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误诊率较高,常见于中颅窝底及鞍旁海绵窦区 ,与硬脑膜关系密切,手术中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术前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我院在1998—2009年共收治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25例,其中误诊8例,误诊率32%,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PJ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结合文献资料报道.结果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则类似肿瘤性病变.CT表现1例正常,1例考虑为颈内动脉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瘸.MRI 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前考虑脑膜瘤可能,海绵状血管瘤或其他性质病变待排.结论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各具形态及影像学特点.MRI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69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行尿素注射治疗,其中肿瘤类海绵状血管瘤618例,血管畸形类海绵状血管瘤251例,平均随访2年6个月.结果:618例肿瘤类海绵状血管瘤中546例治愈,70例有效,2例无效;251例血管畸形类海绵状血管瘤中35例治愈,203例有效,13例无效.结论:本疗...  相似文献   

4.
汪阳  洪涛  王淳良 《中国医药》2010,5(3):250-252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切除的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均全切除,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患者新出现外展神经麻痹,5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基本恢复。1例患者术前呼吸机辅助呼吸2个月,术后呼吸无恢复,半年后死于肺部感染。5例患者术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平均4.6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符合手术指征的,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全切,愈后良好。对于脑干深部或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保守治疗。放疗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不肯定,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平阳霉素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2月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瘤120例,7~14d注射1次。结果:治愈118例,治愈率为98.33%。无效2例。结论: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可作为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病变,1998~2003年,我科采用抗肿瘤药平阳霉素治疗76例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本科门诊76例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性37例、女性39例;年龄2月~13岁。血管瘤面积1·0cm×0·8cm~5·2cm×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特点,为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资料,归纳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不同加权图像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6例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肌组织内,其中4例邻近膝关节,T2WI示肿块在高信号中夹杂点片状低信号,肿块靠近关节腔侧见低信号边缘,肿瘤与肌肉组织分界不清晰,邻近肌肉的肌纤维显示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肿瘤显示高低混杂信号,T1WI上为高低混杂信号。结论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扫描上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点,MRI扫描能够为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78例采取局麻下经结膜入路手术治疗,102例采用外侧开眶术治疗。术后所有病例眼球突出消失,5例眼球外展运动部分受限,其余眼球运动均正常,术后视力改善132例;眼底视乳头色淡7例。无1例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外眦畸形、暴露性角膜炎、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基本可定性及定位诊断,手术治疗后积极预防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炜  马德强  徐强 《天津医药》2000,28(1):55-56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病率为0.4%~0.7%。随着B超、CT等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本病的检出率日渐增高。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往往无症状,对较大的有临床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则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6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1例中男25例,女36例,年龄31~57岁。  相似文献   

10.
常英霞 《河北医药》2001,23(7):546-546
我科自 1997年以来 ,采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1~ 5岁 ,平均2 .5岁 ;右眼 18例 ,左眼 14例 ;毛细血管瘤 2 6例 ,海绵状血管瘤 6例。1.2 治疗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 ,局部皮肤用 75 %酒精消毒后 ,用 2 .5ml或 5ml注射器抽取康宁克通A(丙酮缩去炎舒松 ) 2 0~ 40mg和地塞米松 2~ 4mg ,经皮肤直接注入血管瘤内及其周围 ,注射后用棉球压迫进针部位 3~ 5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4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胸段,卵圆形或梭形,2例见笔尖征,2例见钳夹征, 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3例沿一侧椎间孔向外生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采用GE Signa HDx 1.5T超导双梯度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颅脑扫描序列中SWI序列和DWI序列对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再运用AW-44工作站对SWI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比较SWI序列和DWI序列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单发20例,多发5例,其中1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SWI序列检出205个病灶,DWI序列检出74个病灶,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检出率优于DWI序列。结论 MRI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DWI序列和SWI序列相结合,能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且SWI序列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护理病例,3例镜下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结果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例,同术前2例,无加重病例。随访5~42个月,4例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改善,无再次出血病例。结论在传统西医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娴熟的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唇部血管瘤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7月~2004年5月共行保留皮肤(黏膜)的唇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13例,术后1个月后行同位素Sr^90照射2~3疗程。结果13例病人随访3~12个月,血管瘤均未见复发,唇部形态自然。结论保留皮肤(黏膜)的唇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经对唇部残留血管瘤同位素治疗,可达到既能使唇部血管瘤根治又能保留唇部自然外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钟阳 《淮海医药》2006,24(5):356-358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特点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5年7月收治的1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术后3例脊髓功能改善,2例轻度改善,7例与术前无变化,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充分了解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掌握适宜的手术时机,以及娴熟的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使该类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病,以婴幼儿为多见。我院自1981~1986年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小儿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瘸12例,经随访全部治愈,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个月~1岁11例,3岁1何。血管瘤多  相似文献   

1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4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叶云文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血管之间无脑组织,属真性血管瘤,对血管造影和CT扫描均不敏感,MRI应用后,提高了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我院于1995年3~8月收治4例,特报告如下。一、病例介绍例1,女,43岁。主诉右侧肢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本组15例海绵状血管瘤,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4例。15例全部行MR、CT扫描。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为低信号环围绕的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团块,呈稍长T1信号影,T2WI为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的高密度区,6例可见钙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比较有特异性,综合MRI、CT和所见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其尸检发现率明显高于活体表现。部分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合并严重出血和休克,死亡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我们应用介入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5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4月收治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8-65岁。单发性4例,多发性ZI例,瘤体直径3-6 cm。 25例均有右上腹疼痛、饱胀等症状,且均经彩色B超和CT检查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1.2 设备与材料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和CT表现以及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例,脑内型患者23例,12例患者行CT及CT增强检查,18例患者行MRI检查,5例患者行MRA检查。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约75%为单发,病灶无明显的占位效应,病灶周围一般无水肿,较大者可见轻度水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低信号环绕的混杂信号团块影,形似桑葚状。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以中颅窝最多见,也可位于小脑幕,大脑凸面等,MRI呈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形似哑铃,很少合并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特异性MRI表现,结合CT和MRA检查,可明确诊断;脑外型较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