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疗养康复中常见疾病。由于其相关症状多,致病机理也未明确,致使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以至相当部分患者作为内科病症诊治。我们自1994年4月以来,采用改良手法结合中药散剂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西药组92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倪文才主编《颈椎综合征》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节中诊断标准。1.2.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21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手法结合中药内服组(简称治疗组)12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7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余年。西…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阴虚型,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脑干短暂血供不足,临床以头晕头疼、耳鸣、颈部旋转后眩晕加重或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舌红、脉弦细为主要表现。耳穴脉冲辅助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同于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表明耳穴脉冲及中药综合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解除椎动脉压迫,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SA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骨伤手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症状积分、血浆比黏度(RPV)、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高、中、低切黏度(RBV高、中、低切)均显著下降,红细胞电泳指数和变形指数显著升高,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CSA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所导致.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可采用刺络拔罐[1],也可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改善症状[2].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大部分为对症治疗,本院在改善血供情况下结合角度牵引、理疗等综合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以来,应用颈复康(河北承德中药厂生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0%。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愈来愈高。患者需要既有效而又快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5~1997年Ic月运用两种综合方法治疗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l资料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2例,年龄45~60岁。发病1~4d内就诊,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颈痛、视物模糊、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部分患者有辞倒或昏厥史.患者头昏与颈部活动有关。102例颈部X光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33例椎间隙变窄(C。-。多见)、颈椎曲线变直或后凸等。34例作CT、28例作MRI均示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_。为主)。102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者 ,临床上以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平衡失调、甚至猝倒为主要症状 ,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我们采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5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 ,取得满意疗效。1 0 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头颈部转动性眩晕 ,伴恶心、呕吐、头痛、耳鸣、平衡失调等症状 ,旋颈试验多为阳性 ;X片显示均有颈椎退变 ,多有钩椎关节增生 ;颈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 ,双侧或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54例 ,对照组 48例。治疗组中 ,男 2 9例 ,女 2 5例 ;年龄 48~ 72岁 ;病程 3d~ 1 2年。对照组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帖压组给予单纯耳穴帖压治疗.以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仪所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 Vp、Vd、Vm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合组临床治愈率(80%)优于手法组(52.5%)和帖压组(47.5%).结论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和耳穴帖压治疗.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物理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颖  管恩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157-215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6.3%、94.7%与41.7%、77.8%,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2.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眩晕伴头痛、恶心呕吐、失眠,视物模糊或猝倒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一种颈椎病,作者自2009年以来,运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 ,从 72 3例颈椎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12 6例[1] ,按就诊顺序分成 3组 ,每组 42例。牵引并红外线组 (A组 ) ,男 2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5 .5岁 ,病程 1周~ 2年 ;牵引并红外线、中频电组 (B组 ) ,男 2 4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7岁 ,病程 2周~ 1.5年 ;牵引并红外线、手法组 (C组 ) ,男 2 3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46.3岁 ,病程 10d~ 3年。 3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组采用坐式颌枕法颈椎中立持续牵引 ,牵引重量 4~12kg ,每…  相似文献   

14.
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肌痉挛、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炎症等因素刺激椎动脉而导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较常见.近年来,作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2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弥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颈椎及肩背部软组织疲劳性损伤,导致颈椎节段性失稳而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且发病趋势倾向年轻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当椎间盘变窄时,钩椎关节向外突出、刺激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产生扭曲、痉挛和受压使血流不足、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颅脑缺血各种症状,当椎间盘向前突出时椎前组织肿胀、刺激颈中交感神经节、引起血管反射性痉挛及植物神经紊乱症。  相似文献   

17.
王树安 《现代康复》1998,2(7):672-672
作自1995年至1997年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配合我院自制活血膏药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通过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观察56例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椎动脉血流流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减轻,颈椎活动时无明显不适,椎基底动脉血流较前加快,血液流变学较前好转。结论: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多见40~60岁的病人,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繁多,但不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当中,以综合治疗报道较多,且疗效优于单一的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手法及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及牵引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显效16例,有效2,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经统计学检验,X2=7.1,P<0.0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结合推拿及牵引的手法获得较佳疗效,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