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球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3例,其中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伴有肺结核和8例病变同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治疗随访确诊胸膜结核球的X线平片表现,其中CT检查18例和MRI检查6例。结果23例中X线胸部平片呈圆形9个,椭圆形6个,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检查18例,胸膜病灶形态为乳头状6例,卵圆形11例,1例形状不规则。CT平扫呈等密度11例,稍高密度5例,混杂密度2例。病灶边界清楚13例,部分模糊5例。6例MRI检查的病例形态为乳头状形4例,卵圆形2例。其中病灶表现为T1WI上呈略低信号,T2WI上中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增强2例;病灶表现T1WI上呈低、等信号,T2WI上略高或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呈薄壁环形强化4例。结论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的首选方法,而该病CT及MRI检查的表现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12例行CT检查(增强9例),4例行MRI检查(增强1例,4例均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1例,腹壁型3例,腹内型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略低软组织密度,边界不清;X线平片、CT骨骼病变显示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病灶内有小梁形成,呈肥皂泡样,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常见不规则骨嵴,大多可见无钙化、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MRI T1 WI上呈等、稍低混杂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 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CT、MR无强化.结论 DF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病变的整体形态,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骨质的破坏特点;T1 WI均呈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合信号,大部呈不均轻度强化,局部呈渐进性延迟强;T1WI、T2 WI示病变中斑点状及条带状低信号,MRI、CT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表现.因此,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多数韧带性纤维瘤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梅毒的颅脑MRI改变,提高对梅毒MRI表现的认识能力.方法 搜集临床与血液学检查证实为梅毒患者,采用1.5 TMR进行颅脑MRI检查,分析其中5例累及颅脑的MRI表现.结果 颅脑MR表现伴有多发梗死灶,大小不一,可累及皮层;T1WI呈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增强后可有不规则强化.结论 梅毒检查以实验室检查为主;MRI无特异性改变,但可以显示其病变范围,出现影像学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现及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1例血清和脑脊液密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另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梅毒树胶样肿。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1例脑实质性梅毒表现为右侧颞叶内侧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DWI及FLAIR呈高信号。1例脊髓树胶样肿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并与背侧脊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种多样,对其的认识很重要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买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和MRI脑部影像学表现。结果:TSC脑部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①室管膜下结节(12例),CT 上表现为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MRI上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1例,T1WI 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4例;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9例),其CT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灶3例、低密度灶6例,MRI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9例;③脑白质异常(6例),CT上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灶4例,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6例。5例行MRI增强扫描,示室管膜下结节呈中等强化,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异常信号均未见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好显示结节性硬化脑部改变,CT对显示钙化结节较敏感,MRI对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改变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9例进行CT检查(增强7例),9例行MRI检查(增强8例),2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中共检出25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8个,腹壁型4个,腹内型2个,骶骨1个;17个病灶形态不规则,8个呈椭圆形。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与肌肉信号相比,MR T1WI上呈等信号7个,稍低信号6个;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9个,2个呈混杂信号,1个呈低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增强扫描10例均呈中等以上强化。结论 DF的CT和MRI特征较明显,对多数病变术前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肾脏恶性肿瘤的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肾脏恶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 ,其中 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术前MR诊断正确的 13例 ,2例分别误诊为肾周陈旧性血肿、肾血管源性肿瘤。 12例为肾细胞癌 ,3例为肾移行细胞癌。病变大多边缘光整 ,有完整包膜 ,T1 WI为等或低信号 ,T2 WI大多为高信号 ,仅 1例T2 WI为低信号 ,若伴囊变者为混杂信号。病变强化无明显特征 ,仅有 1例肾盂癌明显强化 ,不符合其常见的乏血管特征。 1例肾上盏的 2cm× 2cm的肿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漏诊 ,MR信号特征可鉴别之。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的技术特点 ,在诊断肾脏恶性肿瘤中 ,对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范围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8例行MR T1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3例病灶均为低密度,其中9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9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有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门静脉期11例病灶呈相对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3例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MR T1WI上5例病灶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T2WI上5例病灶为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MRI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为相对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2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结论 CT和MRI可显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I。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T)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T 14例(14例均行CT检查,其中9例行MR检查),分析病灶的CT、MRI表现,探讨形成影像表现的病例基础.结果 PHNET呈单发(8例)或多发结节(5例),弥漫性全肝分布1例.CT平扫呈低密度,1例可见液-液平面病理为内部出血;动脉期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1例呈弥漫性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减低.MRI呈长T1长T2信号,出血呈短T1短T2信号,强化形式与CT相同.随病理分级的提高,病灶由G1单发实性-G2实性或囊实性-G3弥漫性分布或出现肝内转移.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扩散受限改变.结论 CT、MRI能够显示出PHNET的影像学特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CT、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FNH(6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磁共振特异性对比剂Resovist证实)的CT、MRI表现和术前或穿刺前诊断.结果: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3个病灶.10个病灶呈稍低密度,其中7个T1WI为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3个病灶T1WI和T2WI为稍高信号;1个病灶为等密度和等信号;CT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期轻度增强或无增强;MRI的增强方式与CT相似,但10个病灶存在明显的延迟增强.7个病灶检出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无增强、延迟期轻至中度增强.8例单发病灶均正确诊断为FNH.结论:CT和MRI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15例CCPRCC患者CT及MRI影像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与肾皮质之间平扫CT值、ADC值差异.结果 15例均为单发,边界清晰,大小为(3.1±1.9) cm.13例为实性肿瘤,其中11例伴囊变,2例为囊性肿瘤.4例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  相似文献   

1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做过MRI检查,仅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有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 T1WI上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T2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6个病灶有强化,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 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典型PA 13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位于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7例、右侧大脑半球2例.病变大小2.3cm×2.0cm×2.7cm~4.5cm×4.8cm×5.6cm.实性病变3例,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长信号或长信号中见少量短信号的混杂信号,CT及MRI增强后均表现为均质或不均质明显增强,其中2例病灶中心见少量无增强的低信号区,1例CT平扫见钙化灶.囊实性10例,MRI平扫显示肿瘤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3例见明显增强壁结节,2例病变呈多房性,增强后分隔明显增强,其中1例见短T1、长T2出血灶 .结论:脑内PA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长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9例。结果单骨型20例,其中股骨11例,胫骨4例,肱骨3例,尺骨及腓骨各1例;多骨型1例,同时累及同侧股骨及胫骨。CT表现呈磨玻璃样改变11例,囊状膨胀透亮改变8例,丝瓜络样改变2例。对照CT,呈磨玻璃样改变时MRI上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稍高信号;呈囊状膨胀透亮改变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高信号;呈丝瓜络样改变时,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同程度边缘或片状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可显示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变范围及细节等,MRI有助于反映病变组织成分,CT结合MRI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和MSCT征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MSCT征象,以提高对FNH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MSCT检查,且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内。结果:12例为肝内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2个)病灶。病灶中79%(11/14)MRI平扫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21%(3/14)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所有病灶(14/14)MS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同时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时MRI中79%(11/14)、MSCT中57%(8/14)见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MRI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动态增强中,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比率MRI为100%(14/14)、MSCT为93%(13/14);病灶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的血管影MRI为14%(2/14)、MSCT为43%(6/14);病灶周边假包膜MRI为21%(3/14)、MSCT为7%(1/14);所有病灶均表现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MRI为82%(9/11)、MSCT为63%(5/8)。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和MSCT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对其中央瘢痕病理特征的显示优于MSCT,MSCT则在病灶周边或中央增粗、扭曲血管病理特征的显示上优于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