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属于交界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颇为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已婚,因颈部包块10年余于1997年6月19日入院。缘于1985年偶然发现左颈部包块,在广州...  相似文献   

2.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年6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7.2℃,脉博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20/12kPa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耳后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报告王德福,胡叶芬,邓良珍,韩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关键词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嗜酸细胞增多症1临床资料女,29岁。因右耳后肿物4+年疑为血管瘤于1993年4月23日入院。4年前发现右耳后一约豆粒大肿物,无红...  相似文献   

4.
刘全芳 《广东医学》2002,23(11):1160-1160
患者 ,男 ,18岁。体检发现右上腹包块 1周于 2 0 0 2年 3月 2 7日入院。体查 :右上腹可及一 18cm× 11cm不规则肿物 ,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 ,改膝胸位后肿块可轻微推动。血常规 :WBC8 4 8× 10 9/L,L 4 3 6 %。B超提示 :右肾内下方 ,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 ,大小 18cm× 11cm ,考虑为腹膜后肿瘤。CT提示 :右肾内下方 ,脊柱旁见一约 8cm× 12cm× 18cm软组织肿块影 ,密度欠均匀 ,CT值约为 4 3 6Hu ,中央见低密度区及小点状钙化影 ,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CT值约为 75Hu ,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 ,右肾受压向外…  相似文献   

5.
6.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46岁.右颞部无痛性逐渐生长肿块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颞部出现米粒大小硬块,无自觉不适症状.2001年11月起肿块明显逐渐增大.查体,一般情况可,右颞部皮下可触及活动性肿块,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直径约3.5 cm,无压痛,可推动,质硬.  相似文献   

7.
陆萍  陆磊  杨瑞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1):84-85,F004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桃李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初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最大直径5cm,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性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ulticentricanglollicularlymphonodehyperplasia ,MAFH)是近年来报道的少见疾病 ,临床变化多端 ,病理形态与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相似的变化 ,而治疗预后甚为棘手 ,本文报道 4例MAFH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本文多中心性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4例为1 990~ 2 0 0 0年在本院及外院会诊的病例 ,活检淋巴结均常规HE染色 ,光镜观察 ,并用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 ,ABC法标记 ,同时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阳性对照 ,Tir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  相似文献   

10.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危险因素与免疫缺陷、EBV感染有关。大多数PTLD起源于B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典型的病理改变为淋巴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样B细胞,并常有局灶性坏死。分子生物学检查显示ras或p53基因突变和c—myc、bcl—6基因重排。重度免疫抑制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弥漫性浸润、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治疗上除免疫抑制剂减量外,抗病毒和干扰素治疗、抗B细胞单抗、自身EBV特异性毒性T淋巴细胞输注和联合化疗已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首先由Castleman等报道,又称Castleman’s病,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还有“巨淋巴结增生”,“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血管滤泡性纵隔淋巴结增生”等之称。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5例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包括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和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比较各型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的发病年龄分别是28岁和62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结节性皮肤样丘疹,随访生存率为100%;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7岁、54岁、70岁,临床特点为结节肿块伴有溃疡形成,随访生存率81.0%。结论: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疾病及分型的病理表现、临床治疗、预后均不同,在临床确诊时需做好鉴别诊断,明确疾病分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9岁。因颈前肿块 5个月于 1998-0 3- 10住院。查体 :甲状腺双侧叶增大 ,左约 3cm×4cm ,右约 2 5cm× 3cm ,质地略硬 ,活动度略差 ,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初步诊断 :甲状腺癌。 4d后在高位颈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术后冰冻病理为双叶均有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3岁。以右颈部包块4月余为主诉。4月前被他人发现右颈部有1包块,无疼痛,无任何不适,来我院门诊,作CT示右侧胸锁乳突肌内囊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一直未治疗。近半月来感包块逐渐增大,无其他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而住院。查体:右颈部可触及一约7cm×4 cm×10 cm的包块,质软,表面光滑,可移动,与周围分界清,无压痛。超声所见:从右耳下至右锁骨上窝见一长梭形无回声及低回声区,范围约15 cm×2.4 cm×5 cm,边界尚清晰,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网状分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供不丰富,见散在星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颈部囊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6岁,2008年11月因左颜面颊部皮肤红褐色丘疹5个月余就诊,无鳞屑,无破溃,患者入院前5月左颜面口角上方出现一个小红丘疹,无任何感觉,未重视,丘疹逐渐增大,表面破溃,应用中药外敷,口服抗生素,破溃面愈合,形成红斑丘疹并不断扩大,呈浸润性生长,病变局部表现如附  相似文献   

16.
周益强  潘超英 《广西医学》2001,23(1):201-201
患者青某 ,女 ,5岁。因反复发热 ,于 1 997年 7月 1 5日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 :1 .上呼吸道感染 ;2 .G- 6- PD缺乏症。经抗感染对症治疗 ,病情好转出院。不久又反复发热 ,咳嗽 ,于 8月 1 4日入我院住院 (住院号 2 3660 5)。体检 :T36.7℃ ,R2 6次 /分 ,P1 1 3次 /分。咽部潮红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罗音。血常规 :WBC2 .8× 1 0 9/L,HGB71 g/L,PLT2 51× 1 0 9/L,W- SCR0 .92 9,W- LCR0 .0 71。Hb分析 :抗碱 Hb0 .0 2 6,p H8.5,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发现 Hb A2增浓 ,定量为 0 .0 4 2 ,A+F为 0 .958。临床诊断为 :1 .上呼吸…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大,30岁。于1986年9月10日入院。一年前因咽部异物感而发现咽部长有肿物,无痛,无呼吸及香咽困难。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咽部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三度肿大,表面呈多发性乳头样增生,乳头间有干酪样分泌物,触之不出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于1986年9月15日在局麻查行双侧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不多,取下完整。右侧3.0×2.0×1.5cm,重8.6克,左侧1.5×2.0×1.5cm,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65岁;上腹部不适或隐痛7年;突然呕吐咖啡样液体约200ml,黑便3次,约600g。吐血前曾两次胃镜检查。均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上腹部偏左有轻度深压痛,未及包块,腹部透视(一)。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贲门下4cm小弯侧后壁一隆起性病灶约2×3cm,其中央有一凹隐性溃疡0.6×0.6cm,基底不平,边缘不规则呈锯齿样,硬而脆,触之易出血。拟诊断为:胃体部溃疡型胃癌。活检病理报告:重度慢性胃炎,萎缩(++),肠  相似文献   

19.
李芬 《西部医学》2016,28(11):1540-1544+1548
目的 探讨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病理诊断质量,规范临床治疗。方法 复习16例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常见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基本构成、大体皮损及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点,探讨病理诊断和诊断要点。结果1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男女比2.2∶1,中位年龄52.5岁。病程2月~16年不等,临床皮损形态多样且无特异性。病理诊断为非肿瘤性的皮肤淋巴细胞浸润3例,淋巴瘤13例包括蕈样霉菌病4例、淋巴瘤样丘疹病3例、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1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10例行EBER1/2原位杂交检测,仅1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阳性。9例行TCRγ基因或IgH/IgK受体基因重排分析,蕈样霉菌病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检出克隆性重排。结论 本组皮肤淋巴组织增生病变中,T细胞淋巴瘤居多,以蕈样霉菌病最为常见;与EB病毒关系不密切;诊断与鉴别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0.
本院1病例肠镜病理:直肠不能除外黏膜相关的淋巴瘤可能,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直肠黏膜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检索文献,有关黏膜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报道不多,分属消化道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故报道此病历同时复习相关文献。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不畅、便次多4个月,加重并间断便血3 d"就诊。4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