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英 《检验医学》2012,27(9):770-77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NG、CT、UU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FQ-PCR同时检测328例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NG、CT和UU,并与培养法做比较。结果 FQ-PCR对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培养法。阳性标本定量均值分别为NG 1.1×108拷贝/mL、CT 1.2×107拷贝/mL、UU 3.9×106拷贝/mL。UU的阳性率为60.67%,CT为6.40%,NG为3.05%;CT+UU合并感染的阳性率为4.57%,NG+UU为1.83%,NG+CT为0.61%,总阳性率为70.12%(230/328)。结论 F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对NG、CT和UU进行定量测定,对三者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病原体感染及检出情况,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预防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本医院就诊的3310例就诊者标本,进行3种病原体UU、CT和NG基因定量测定。结果 3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8.0%(1590/3310)。三种病原体单独模式感染检出总率为40.90%,混合模式感染检出率为7.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单项感染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18.12%、1.36%和0.36%;混合感染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3.32%、0.15%、0.24%和0.00%。女性单项感染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19.63%、1.21%和0.21%;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3.23%、0.12%、0.06%和0.00%;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检出人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占42.78%。男女患者间三种病原体感染检出率均无差异。结论河池地区本院就诊者3种病原体的检测中,UU感染检出率最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项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42.78%的阳性患者在20~40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这提示三种病原体的感染检出率与患者的性生活频繁或紊乱相关。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感染,应加强自我保护及时就医。FQ-PCR检测NG、CT、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适宜门诊初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尿液中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并进一步了解CT、NG、UU病原体在深圳市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泌尿系统感染的609例患者(其中男305例,女304例)尿液,并选取其中108例患者同时采集尿液、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NG、UU。结果 CT、NG、UU在分泌物及尿液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UU阳性率最高,为42.04%(256/609);CT+NG+UU感染患者感染率为0.33%(2/609);CT+UU感染是双重感染中最高,为2.63%(16/609)。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为:29.18%(89/305)、14.10%(43/305)、52.45%(160/305);女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是:3.29%(10/304)、2.63%(8/304)、31.58%(96/304)。20岁者CT、NG、UU阳性检出率为64.00%,20~29岁者为63.16%,29~39岁者为63.34%,39岁者为75.00%。结论采用尿液和分泌物检测CT、NG、UU的检出率基本一致;CT、NG、UU的感染率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混合感染以CT+UU感染率最高;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白带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 000例患者(妇科门诊500例,生殖助孕500例)的宫颈分泌物中的CT DNA和NG DNA;传统的培养法检测UU;革兰氏染色方法显微镜镜下观察宫颈分泌物的病原菌。结果在1 000例患者中,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G和CT(P0.05)。白带检测结果中革兰阳性小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孢子(P0.05)。妇科门诊患者感染情况(CT、NG、UU)及白带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与生殖助孕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原菌混合感染中,妇科门诊和生殖助孕均以CT+UU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60%和2.80%;白带病原菌以革兰阳性小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60%和4.80%。在不同年龄组中,20~40岁感染患者最多,CT/NG/UU单项感染或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NG、CT、UU和白带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不尽相同,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各年龄组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及妇科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情况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1962例不孕不育症患者、1553例妇科炎症患者、858例健康体检者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不孕不育组的生殖道分泌物感染UU阳性率为26.7%,CT阳性率为5.5%,CT+UU阳性率3.1%,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组的UU阳性率11%,与CT阳性率0.9%,CT+UU阳性率0.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炎症组的生殖道分泌物感染UU阳性率为58.1%,CT阳性率为12%,CT+UU阳性率11.1%远高于不孕不育组和健康体检组,与健康体检组相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殖道CT、UU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和妇科炎症的重要因素,把CT、UU列入女性常规检测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 768例患者CT、NG、UU的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NG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7%、8.62%和41.48%。不同年龄组CT感染无明显差异(P=0.1075);≥51岁组NG阳性率最高(19.19%)(P0.0001);41~50岁组UU阳性检出率最高(48.97%)(P0.000 1)。女性患者CT及UU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0 1),男性患者N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00 1)。UU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及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8.64%、97.83%、97.58%、81.92%。结论上海松江地区性传播疾病患者UU感染率最高,抗感染治疗应以高敏感性的抗菌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病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C)、沙眼衣原体(chlamydi trachomatis.CT)、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coccus,NG)感染情况。方法 UU、NG进行培养后鉴定;CT检测使用英国立明试剂检测抗原。结果 325例送检标本中UU阳性134例,阳性率为41.2%;CT阳性51例,阳性率为15.7%;NG阳性36例,阳性率为11.1%。UU阳性与NG阳性例数之比为3.72:1。合并感染情况:UU合并CT感染38例,感染率为11.7%;UU合并NG感染30例,感染率为9.2%;CT合并NG感染21例,感染率为6.5%;三者均阳性12例,感染率为3.7%。结论盆腔炎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是NG的数倍,已相当常见,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探讨女性生殖道解尿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与子宫颈炎的发病关系,为临床有效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81例有自觉症状的宫颈炎患者和147例无自觉症状的宫颈炎症患者进行UU、CT、NG检测。结果:总检测628例,其中感染人数293例,总感染率为46.66%,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14.33%。有症状组宫颈炎症患者UU、CT、NG的检出率分别为16.63%,8.73%,7.90%。无症状组宫颈炎症患者UU、CT、NG的要检出率分别为13.61%,8.16%,7.48%。结论:UU是宫颈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宫颈炎症有无症状、病情轻重程度与病原体阳性感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与精液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探讨精液病原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 对261例不育男性受检者的精液进行UU、CT、NG检测,分别作液化时间、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 261例患者精液UU阳性65例,感染率为24.90%;CT阳性13例,感染率为4.98%;NG阳性10例,感染率为3.83%.按病原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阳性组液化时间、精子密度、存活率、精子活力及精子形态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和NG感染引起精液质量明显下降,可导致男性不育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即墨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器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UU、CT、NG、HSV。结果UU阳性率为34.37%,CT阳性率为4.32%,NG阳性率为4.40%,HSV阳性率为1.74%,混合感染占6.78%。结论泌尿生殖遭感染率为44.73%,以UU最高,并存在合并感染,且感染者年龄以21~40岁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 4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拭子样本,另收集113名体检健康者女性同类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亚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CT DNA、UU DNA和NG DNA,分析这些病原体的核酸检出率及阳性分布。根据HPV的阴性、阳性及感染型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CT DNA、UU DNA和NG DNA检出率差异。结果 4 496例样本中,UU DNA检出率最高(65.9%),其次是HPV DNA(23.9%),最低是NG DNA(0.9%)。正常对照样本UU DNA、CT DNA、NGDNA、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8%、3.6%、0.9%、22.1%。HPVDNA中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高危型HPV52,与其他型别相比,其CT、NG和UU的检出率也最高,分别为23.2%、2.9%和20.9%。在HPV阳性组中,UU、CT、NG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P0.001)。随着HPV DNA亚型检出的增加,CT、NG和UU的阳性率也有所升高;四重及以上HPV感染的患者CT和UU的阳性率(20.0%和87.7%)明显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10.8%和76.9%)(P0.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女性宫颈样本UU的检出率远高于HPV、NG、CT。随着HPV不同亚型多重感染的发生,其CT、UU及NG感染率也有所上升,并出现混合感染。建议出现HPV多重感染时,高度关注并发其他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孝感地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门诊就诊3 276例患者,分别采集男性尿道口、女性宫颈口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UU、NG和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276例患者CT、UU、NG和HPV感染率分别为4.58%、56.59%、6.59%和3.66%;混合感染率为6.86%,其中二重感染率最高的为CT+UU(1.68%),三重感染率最高的为UU+CT+NG(0.24%),未见四重感染病例;UU感染率在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患者均48%;女性UU感染率(58.38%)高于男性(30.77%),CT、NG感染率(7.63%、2.53%)低于男性(11.54%、15.38%)(P0.05),HPV感染率(3.63%)与男性(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UU+CT、UU+NG、CT+NG感染率(1.63%、0.41%、1.41%)低于男性(3.85%、8.97%、5.13%)(P0.05)。结论孝感地区门诊就诊患者UU、CT、NG和HPV感染率较高,其中UU感染率最高,多见于20~50岁患者;二重感染以UU+CT多见,三重感染以UU+CT+NG多见;男性CT、NG感染多见,女性UU感染多见,临床应重视育龄人群的UU、CT、NG和HPV筛查,以减少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育龄男女中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和沙眼衣原体(CT)生殖道感染状况及特征,为育龄男女生殖道感染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进行UU、CT、NG检测的育龄期男性和女性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U阳性率育龄女性(62.54%)明显高于育龄男性(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04,P<0.05)。CT与N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UU、CT、NG阳性率在低育龄组显著高于高育龄组(χ^2=137.87、369.47、69.26,均P<0.05),混合感染以UU+CT为主,且育龄女性高于男性(χ^2=15.88,P<0.05),UU+NG、CT+NG阳性率女性低于男性(χ^2=18.77、109.40,均P<0.05),UU+CT+NG阳性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指征育龄期女性中,妊娠组UU、CT、NG 3种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结论本地区育龄男女各有不同病原体感染,应加强育龄期男女筛查性传播疾病力度,以防漏检,降低育龄人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85-4086
分析本院三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为本地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本院5828例疑似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病原体的DNA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总阳性率为56.4%,病原体Uu、CT、NG阳性率分别为45.4%、8.0%、3.0%。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45.5%、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年龄段为主要感染人群,占83.8%,以Uu、CT流行为主。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为5.19%。加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监测,对减少其流行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多重实时PCR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氏菌(NG)与常规检测方法(培养法,金标法)在结果上的差异,探讨多重实时PCR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用多重实时PCR法和常规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可疑患者宫颈分泌物、尿道分泌物标本中的UU、CT和NG.结果 多重实时PCR检测UU、CT阳性率分别达到35.6%,14.4%,二种方法间有显著差异(P<0.05),NG阳性率6.7%也有提高.显示多重实时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对患者进行灵敏、准确、快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就诊患者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854例具有尿道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异常的门诊初诊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内分泌物标本,应用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测NG、UU和CT。结果:854例患者中男357例,女497例,共检出NG182例(21.3%),CT176例(20.6%),UU373例(43.7%)。单一病原体感染403例,一种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164例。结论:本组性传播疾病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NG次之,CT最低。复合感染也较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疑似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un, MG)及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似STD患者的送检标本(包括尿液标本及生殖道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CT、UU、MG、NG,并计算其阳性率。  结果  2013—2018年,共接收CT、UU、MG、NG检测标本12 804份。4种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42.88%,4833/11 271)、CT(8.43%,905/10 739)、MG(5.44%,231/4246)、NG(3.78%,338/8932);合并感染以UU+CT(4.13%,402/9725)、UU+MG(1.98%,74/3745)较常见。女性患者UU阳性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CT、NG、MG阳性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除女性患者NG、UU单一感染外,4种病原体单一感染率及合并感染率(UU+CT、UU+MG)均以≤20岁患者最高。NG、MG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CT、UU阳性率呈小范围波动。男性患者中,尿道拭子标本NG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12.37% 比5.27%,P<0.001);女性患者中,宫颈拭子标本UU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61.78% 比54.74%,P<0.001),CT阳性率低于尿液标本(6.16% 比7.73%,P=0.022)。  结论  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疑似STD患者中,4种常见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CT、MG、NG;UU+CT、UU+MG是常见的合并感染类型;≤20岁患者病原体阳性率较高;不同类型标本中病原体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钟永根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69-369,392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定量(FQ-PCR)法检测三种性病即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临床价值和了解本地区三种性病病原体感染现状。方法 用荧光探针定量(FQ-PCR)法对三种性病病原体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2607例标本其检出率分别为NG 4,6%.CT 7.8%。UU 11.2%,总检出率为43.5%。结论 应用FQ-PCR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度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1例标本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DNA的可靠、准确、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来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2 064例妇科门诊妇女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2 064例样本中检出UU/CT/NG感染1 335例(UU/CT/NG一种阳性即为阳性),感染率为64.68%,其中以UU感染为主(1 331例)。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在年龄分布上有2个感染高峰,分别为≤30岁和41~50岁2个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68.20%和70.25%。其中有1 09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HPV分型检测,检出HPV阳性样本205例,以高危型别感染和单一感染为主。1 090例样本中,UU/CT/NG阳性组其HPV感染率为23.40%,明显高于UU/CT/NG阴性组(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r=0.157。结论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UU为主,UU/CT/NG感染人群易合并HPV感染,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定量(FQ-PCR)法检测三种性病即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临床价值和了解本地区三种性病病原体感染现状。方法 用荧光探针定量(FQ-PCR)法对三种性病病原体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2607例标本其检出率分别为NG 4.6%,CT 7.8%,UU11.2%,总检出率为43.5%。结论 应州FQ-PCR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1例标本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DNA的可靠、准确、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