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4--2008年在本院出生的165例先心病患儿和同期出生的202例健康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先心病的类型,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室间隔缺损87例,占52.7%,房间隔缺损17例,占10.3%,各类复杂先心痛共占29.7%,以完全性大血管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洛四联症.孕早期感冒服药、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高龄产妇(>35岁)、曾接触杀虫剂或类似药、母亲孕前或孕早期饮酒史、主被动吸烟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早期接触室内装修物及油漆、先兆流产并服药及病毒感染均是先心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产后诊断水平.以早期防治先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为病例组,无先心病的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亲生父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对所有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先心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本院新生儿科共收治3682例患儿,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39例。139例先心病患儿以室间隔缺损为主(34.5%),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4.4%)、房间隔缺损(10.8%)和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0.1%)。母亲孕前及孕早期糖尿病(OR=7.321)、孕早期服用抗生素(OR=6.996)、孕早期被动吸烟(OR=4.948)、先心病家族史(OR=3.252)和孕早期上呼吸道感染(OR=3.461)均是先心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产后诊断水平,以早期防治先心病,从而有效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生长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落后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Z评分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心脏手术的354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及非营养不良组,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对造成生长发育落后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54例中低体重患儿108例(30.5%),经多元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OR=3.844,P=0.001)、肺动脉高压(OR=5.702,P=0.000)、肺炎(OR=2.161,P=0.005)与其显著相关;生长迟缓患儿62例(17.5%),经多元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OR=4.137,P=0.000)、肺动脉高压(OR=2.352,P=0.047)、肺炎(OR=3.417.P=0.000)与其显著相关;消瘦患儿95例(26.8%),经多元回归分析,肺动脉高压(OR=2.747,P=0.001)与其显著相关.结论 低出生体重、肺动脉高压、肺炎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生长发育可产生显著影响;是否紫绀与小婴儿营养不良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致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诊断明确的37例CDH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利用非条件多元回归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7例患儿中有29例进行了手术,其中CDH总病死率为32.4%(12/37),手术病死率为13.8% (4/29).存活组(25例)与死亡组(12例)间,在出生体重[(3.12±0.41)kg vs (2.66±0.65) kg]、住院年龄[(135.14 ±209.71)h vs (6.67 ±7.79)h]、住院时间[(16.52±6.23)d vs (1.25 ±1.38)d]、氧合指数[(239.55±115.95) mmHg vs (96.10±59.18) mmHg,1 mmHg=0.133 kPa]、早期产前诊断(3例vs 6例)、右侧膈疝(1例vs 4例)、心脏畸形(2例vs 6例)和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例vs 7例)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CDH的死亡危险因素分别为产前诊断(OR=20.97,95% CI 1.60~ 275.78),低氧合指数(OR=18.12,95% CI 0.80 ~ 123.12)和心脏畸形(OR=22.0,95%CI 1.46~332.32).结论 CDH有较高的病死率,死亡危险因素为产前诊断、低氧合指数和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CHD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搜集2001~2016年研究中国新生儿CHD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按照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敏感性分析采用不同模型分析同一资料,采用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2 930例,对照组4 952例。Meta分析显示中国新生儿CHD主要危险因素为:孕母高龄(OR=2.649,95%CI:1.675~4.189)、感冒或发烧(OR=4.558,95%CI:2.901~7.162)、孕早期用药(OR=3.961,95%CI:2.816~5.573)、被动吸烟(OR=2.766,95%CI:1.982~3.859)、不良生育史(OR=2.992,95%CI:1.529~5.856)、接触噪声(OR=3.030,95%CI:1.476~6.217)、受到辐射(OR=2.363,95%CI:1.212~4.607)、居室新装修(OR=4.979,95%CI:3.240~7.653)、孕期糖尿病(OR=5.090,95%CI:3.132~8.274)、饲养宠物(OR=2.048,95%CI:1.385~3.029)。结论孕母高龄、感冒或发烧、孕早期用药、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噪声、受到辐射、居室新装修、孕期糖尿病、饲养宠物可能增加新生儿CH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2001 ~ 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并采用Stata Version 11.0(Stata Corporation;College Station,TX)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40篇,中文文献23篇,英文文献17篇.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有家族遗传史:3.37;精神刺激:2.93;孕早期感冒:2.57;父亲嗜酒:2.47;孕期接触不良化学物:2.38;噪音污染:2.36;不良生育史:2.16;孕期服药:2.07;父亲职业接触不良物质:1.65;孕期吸烟:1.58;孕妇年龄偏大:1.30;孕期饮酒:1.17.结论 家族遗传史、精神刺激、孕早期感冒、孕期接触不良化学物、噪音污染、不良生育史、孕期服药、孕期吸烟、孕妇年龄偏大和父亲嗜酒、父亲职业接触不良物质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孕期饮酒尚不能认为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CEA)合并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13年收治并手术的CEA合并简单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术后并发症等,并比较存活和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儿纳入最终研究,存活67例,死亡8例,病死率10.67%。死亡及存活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入院日龄,手术日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手术当天、痊愈出院/死亡前最近的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患儿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0%,P=0.000;50%、1.5%,P=0.000)。结论 CEA合并简单CDH患儿死亡可能与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5年5月- 2010年8月54例CHD患儿.男31例,女23例;胎龄30~41周;出生体质量1200~3920g.分析CHD患儿的病理类型、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情况.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其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四腔心(胸骨旁、心尖、剑突下),必要时胸骨上窝探查其主动脉弓,证实其心血管畸形存在.结果 新生儿非发绀型CHD占75.93%,发绀型占24.07%;非发绀型CHD中病理类型共有8种,其中以ASD、PDA和VSD居多;发绀型CHD病理类型有7种,以大动脉转位和法洛四联症较多.临床表现以发绀、呼吸急促、心脏杂音等最为常见.早产儿发绀型CHD发生率为62.50%,足月儿为7.8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CH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对可疑病例应引起重视,结合辅助检查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时期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主要包括肺循环依赖动脉导管供血的先心病(肺动脉闭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闭锁、Ebstein畸形)、体循环依赖动脉导管供血的先心病(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主动脉弓离断、重症主动脉瓣狭窄)、其他先心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极重型法洛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动脉干).本文重点介绍这些疾病救治方面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机械通气。拔管失败将导致生理状态不稳定 ,推迟停止机械通气的时间。目的研究导致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管失败的发生率、病因和危险因素。对象  1998年 1月~ 1999年 7月克利夫兰儿童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年满 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测量与统计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表法。拔管后 2 4h内复插视为拔管失败。收集研究对象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应指标。对每个研究对象的多个非独立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法评价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 ,P <0 0 5为入选评估模型的标准。优势比 (estimatedoddsratio,EOR)以 95 %可信区间表示 ,最终模型的预见性以患者手术特点曲线下的面积判定。结果  2 12名 3岁幼儿实施了 2 30次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1例幼儿 (5 2 % )于围术期死亡 ,2 0 2例幼儿接受了 2 19次手术。 2 5 9% (5 1/ 197)、5 1 8% (10 2 / 197)和 72 6 % (14 3/ 197)的患儿分别于 12、2 4和 4 8h成功拔管。 2 2例首次拔管失败者 ,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 6 7 8h (2 4~ 335 5h) ,其中 5例第 2次拔管亦失败 ,平均拔管时间 189 5h (115 8~ 6 0 2 5h)。拔管失败的早期原因为心功能障碍 (n =6 )、肺疾病 (n =6 )、气道水肿 (n =3)。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为肺高压 (EOR =38 7,95 %CI2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肺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嗣术期肺炎临床特征,提高该类型肺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体重≤5 kg和/或年龄≤3个月病例309例,其中男196例,女11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206例,房间隔缺损126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1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0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37例,肺动脉闭锁11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9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7例,主动脉弓离断5例,右室双出口5例.根据术前、术后呼吸道症状、体温、氧合指数、血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等诊断肺炎.结果 全组围术期肺炎患病率58.9%(182/309),总病死率7.1%(13/182),机械通气(47.44±38.0)h,术后ICU(5.2±4.1)d.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儿、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史、肺高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阻断>60 min、延迟关胸、术后低氧、肺不张、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二次气管插管、插管>4 d等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新生儿小婴儿围术期肺炎患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术前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尽早手术,术后早期诊断,加强综合防治,并发心衰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组成、手术必要性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心脏监护室.结果 本组51例中,术后成功出院47例(92.2%),死亡4例,病死率为7.8%.其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死亡1例,死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肺动脉闭锁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恶性心律失常;Taussig-Bing畸形死亡1例,死因为心力衰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三尖瓣闭锁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根治手术是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手术方式,延迟关胸、体外膜肺氧和、腹膜透析等治疗的应用,可以减少危重心脏病新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因素复杂,以往多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研究,该文以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7种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加法模型理论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妊高征、窒息、宫内窘迫、小于胎龄儿、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剥、多胎妊娠、低出生体重等9个因素有显著性意义(P<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OR=7. 8255)、胎膜早破(OR=2. 7007)、妊高征(OR=2. 8313)、早产(OR=7. 7394)、低出生体重(OR=7. 4803)为红细胞增多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与宫内窘迫、早产与小于胎龄儿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交互指数大于1)。结论:该病的发生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有关,多个危险因素并存亦加大了该病发生的可能性,临床上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T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左向右分流(分流直径≥2 mm)先心病伴TR和不伴TR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心腔内径大小、TR最大反流速度、瓣膜反流程度、肺动脉估测压力变化,分析与TR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R组中宫内窘迫、娩出窒息、X线胸片显示心影饱满或增大、心胸比大于0.6、心力衰竭、缺氧心肌损害、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前5项因素使TR发生的危险分别增加了3.6、9.3、4.7、3.6、7.5倍.TR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心房明显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52例中,轻度反流3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平均反流速度(2.98±0.65)m/s.TR患儿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心室(包括导管)水平分流>心房水平分流(P<0.05).对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T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发生TR时,表明已存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是形成TR的主要因素,宫内窘迫、娩出窒息、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也是形成TR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