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及ABCA1、ABCG1和SR-B1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包括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巨噬化培养,应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ATP结合盒受体A1(ABCA1)、ATP结合盒受体G1(ABCG1)和清道夫受体B1(SR-B1)的mRNA及蛋白表达。以5%自身血清及标准血清为接受体测定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 结果ABCG1在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BCA1与SR-B1的表达在各组间无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BCG1的mRNA表达与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呈显著正相关(r=0.552,r=0.63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功能明显降低,与ABCG1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2.
Japanese MS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examin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HLA-DRB1, -DQA1, -DQB1, -DPA1 and -DPB1 alleles using in vitro amplification of genomic DNA and probing with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equency of the examined alleles was observed among the two group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Norwegian MS patients, where an association to a combination of certain DQA1 and DQB1 alleles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1ti1ocu1ar cystic rena1 ce11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CR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6~68岁(平均55.6岁)。影像学检查均示多囊性占位,边界清楚。眼观: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多房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检:肿瘤囊内壁被覆单层透明细胞、复层上皮或上皮缺如,囊内成分大部分流失,纤维性囊壁或囊腔间隔中见灶状透明细胞,呈Ⅰ级细胞核,其为形态学诊断线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D10、vimentin、EM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18例患者平均随访43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预后良好。结论 MC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需与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及良性肾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1uorouraci1,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潜在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含有72例结直肠癌、56例癌旁远端切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 thymidy1ate synthetase,TS)、胸苷酸磷酸化酶( thymidine phosphory1ase, TP)、二氢嘧啶脱氢酶( 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两种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S表达水平低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 P=0.876);其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3);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P=0.027)。结直肠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31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09);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P=0.040)。结直肠癌组织中DPD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071);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29);DPD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11)。结论在以5-FU为基础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TS、TP、DPD可以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TS表达与临床分期密不可分,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TP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通路是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通路,通路中的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human 8-oxoguanine glycosylase,hOGG1),人类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MutY homolog(MUTY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BER通路中重要的酶和蛋白质的功能,导致修复障碍,最终引起癌症发生.DNA损伤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肺癌易感性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BER通路基因hOGG1Ser326Cys,XRCC1 Arg194Trp,XRCC1 Arg280His,XRCC1 Arg399Gln,XRCC1-77T>C和MUTYHHis324Gln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进行汇总,并探讨了多项研究对BE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肺癌亚型的关系以及与吸烟之间关系.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受多因素影响,其相关性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Nuclear Distribution Factor E Homolog 1 (NDE1) and NDE-Like 1 (NDEL1) are highly homologous mammalian proteins. However, whereas NDEL1 is well studied, there is remarkably little known about NDE1. We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isoforms of both NDE1 and NDEL1 in the brain, showing that NDE1 binds directly to multiple isoforms of 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 (DISC1), and to itself. We also show that NDE1 can complex with NDEL1. Together these results predict a high degree of complexity of DISC1-mediated regulation of neuron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7.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通路是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通路,通路中的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human 8-oxoguanine glycosylase,hOGG1),人类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MutY homolog(MUTY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BER通路中重要的酶和蛋白质的功能,导致修复障碍,最终引起癌症发生.DNA损伤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肺癌易感性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BER通路基因hOGG1Ser326Cys,XRCC1 Arg194Trp,XRCC1 Arg280His,XRCC1 Arg399Gln,XRCC1-77T>C和MUTYHHis324Gln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进行汇总,并探讨了多项研究对BE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肺癌亚型的关系以及与吸烟之间关系.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受多因素影响,其相关性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深圳市2008-2009年分离到的H1N1季节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的耐药性进行监测.方法 根据原始临床样本的采集时间,按周抽取了55株2008-2009年分离到的H1N1季节性流感病毒,对其NA片段进行全长测序,选取WHO推荐的疫苗株和部分国内外分离到的H1N1季节性流感病毒作为参考株,运用Mega3.1软件进行种系发生树的构建、耐药相关位点及糖基化位点的分析.结果 对NA片段的序列分析发现2008年有2株(7.1%)出现了H275Y突变,但是2009年则有25株(92.6%)出现了该突变.提示H275Y达菲耐药突变株成为了2009年深圳市社区传播的优势株.同时还发现了一株Q136K变异株,显示对乐感清出现耐药.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275Y变异成为了毒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分布的主要依据.所有的深圳株NA片段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序列保守.结论 大量H275Y达菲耐药株的出现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密切关注流感病毒的耐药进展,进一步加强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neuraminidase(NA) inhibitor resistance of seasonal H1N1 influenza A viruses isolated in Shenzhen during 2008 to 2009. Methods The NA gene of these viruses were sequenc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s was performed with Mega3. 1 software. Results In 2008, most isolates of the seasonal H1 N1 virus were susceptible to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but the H275Y mutation in the neuraminidase gene region associated with high-level oseltamivir resistance had been detected in 92.6% of the strains isolated in 2009. Furthermore, a strain with Q136K was found, which showed the resistance to Zanamivir. Conclusion In the light of emerging resistance, close monitor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dynamics of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influenza virus should be a priority.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及部分生化项目检测对于H1N1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简称"甲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1N1甲流患者(包括4例重症甲流死亡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用电发光免疫分析、全自动临床化学分析检测H1N1甲流患者心肌标志物及常规生化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型H1N1感染者在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Musashi1发挥功能的 RRM1结构域进行结晶,得到可用来衍射的蛋白晶体,为之后的结构解析打基础。方法 通过构建Musashi1RRM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中表达、纯化高纯度的蛋白质,通过筛选结晶体条件得到蛋白晶体。结果 通过系统筛选和优化晶体生长条件得到了蛋白晶体。结论 Musashi1 RRM1的蛋白晶体质量较好,满足蛋白晶体衍射和数据收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1995-2007年深圳市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基因特性.方法 选取在该期间分离培养到的64株H1N1流感病毒,对其进行HA片段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用Simmonic软件和Mega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H1N1流感毒株在进化树上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分枝.部分2005-2006年毒株与2001年毒株在同一分枝上.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部分WHO所推荐的疫苗株在时间上滞后于深圳株.深圳H1N1株的4个抗原决定簇及受体结合位点均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除1995年外其余年份的毒株均在137位上发生了氨基酸的缺失.结论 1995-2007年深圳市H1N1毒株氨基酸的变异主要集中在抗原决定簇及受体结合部位.并且抗原决定簇的变异活跃区域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12.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家族性遗传和散发性病例两大类。由于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明,治疗十分困难。但发病率高,拥有广阔的治疗前景,所以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现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已经定位出一些致病座位(locus),克隆出一个致病基因,并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将结合汉族人群中相关病例对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动物源性和人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的特征,以探讨动物源性和人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下载禽(鸟)源、猪源、人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使用Clustal W2.0生物学软件比较上述血凝素氨基酸序列,并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树.结果 2009年分离的人源性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非常高,达到了99%~100%,而2009年分离的人源性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和禽(鸟)源,猪源的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非常低,只有77%~90%(只有猪源ABW36355和2009年分离的人源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余同源性为77%~83%);蛋白生物进化树表明禽源(鸟)、猪源、人源的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明显分为3个大的分支.2009年分离的人源性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ADA71154除外)与疫情前分离得到的人源的血凝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低(79%~80%),并且进化树分为3个分支.结论 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病毒的血凝素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非常高,而和猪、禽(鸟)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非常低,从这一层面上来讲,目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的基因并不是猪源和禽源,和疫情前人源的血凝素比对的结果也表明,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并不是直接源于2009年以前的人源流感H1N1病毒,而应该是另有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YP1A1基因1462V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9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CYP1A1基因I462V多态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病风险的关...  相似文献   

15.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OIⅠ,MIM#166200;OIⅡ,MIM#166210;OIⅢ,MIM#259420;OIⅣ,MIM#166220)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遗传病,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10000。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脆性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听力下降等。90%以上的OI患者具有Ⅰ型胶原基因(COL1A1,COL1A2)突变,尤以COL1A1基因突变为主。Ⅰ型胶原基因突变的位点与OI临床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就Ⅰ型胶原基因突变与O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s)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能被氧化的胆固醇衍生物结合并激活,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XRs在人体的代谢和炎症中都有重要作用.现从获得性免疫反应中LXRs通过调控胞膜的重要组成物质-胆固醇胞内水平,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的方向,在硫转移酶2B-肝X受体-膜转运体G1(SULT2B1- LXR- ABCG1)轴线上探讨LXRs对获得性免疫的调节作用,以及LXRs对神经元衍生孤核受体(NOR-1)的调控作用,以进一步认识LXRs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DOG1和WISP-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124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GIST,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了DOG1和WISP-1蛋白在124例GIST中的表达情况,并与非GIST进行对照研究;应用χ2检验及Spearmen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4例GIST中DOG1的阳性表达率为96%(119/124),CD117的阳性变表达率为91.0%(111/124),两者在GIST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T与非GIST中DOG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病例中WISP-1阳性率为80.6%(100/124),其中极低风险性、低风险性、中风险性和高风险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9)、66.7%(26/39)、86.9%(17/20)和95.0%(38/40),其阳性表达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风险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01);GIST与非GIST 中WISP-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G1是GIST中一个敏感又特异的标记物,与CD117联用能提高GIST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可将其作为鉴别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一线抗体;WISP-1的表达可能和GIST恶性进程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估GIST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信号转导增殖相关基因1(Sipa1)是转移效率修饰基因Mtes1的候选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黏附能力,维持细胞形态,达到调节肿瘤转移的作用.本文就Sipa1基因的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壮族人群精细胞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少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对75名壮族少精不育患者及36名健康男性精细胞GSTT1和GSTM1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探讨该基因对少精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GSTM1基因及GSTM1+GSTT1组合的缺失型基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人群精细胞GSTM1基因和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男性少精症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