⅱb)易误诊,术后59例均无瘤生存,其中生存1-4年者  相似文献   

13.
贲门癌切除术后生存10年以上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影响贲门癌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584例贲门癌切除术后生存10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年生存率为17.1%。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瘤体大小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有无淋巴结转移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有非常显著性。伴有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肿瘤浸润浆膜、手术切除性质、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对10年生存率影响无显著性,结论 贲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最大径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最大径与预后的关系 ,寻找更符合贲门癌预后的分期方法。方法采用Stata 5 0统计软件 ,对 195 8年 6月~ 1993年 10月底 ,经左胸后外切口为主途径行贲门癌切除的15 36例病例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 ,两组间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用Log rank检验 ,两组间率的差异的显著性用 χ2 检验。结果 本组将肿瘤最大径分为 6个级别 :Ⅰ级 :<2cm ;Ⅱ级 :2~ <4cm ;Ⅲ级 :4~ <6cm ;Ⅳ级 :6~ <8cm ;Ⅴ级 :8~ <11cm ;Ⅵ级 :≥ 11cm。各级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Ⅰ级 6 1 5 % ;Ⅱ级 44 4% ;Ⅲ级 2 6 4% ;Ⅳ级 2 0 5 % ;Ⅴ级 16 1%及Ⅵ级5 7%。除Ⅰ级与Ⅱ级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各级与淋巴结转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按肿瘤最大径分级可分为 6级 ,各级对预后影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结果(附1 832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贲门癌的手术治疗结果,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832例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差异的显著性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切除率76.3%,根治切除率53.4%。5年生存率:切除术23.5%,根治性切除术29.9%。上切缘<5cm与≥5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8.4%和25.8%,下切缘<5cm与≥5cm分别为20.8%和24.5%。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放疗与单一外科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及21.5%,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可提高生存率,但目前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切缘长度达到或超过5cm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风险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的临床特点,手术风险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同期行标准胃癌根治术266例资料。结果:102例≥65岁的高龄胃癌患84%术前有合并症,而65岁以下患164例,39.6%术前有合并症,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胃癌临床病理类型以低分化中晚期居多。手术切除范围以D3为主。术后并发症在高龄与低龄组之间分别为38.5%和22.3%,术后死亡率分别为1.4%和1.0%。(P>0.05)。结论:高龄患术前有较多合并症,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无明显增加,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高龄患耐受标准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类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Chen J  Sang M  Chen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93-29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类型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食管胸段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1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3天。复发转移类型:淋巴性转移137例,血行性转移11例,混合型转移29例,吻合口复发8例。本组半年及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0%、47.1%、19.8%、12.2%和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不同治疗方案是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提倡颈部吻合术,颈清扫术仅限于少数患者。放疗+化疗可能延长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较有效的化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多种分子标志物与胃癌预后有关,如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基因的表达缺失、CD133和生存素的过表达均可致胃癌发生,且预后不良;瘦素、CD44、微小RNA(miRNA)则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低表达有助于胃癌血管生成,但其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则可能为用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is becoming widely us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 To evaluate its oncologic feasibility, we analyzed the curability of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based on our 10-year experience. METHODS: Al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ies for gastric cancer performed in the past 10 year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were evaluated. The number of dissected lymph nodes and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distances between the primary lesion and resection lin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procedures. Laparoscopic and open D2 resection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Most of the 391 eligible patients fulfilled the oncologic requirement of current treatment guidelines. The mean proximal and distal distances were 3.73+/-2.11 cm and 5.31+/-3.26 cm, respectively. A distance of less than 1 cm occurred in only 10 patients proximally and 5 patients distally,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being negative. In each operation, an average of 22 lymph nodes were dissected (21.7+/-12.1). Laparoscopic D2 resection possessed the same capacity as open surgery in terms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The proximal distance in open surgery was about 1 cm longer than that in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4.99+/-2.59 cm vs 4.06 +/- 1.87 cm; P=0.038), 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tal distances was not significant (6.94+/-3.52 cm vs 7.24+/-4.64 cm; P=0.187). CONCLUS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rability,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s an oncologically safe proced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 at least for stage I and II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应用机械进行粘膜吻合434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Zhi H  Mei P  Hao A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54-456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方法。方法使用吻合器进行食管粘膜和胃粘膜吻合。结果442例中,手工吻合8例,机械吻合434例,吻合成功率为98.2%,术中失误率为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死亡率1.4%,未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粘膜和胃粘膜机械吻合操作简单、可靠,即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又可以切除足够长度的食管,降低切缘残癌的发生率,是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中食管胃吻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