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吸烟肺功能正常者肺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组织标本取自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共32例,检测术前肺功能,将其分为吸烟COPD稳定期组(COPD组,n=10),吸烟肺功能正常组(n=12),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n=10)。术前清晨空腹取血清,术后取癌旁肺组织,ELISA检测血清和肺组织匀浆HIF-1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HIF-1α的表达,并分析HIF-1α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COPD稳定期组、吸烟肺功能正常组、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HIF-1α含量分别为(73.25±6.12)pg/mL、(60.30±8.00)pg/mL、(47.03±8.43)pg/mL;吸烟肺功能正常组和COPD组明显高于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P0.01),COPD组明显高于吸烟肺功能正常组(P0.01)。COPD稳定期组、吸烟肺功能正常组、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患者肺组织匀浆HIF-1α含量分别为(2.04±0.24)pg/μg、(1.67±0.34)pg/μg、(1.12±0.33)pg/μg;吸烟肺功能正常组和COPD组明显高于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P0.01),COPD组明显高于吸烟肺功能正常组(P0.01)。HIF-1α广泛表达于COPD组肺泡和气道上皮细胞、肺小动脉壁的炎症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中。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HIF-1α含量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和吸烟肺功能正常者肺组织和血清HIF-1α的表达增加,与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与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男性患者残留精神症状及快感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医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男性患者160例,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用自编基本临床特征信息表、PANSS、RPAS-C、RSAS-C和FTND量表进行测评;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快感缺失,相关及回归分析比较吸烟与患者残留症状及快感缺失的关联性。结果:吸烟组PANSS总分、RPAS-C分、RSAS-C分[(74±8)vs.(70±5),(21±5)vs.(11±3),(13±4)vs.(7±3)]高于非吸烟组,阴性症状分[(19±3)vs.(21±3)]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阴性症状分与FTND分负关联(r=-0.25;OR=0.84),RPAS-C分、RSAS-C分与FTND分正关联(r=0.52、0.48;OR=1.19)。结论:吸烟可影响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男性患者的残留精神症状和快感缺失程度。  相似文献   

3.
镉对人类或动物高血压的影响性质和重要性有争议。人们认为吸烟与血清含镉量高有关,为研究确定血清含镉量与人类高血压和吸烟的关系,作者采用石墨加热炉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女性43例,男性62例,平均年龄44岁的血清含镉量,对照组是47例相应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者(女20名,男27名,平均年龄44岁)。结果显示,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对照组,吸烟者血清中镉的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01)。这两个实验组都表明每年吸烟量加上吸烟年数与血清含镉量有很大关系。以血清镉平均值不能发现患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吸烟患者27例,非吸烟患者63例,使用住院病人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TND)对患者吸烟状况进行调查,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检出率为50.0%,女性患者为7.1%.平均烟龄为(10.7±6.8)年,开始尝试吸烟时平均年龄为(16.7±4.8)岁,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3.5±10,8)支,吸烟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均高于非吸烟组[(91.3±20.9)vs.(80.6±17.2),(20.7±8.6)vs.(17.4±6.3),(43.4±12.3)vs.(38.2±10.8);均P<0.05];非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高于吸烟组[(50.6±18.2)vs.(42.2±14.3),P<0.05],而错误应答数低于吸烟组[(75.5±21.9)vs.(85.3±15.8),P<0.05].首次精神症状发生年龄、首次住院年龄与烟龄呈正相关(r=0.73,0.75),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与FTND分呈负相关(r=-0.47),开始尝试吸烟年龄与RBANS总分、延时记忆得分呈正相关(r=0.57,0.58).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重于非吸烟患者,提示吸烟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吸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长期吸烟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血流变学异常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是一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差异。材料与方法1.对象为新乡市某工厂正常体检人员。职业为干部和工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各100例。该厂无从事有毒有富专业者。选择无心脑血管疾病表现.无糖尿病和肾脏病,化验血脂在正常范围的男性,年龄30~60岁。吸烟组每日吸烟5支以上.吸烟史>5年,不吸烟组除无吸烟史外.其他条件相同。2.方法清晨空腹抽血4ml,肝素抗凝。使用R20型锥板式粘…  相似文献   

6.
吸烟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晓菁  韩胜利 《中国微循环》2002,6(4):F004-F004
吸烟不仅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而且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之一。本文观察了吸烟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进一步说明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材料与方法1对象对照组30例 ,年龄28~50岁 ,体检正常 ,身体健康 ,无吸烟史的男性。吸烟组30例 ,年龄30~55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癌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芳香化酶与雌激素mRNA的表达,旨在探讨芳香化酶与雌激素受体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定位、分布以及表达的相关性。23例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7例肺良性病变及其相应正常肺组织均取自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胸外科肺切除标本,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系取自同一患者距病灶5cm以上,且经大体及光镜检查无异常。肺癌组:男16例,女7例,年龄74~36岁,中位年龄51岁。病理类型:鳞癌11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肺良性病变组:肺结核3例,炎性假瘤3例,肺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白蛋白、尿酸等血清抗氧化物的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男性患者136例及年龄匹配的正常男性对照139例。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包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亚型]、尿酸、白蛋白、间接胆红素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血清TSOD[(76.7±7.0)U/mL vs.(68.0±10.1) U/mL,P0.001]及CuZnSOD [(58.3±15.3)U/mL vs.(49.9±14.8)U/mL,P0.001]较高;间接胆红素浓度较低[(8.9±4.1)μmol/L vs.(13.1±6.7)μmol/L,P0.001],MnSOD、白蛋白、尿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各抗氧化物与PANSS各分量表分(阳性、阴性、一般病理症状)和量表总分无相关,与抗精神病药种类、剂量(氯丙嗪等效剂量)及疗程无相关;两组中MnSOD与CuZnSOD均明显负相关(r=-0.78、-0.74);SOD与各非酶抗氧化物间未显示相关性;两组中白蛋白均与年龄负相关(r=-0.40、-0.28)。结论:SOD升高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疾病进化阶段稳定的特征指标,与临床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及非酶抗氧化物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37例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组织标本,对其临床病理特征、HE及特殊染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7例肺隐球菌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2~80岁,中位年龄45岁。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胸痛,部分重症患者有慢性病或激素治疗史,另有15例患者无症状。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有结节影18例,团块状、片状影19例,混合病变10例。4例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均阳性,37例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结论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壮年,多数患者无免疫功能受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数病例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六胺银等特殊染色有助于病理诊断;乳胶凝集试验可作为肺隐球菌病的首选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肺腺鳞癌,分别对临床特征及基因状态进行分析,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显著性检验分析用Log-rank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95例肺腺鳞癌,以男性、超过60岁和吸烟患者为主,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肺腺鳞癌的性别、年龄、吸烟史、EGFR基因突变状态、ALK融合基因状态、分期、亚型方式和亚型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期、亚型方式和亚型类型是肺腺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肺腺鳞癌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男性吸烟患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分期、亚型方式和亚型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的调查与分析遥方法选择2012 年1 月~2016 年1 月某社区的500 例 吸烟男性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0 例不吸烟的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骨代谢及骨生化指标,分析吸烟对上述两 种因素造成的影响遥结果观察组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0.05),观察组sBAP和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但 25-羟基总维生素D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约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遥结论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会逐渐丢失,而吸烟会造 成男性骨生化指标和骨转换水平升高,加速骨量的丢失,所以吸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应 当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161人和健康对照组165人的GST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以及基因型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GSTM1基因缺陷型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在不吸烟(SI=0)的人群中,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该基因型还可显著增加年龄≥60岁者患肺腺癌的危险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GSTM1基因缺陷型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与GSTM1和GSTT1基因型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层分析表明GSTT1基因功能型与GSTM1基因缺陷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年龄≥60岁的人群及不吸烟的人群中,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使得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分别降低48.5%和45.3%。结论:GSTM1基因缺陷型是非吸烟者和年龄≥60岁者患肺癌,尤其是患肺腺癌的危险因素,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降低不吸烟或年龄≥60岁的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型与吸烟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TC2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TC25在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正常支气管纤毛中可看到TTC25的表达,表达阳性率在非小细胞肺癌(82%)高于周围正常肺组织(25%,P0.05)。TTC25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与肿瘤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TTC25可能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及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64例NSCLC组织中EGFR及KRAS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 64例NSCLC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27例(占42.2%)、KRAS基因突变8例(占12.5%),同时发生EGFR和KRAS基因突变者4例(占6.25%)。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吸烟史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肺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KRAS基因突变率,EGFR突变率在女性、肺腺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KRAS基因突变率在腺癌患者中较高,且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可以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中miRNA-21和癌基因C-myc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25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21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肺鳞癌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及C-myc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高分化肺鳞癌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NA-21及C-myc在转移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癌组织.肺鳞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量与C-myc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miRNA-21和C-myc在肺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肺癌的发生与演进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蛋白酶原(P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上海市健康人群22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Hp感染、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分别比较PGⅠ、PGⅡ、PGR(PGⅠ/PGⅡ)的水平.结果 Hp阳性组:PGⅠ、PGⅡ显著高于Hp阴性组,PGR显著低于Hp阴性组,男性PGⅠ、PGR显著高于女性,PGⅡ显著低于女性.Hp阴性组:男性PGⅠ、PGⅡ、PGR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PGⅠ、PGⅡ逐渐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GR变化不大,仅≥70岁年龄组显著低于各年龄组.吸烟组PGⅠ、PGⅡ、PGR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GⅠ、PGR显著高于曾吸烟组.曾吸烟组PGⅠ、PGⅡ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GR无统计学意义.饮酒组PGⅠ、PGⅡ、PGR显著高于不饮酒组.结论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均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因骨和/或关节疼痛麻木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及住院1 207例男性经X线检查判断无骨质增生482人,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2~4正位骨密度,记录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症状、并发症、运动、吸烟等基线状况;测定L2~4骨密度,明确是否骨质疏松;用t检验或2检验比较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基线状况,用逻辑回归分析实验对象中各种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两组比较:体重指数、运动情况和吸烟比例有显著差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比例、年龄无明显差异;根据多因素分析,体重指数和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运动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0.654倍(P=0.004)。因此,我们认为体重指数是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能与体脂分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维持吸烟行为的原因。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诊断标准,病程5年以上,近3个月服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未变化的男性吸烟患者188例,同时纳入61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男性吸烟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精神病理症状,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定患者烟草的依赖程度,RUSSELL吸烟动机问卷(SMQ)评估患者组及对照组的吸烟原因。结果:RUSSELL吸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患者药理维度的镇静一项的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外[3(0,9)vs.6(0,9),P0.001],其他各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中的重度依赖者少于健康对照组(2.7%vs.8.2%,P0.05)。患者组FTND总分与目前服用的抗精神病药剂量(氯丙嗪当量)呈正相关(r=0.22,P0.01)。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的RUSSELL总分(β=0.22)、自动(β=0.27)及镇静分(β=0.37)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患者与普通吸烟人群相比,对镇静的需求较少、更少重度吸烟者以及吸烟动机较小,可能与住院患者吸烟受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SCCL)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GFR1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在筛查肺鳞状细胞癌FGFR1阳性病例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208例SCCL组织微阵列;应用IHC检测FGFR1蛋白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分析。 结果 208例SCCL患者中FGFR1阳性13例,阳性率为6.3%。FGFR1阳性组中肿瘤大于5cm患者比例明显高于FGFR1阴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FGFR1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高(9.7% 比 2.9%,P<0.05); Ⅲ、Ⅳ期患者FGFR1阳性率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增加(13.1% 比 1.6%,P<0.01)。吸烟患者较不吸烟患者FGFR1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随吸烟指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FGFR1阳性表达与SCCL患者肿瘤体积较大、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较晚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吸烟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于人体健康 ,特别对血管的影响较为明显 ,烟草的毒性成分能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使内皮因子失调 ,进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 ,同时吸烟还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吸烟对心脑血管损伤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为此本文通过对吸烟者体内血浆异构前列腺素 (iso PGF2α) ,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代谢产物 6 Keto PGF1α和TXB2 的测定进一步探讨吸烟对血管损伤等的作用机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照组 :选择无吸烟史 2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4~ 75岁 ,平均年龄 6 4.1岁。吸烟组 :选择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