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男孩从12岁开始滥用止咳药水,长达八年时间中,由于严重的钙流失,身高由最高时的1.72米萎缩到了1.60米。曾有一名广州的止咳水成瘾少年,把父亲给他买的十多万元的小轿车卖掉来买止咳水。在2014年4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喝药?嗑药?》,沈阳小伙喝咳嗽药水上瘾,三年花上百万元,甚至持刀抢钱去买药。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1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上的一个镜头深深震撼了观众:一名止咳水成瘾少年药瘾发作,在病床上扭曲翻转成一团,发出恐怖的号叫声……这位名叫强仔的男孩儿,从十二岁开始滥用止咳水,每天少则七八瓶,多则二十多瓶,每瓶120毫升,以平  相似文献   

3.
人类表现出的过度依赖某种药物且自身不能控制其对药物的摄取与寻觅的行为,即“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药物成瘾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脑机能的改变,脑内的多巴胺(DA)、阿片肽、γ-氨基丁酸能等系统都与药物成瘾有密切联系。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则是目前公认的与成瘾有关的最重要的脑区,多巴胺是奖赏机制的主要递质。人吸食某种成瘾物质后,大脑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相似文献   

4.
神经元重塑与海洛因成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于海洛因成瘾来讲,其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成瘾者由简单的用药发展到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为什么戒断后又很容易回到原有的强迫性用药状态?并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病人用药后的快感逐渐减轻的同时对药物的渴求可以保留或与日俱增。在导致成瘾的起初阶段,药物引起的奖赏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常见的依赖性药物中,可卡因成瘾的治疗是成瘾医学中的一个研究难题。传统上可卡因成瘾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可卡因受体拮抗剂药物或以减轻病人对可卡因渴求并减轻停用可卡因后戒断症状的药物研究上,但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ndry领导的...  相似文献   

6.
李华  王丽  秦星 《河北医药》2011,33(17):2662-2664
成瘾研究关键在于了解滥用药物如何改变大脑并引起具有成瘾特征的异常行为的复杂途径。该领域的关键挑战之一是认定在大脑中,药物诱导的相对稳定的改变以解释那些持续存在的行为异常。例如,对药物成瘾的人在戒除药物若干年后,仍可能存在高风险的复吸。这些异常行为的稳定性提示,  相似文献   

7.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虽然研究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但由于脑区结构功能错综复杂、药物成瘾牵涉到多个系统及递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药物成瘾的根本性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药物成瘾过程中影响到多种神经激素水平,神经激素对于药物成瘾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近年来相关文献对于药物成瘾与神经激素相关性进行综合阐述,希望为进一步了解药物成瘾的机制和药物成瘾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常见药物成瘾与滥用的分析及中毒救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晶 《中国药业》2009,18(21):59-60
不合理使用精神药物可产生许多问题,常见的有药物成瘾和药物滥用。近年来,导致药物成瘾和药物滥用的常见精神药物有阿片类药物、苯二氮革类药物、苯丙胺、苯环己哌啶、氯胺酮、γ-羟基丁酸盐。该文对这6种精神药物成瘾及滥用的诊断与中毒救治进行了分析,对于临床合理应用精神药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药物成瘾是人们使用一些具有特殊神经精神毒性的药物后,脑组织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慢性、复发性脑疾病。药物成瘾同时具有失去控制的用药意愿或强迫性觅药以及用药不顾及后果的行为特征。然而,并非所有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的人都成为了成瘾者。有研究统计表明,首次使用可卡因就成瘾的人不超过使用该药物总人数的16%。因此,药物成瘾是一个由可控制的用药行为逐渐过渡到强迫性用药模  相似文献   

10.
闫明 《家庭医药》2014,(8):43-43
有患者曾咨询,服用某些止咳药后,再吃海鱼等海鲜,为何会出现皮肤潮红、头晕、心跳加快、荨麻疹等不适症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组胺引起的过敏。 组胺是引起过敏反应的重要物质。部分鱼类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在体内经酶的作用可形成组胺;另外,鱼类在存放过程中,也可能形成组氨酸。正常情况下,组胺以无活性的复合物储存,被释放的组胺会迅速被胃、肠和肝脏中的单胺氧化酶灭活。但一些药物会影响此过程,促进组胺释放,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和复方甘草片等。服这些药物后,再吃大量海鲜,就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25年的研究使我们对药物成瘾有了深入了解 ,据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药物依赖研究所 NIDA制定了药物成瘾治疗的 1 3项基本原则 ,并在其研究快报 NIDA Notes和因特网上公布 ,主要内容如下 :1 .任何一种单独的治疗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 ,与每个病人的问题和需求相对应的治疗环境、干预措施和配套服务非常重要。2 .治疗应该容易得到 ,若不能迅速容易地进入治疗程序 ,则原先愿意治疗的病人很容易流失。3.有效的治疗应该考虑患者多方面的问题 ,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滥用药物本身。对于患者的用药行为及相关的医学、心理学、社会、职业及法…  相似文献   

12.
miRNA对药物成瘾行为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miRNA调控药物成瘾行为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最近关于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机制对成瘾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作出归纳和总结。结果药物能诱导mi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而成瘾相关脑区中miRNA表达的改变则参与了对成瘾行为的调节。结论 miRNA调控药物成瘾行为的研究对于揭示药物滥用等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治疗慢性药物依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干预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随机抽取6个监区,调查抽样监区的在所犯罪青少年750名,通过自填问卷采集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704名男犯使用成瘾药物的影响因素。结果: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报告率为28.13%,初次使用成瘾药物的年龄为(13.66±2.53)岁。氯胺酮的尝试使用率及经常使用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入所前经常吸烟、有朋友使用成瘾物质、同伴影响抵抗问卷低得分的犯罪青少年,其成瘾药物使用率高;男犯的成瘾药物使用率在不同饮酒情况、有无朋友劝用成瘾物质的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8);入所前未与父母同住女犯的成瘾药物使用率(75.86%),高于入所前与父母同住女犯的使用率(40.00%)(P=0.019)。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朋友使用成瘾物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有无朋友劝用成瘾物质是影响男犯使用成瘾药物的主要因素。结论: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不容忽视,尤其是新型毒品的使用。应加强对入所前有吸烟和饮酒行为的犯罪青少年成瘾药物使用的干预,培养青少年的同伴影响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药物成瘾是人们使用一些具有特殊神经精神毒性的药物后,脑组织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慢性、复发性脑疾病。药物成瘾同时具有失去控制的用药意愿或强迫性觅药以及用药不顾及后果的行为特征。然而,并非所有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的人都成为了成瘾者。有研究统计表明,首次使用可卡因就成瘾的人不超过使用该药物总人数的16%。因此,药物成瘾是一个由可控制的用药行为逐渐过渡到强迫性用药模式的过程,而此过渡过程可能是由前额叶皮层(PFC)功能的异常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是指强迫性寻求药物和摄入药物的行为模式,它是由偶尔的用药过渡到强迫性用药的一个成瘾过程[1]。药物成瘾一般会产生用药后的满足感,撤药后的戒断症状,以及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无法控制的觅药行为[2]。而成瘾作为一种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的脑疾病,它会引起个体的认知、动机和情感变化[3]。基于对成瘾行为与情绪失调障碍之间重要关系的认识加深,当前以情绪为视角的成瘾行为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反复的药物暴露可引起脑环路产生神经适应性变化,导致强迫性觅药行为以及复吸。有许多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级联放大通路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奖赏环路的重塑,以及成瘾相关的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可塑性改变是药物成瘾的重要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与药物成瘾引起的神经适应性、奖赏效应和觅药行为的复吸直接相关。因此,该文就ERK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做系统的综述。药物成瘾中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理解药物成瘾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临床药物成瘾和复吸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复吸是药物依赖者戒断用药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因素的激发,重现渴求感受药物精神效应欲望而恢复用药行为。复吸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治疗药物成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各种方式的戒毒治疗其复吸率居高不下,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戒毒患者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5%以上,绝大多数药物滥用者陷入了戒断治疗-复吸-再治疗-再复吸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药物成瘾是世界上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认为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部疾病。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不顾后果地强迫性觅药行为;(2)极高的复发率。对药物成瘾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些影像学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它们能够直观地反映脑的功能情况,为了解药物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精神兴奋剂和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功能影像学研究作一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药物成瘾过程中所涉及的神经环路和脑区,对于神经递质、受体等的变化不做主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催产素被认为具有抗焦虑、抗应激、调节情绪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催产素神经元系统可作用于奖赏系统,进而延缓或者阻断药物滥用的发展。并且,药物滥用人群的催产素神经元系统会发生调节异常,进而导致成瘾的发展,这一机制在不同种类的药物成瘾中均已得到证实。本文就催产素对不同种类药物成瘾的可能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戒治药物成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药物成瘾患者缺乏对觅药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伴有以认知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不顾严重负性后果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compulsive drug-seeking and drug-taking behavior)。这些强迫症状往往出现在长期使用成瘾药物的患者中,即使在身体戒断症状消退后依然持久地存在,且与成瘾药物的复吸密切相关。因此,理想的药物成瘾模型不仅应造成动物的自主觅药行为及复吸,而且可再现长期使用成瘾药物后出现的强迫觅药冲动及认知功能损伤等核心症状。本文回顾近年有关药物成瘾强迫觅药模型建立及相关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提示不可抑制的觅药冲动、以及对惩罚的认知缺陷能够较好体现强迫性觅药伴随的认知功能的损伤,并且与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紊乱关联密切。强迫觅药行为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阐明将为理解人类成瘾行为的生物学本质、开发有效治疗成瘾的新药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