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下 ,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结果 4 0例肺转移癌患者 80个病灶接受了氩氦刀治疗。 5 1个直径≤ 4cm肺内肿块 ,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 98 9% ,显效率可达 10 0 0 % ,而 2 9例直径 >4cm的肿块 ,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 87 0 % ,显效率达 86 2 % ,表明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局部疗效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 ,无 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 ,4 6 8%患者术后有少量咯血 ,2 5 8%有气胸 ,19 4 %有胸腔积液 ,19 4 %术后咳嗽加剧 ,16 1%有发热。术后 1周 6 7 7%的瘤体呈空洞样改变 ,体积增大 ;术后 1月瘤体缩小 ,11 1%病灶完全吸收 ,2 2 2 %还有空洞样改变。 3月后 ,瘤体进一步缩小 ,9 5 %的病灶 (<3cm)完成吸收。绝大多数密度变低 ,仅有 19%呈空洞样改变。 6月以后 ,瘤体变化不大。随访 15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5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 ,氩氦刀术后 6个月生存率为 6 6 % ,15个月为 5 0 %。结论 氩氦刀比较安全 ,疗效可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37例肺癌患者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 2 78次 ,治疗病灶 30 7个。术中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等的变化 ;术后 5~ 10min再次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扫描 ,以观察冰球大小及有无气胸等并发症。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复查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扫描、正电子发射扫描及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动态观察肿瘤的变化。结果 12 4个病灶肺内肿块直径≤ 4cm者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 96 7% ,显效率可达 97 1% ;183个病灶肿块直径 >4cm者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 79 6 % ,显效率达 6 0 7% ,表明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局部疗效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 ,仅有约 2 5 9%的患者有一过性轻度血压升高 ,无 1例术中死亡 ;术后并发症较少 ,仅38 1%患者少量咯血 ,35 3%发热 ,2 9 1%气胸和 6 1%胸腔积液等。术后 1周左右肿瘤增大 ,约 3/ 4可见空洞形成 ,正电子发射扫描亦显示肿瘤中央呈环状改变。术后 1月左右瘤体变小 ,部分缓解 +完全缓解达6 4 % ,空洞减少 (占 38% ) ,正电子发射扫描显示瘤体异常放射性聚集减少 ,靶 /本比值降低。 3月左右 ,部分缓解 +完全缓解达 6 1.4 % ,空洞更趋减少 (仅 2 1% )。 6~ 12月部分缓解 +完全缓解仍达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7例肾癌患者采用氩氦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7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皮肤冻伤、感染或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7例在冷冻治疗后1个月,CT显示病灶区内出现低密度坏死区,5例肿瘤大小无改变,2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特别是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肾癌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氩氦刀靶向冷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肿瘤的疗效。方法72例中晚期肝肿瘤,采用B超或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经皮穿刺肝肿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共计对117个病灶使用203把氩氦刀2次循环冷冻。结果氩氦超导低温靶向定位对肝肿瘤穿刺准确。冷冻术后有90.3%(65/72)的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快。应用18F-氟脱氧葡萄糖扫描显示肿瘤局部放射性浓聚影明显降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上可见肿瘤区域内有空泡样破坏,边界清楚,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值较冷冻前低。结论氩氦刀加综合治疗肝癌疗效明确,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少,安全、有效、微创,为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肝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但应强调的是氩氦刀仅仅是一种局部物理冷冻技术,应该结合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分析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对肺癌局部控制及生存曲线的影响。方法 219例ⅢB和Ⅳ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接受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组(118例)和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组(101例),评估治疗后近期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联合化疗组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单纯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组与联合化疗组患者氩氦靶向冷冻冰球覆盖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直径<4 cm患者较直径≥4 cm冷冻冰球覆盖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组术后3个月局部有效控制情况较单纯氩氦靶向冷冻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氩氦靶向冷冻与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1.48)个月和(20.00±2.21)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联合化疗组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诊断分期及术后局部控制情况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单纯氩氦冷冻治疗;肺癌分期较早、瘤体较小及近期局部控制较好者相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氩氦刀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2例较大的颅内肿瘤(胶质母细胞瘤7例,脑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最大径为5.5~12cm。)的治疗中,依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冷冻刀进行冷冻,在20s内达到-140℃左右,维持5min后快速复温达37℃。如此冷冻-复温重复进行2~3次。然后按冷冻范围切除肿瘤。术后常规放、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出血极少。3例胶质母细胞瘤和1例垦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第7个月(2例)、9个月、12个月复发,其中2例已死亡。其余8例已随访11~13个月,尚无复发迹象。结论 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氩氦刀进行冷冻处置,可以极大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延缓恶性肿瘤的复发。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CT引导配合氩氦刀治疗肺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在氩氦刀治疗肺癌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对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准确定位,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 本组22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完成氩氦刀冷冻治疗,共26处病灶;其中17处完全被冰球覆盖,9处病灶冰球覆盖80%以上.近期总有效率达100%.术后测量冷冻区的CT值较术前平均下降35~55 Hu.结论 应用CT影像引导氩氦刀治疗可准确确定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便选定进针角度和深度,使手术过程简化、安全.术后可实时观察冰球的大小,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皮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冷冻外科是医学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对肝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方法,具有安全、相对简单、损伤少、高效等优点,它不仅能杀灭大量的癌细胞,而且对正常的肝细胞损伤很小,避免了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我院于2001-08~2007-12,采用氩氦刀治疗肝癌35例,取得了一定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年龄42~78岁,平均59岁;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55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直肠癌肝转移10例,胃癌肝转移4例,乳腺癌肝转移3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其中转移癌原发部位肿瘤未见复发。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病理、B超、CT或MR I及肿瘤标志物确诊,瘤体最大直径12 cm×15 cm×18 cm,最小直径1.90cm×1.10 cm×1.12 cm,合并有肝硬化者15例。肝功能按Ch ild分级,属A级20例,B级15例。1.2治疗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肝癌35例,共计对78个远离胆管、膈肌及胃肠道的病灶使用氩氦刀冷冻,术中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选用单个至4个超导刀,使冰球尽可能覆盖整个肿瘤。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决定体位,确定经皮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局麻后... 相似文献
10.
11.
12.
美宝国际集团细胞器官功能研究室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8,20(2):81-85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对细胞再生营养物质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促进正常肺细胞生长,同时又能终止肺癌细胞生命的再生物质。方法:用6种细胞再生物质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正常胚胎肺细胞MRC5进行培养实验,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并拍照记录。结果:细胞再生物质中PRC22、PRC32可使A549细胞萎缩、稀少,直至终止,而使MRC5细胞继续存活,形态饱满,并具有增殖作用。结论:经初步筛选实验表明,细胞再生物质不仅能抑制和终止肺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能对正常肺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但要充分论证其疗效,还要进行反复多次重复实验,并在临床实验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肺癌的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信号强度及驰豫时间测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测量了95例肺癌之癌实体、转移淋巴结及肿瘤继发改变的驰豫时间及信号强度,并将各值用脂肪及肌肉相关值标准化,以评价各变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T1WI及T2WI第一回波上的信号强度在脂肪或肌肉标准化前后对各种病变均无鉴别意义:T2WI后三个回波信号强度及组织驰豫时间在标准化前后均有一定鉴别作用,能够区分的组织主要是胸水、肿瘤坏死及纤维化。对于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实体之间,癌实体与转移淋巴结之间,癌实体与其继发改变之间几乎每个变量都无法鉴别。但通过信号变化曲线尤其是长回波图像上的信号特点,可以使各病变的差别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结论:信号强度及驰豫时间的测量虽然可以区分肺癌及部分继发病变,但测量耗时费力且不能提供比肉眼观察更多的诊断信息,临床工作中不宜常规采用,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肺癌影像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1):1-3
肺癌术前准确而全面的诊断仍然依赖影像学,现代肺癌影像研究已从单纯的形态学扩展到包括分子生物学等在内的多层次上,本文对影像技术的应用、影像-病理对照、早期肺癌的诊断、肺癌分期以及基础研究等作了简要评述,全面诊断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立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IAF)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判断依据。探讨应用激光诱发荧光(LIF)光谱方法诊断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肺癌手术标本42例,使用三倍频YAG激光(波长355um)和多光道分析仪(OMA)测定肺癌标本的激光诱发荧光光谱,根据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诸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正常肺组织在580nm与600nm的荧光强度比为0.842±0.158;肺癌为l.269±0.147(P<0.001)。(2)肺癌阳性判断标准域值:荧光强度比值判据为I580nm/I600nm≥1.073;与病理结果比较,符合荧光强度比值判据的判断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98.3%.结论: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肺癌的影像学分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纪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1):42-53
肺癌的分期明确了病变的范围,正确的分期对决定能否手术、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预后都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新修订的国际抗癌协会(UICC)1997年肺癌分期法,包括TNM分期和临床分期,影像学方法是用于患者分期中的最重要的无创伤性技术,胸部和上腹部CT是其中的标准检查方法。本文详细叙述了CT在肺癌分期中的价值及其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描述了邻近结构的肺癌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MRI在诊断肺上沟癌和纵隔受累上较CT为优。PET有望在将来成为分期中的优良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