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广东地区51例何杰金病(HD)进行了EBV的检测。结果EBV-BNLF1基因片段PCR扩增阳性率为80.4%,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P<0.01)。PCR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为BNLF1基因片段,但未发现突变。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41例PCR阳性的HD中15例阳性,阳性信号可见于肿瘤和非肿瘤细胞的核上。BNLF1基因的表达产物潜在膜蛋白(LMP1)的表达局限在HD的肿瘤细胞上,51例中25例阳性(49%)。15例20岁以下HD中EBV-BNLF1片段及其表达产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岁以上HD组及同年龄段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P<0.01)。结论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半数以上HD肿瘤细胞中有EBV感染并表达LMP1,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还提示青少年何杰金病与EBV潜伏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 型(HHV6) 与鼻咽癌(NPC)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和原位杂交同时检测正常鼻咽组织和NPC 癌前鼻咽组织以及NPC 组织中HHV6 和EBVDNA 的存在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6 例NPC 组织的EBVLMP1 蛋白表达。结果 在42 例NPC组织、21 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经PCR检出HHV6 DNA,阳性率分别为30-9% (13 例) 和4-7 %(1 例) 。EBVDNA为95-2% (40 例) 和66-6 % (14 例)。27 例正常鼻咽组织未检出HHV6 DNA,EBVDNA为25-9% (7 例)。经ISH,仅在13 例PCRHHV6 DNA阳性的NPC组织中检出11 例阳性,36 例NPC组织、10 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ISHEBVDNA 阳性。NPC组织的EBVLMP1 蛋白阳性率为47-2 %(1736)。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HHV6 感染,提示HHV6 感染与NPC有关。HHV6 感染与EB病毒LMP1 蛋白表达上调呈正相关,提示在NPC 的发生中HHV6 可能直接参与和( 或) 通过上调EBVLMP1 的表达而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EBV-LMP1和ZEBR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的表达情况。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EBV-LMP1和ZEBR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CD19+细胞(P<0.01)。非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表达也高于CD19+细胞(P<0.01)。但EBV-ZEBRA表达在两亚群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朋病毒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病毒主要以潜伏期状态存在于患者中,病毒复制促进病情发展,检测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有助于病情活动指标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EpsteinBarr 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病理科1986 年1 月至1995 年12 月间32 例腮腺LELCs.。32 例LELC石蜡包埋标本再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表达产物。结果:(1) 在125例腮腺癌中有32 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占总病例的25-6% (32/125) 。(2)所有32 例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EBNA1 和EBERs 阳性瘤细胞。(3)27 例LELC 组织中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 。(4) 所有标本中均未见ZEBRA 阳性细胞。(5)32例腮腺LELC组织中EAD、VCA和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 %(23/32) 、68-8 %(22/32) 和12-5% (4/32) 。结论:(1) 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腮腺LELC的发病率也较高。(2)腮腺LELC 组织中均有EB病毒感染。(3)EB病毒在腮腺LELC的感染主要为潜伏Ⅱ型,即表达EBNA1 、EBERs 和LMP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 VEGF165基因在 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表达,获得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hVEGF165。方法采用PCR扩增hVEGF165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插入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hVEGF165。经转化酵母宿主菌KM71,筛选多拷贝整合转化子,摇瓶培养,用 10 mL/L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Heparin-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纯化后,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上清中,诱导4d的表达量达上清中总蛋白的60%以上。 Western blot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经Hep-arin-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纯化, rhVEGF165的纯度可达到90%以上。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活性。结论在 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实现了hVEGF165的高效分泌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亚系细胞中EB病毒LMP-1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咽癌亚系细胞中EB病毒LMP1基因的检测韩立群方芳高进曾毅我们采用PCR扩增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基因LMP1片段在体外长期传代培养的低分化人鼻咽癌细胞及其亚系细胞中的存在状况,以期论证EB病毒与鼻咽癌病因之间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细...  相似文献   

7.
何杰金病中EB病毒感染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C  Liao S  Gao Z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3):155-157
目的探讨Epstein-Barr(EB)病毒与bcl-2基因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了64例何杰金病EB病毒的潜在膜蛋白-1(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41例何杰金病组织中的EBER。又用双重染色的方法检测了7例EBER和bcl-2蛋白双阳性的何杰金病例。结果LMP-1和EBER的阳性率分别为39%和44%,所有EBER阳性的病例LMP-1均为阳性。bcl-2蛋白的阳性率为23%,其中仅有7例LMP-1和bcl-2蛋白同时阳性。双重染色结果为,在7例双阳性病例中bcl-2阳性的细胞只有约50%EBER阳性,约40%EBER阳性的肿瘤细胞bcl-2阳性。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本组研究的病例中R-S细胞的bcl-2蛋白的表达与EB病毒的存在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K562细胞为阴性对照,观察SUNE-1和B958两种含EBV-BHRF1基因的肿瘤细胞株在2×106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作用18h后,细胞内EBV-BHRF1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方法:细胞RNA的提取、RNA的点杂交(Dotblot)及反转录PCR(RT-PCR)。结果:上述两种肿瘤细胞在2×106mol/L地塞米松作用18h等诱导细胞凋亡的条件下,细胞内EBV-BHRF1基因的转录水平(mRNA)明显提高。结论:本结果初步显示EBV-BHRF1基因的转录与宿主细胞抵抗凋亡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类肝素聚乙烯醇复合材料抗凝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聚乙烯醇羧甲醚(PC)、聚乙烯醇硫酸酯(PS)及聚乙烯醇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腈(PVAgHEMAAN)的合成制备方法。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定性、定量证实了合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将PC、PS以不同重量比加入PVAgHEMAAN后形成的聚乙烯醇衍生物复合材料(CDPVA)对抗凝血性能的影响。(CDPVA)对人血的溶血度仅为32%,人血复钙时间比空白对照延长202s,凝血时间延长1857s。SEM观察表明CDPVA接触血液一定时间后表面没有形成血液蛋白纤维网络,具有微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中EB病毒DNA及其产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Lin H  Rao H  Saku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4):225-228
目的了解良恶性淋巴上皮性病变与埃泼斯坦-巴尔(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涎腺18例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14例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EBV编码的RNA(EBER1)、EBVBamH1W片段及EBV潜在膜蛋白(LMP1)和潜在膜抗原(EBNA2)检测。结果(1)本组18例MLELEBER1和EBVBamH1W片段均为阳性,14例BLEL则为阴性。(2)18例MLELLMP1检出率77.8%(14/18),EBNA2未检出(0/9)。(3)MLEL间质淋巴细胞多数为T细胞,BLEL间质多为B细胞。(4)本组统计216例涎腺癌中有37例MLEL,发生率为17.1%。结论本结果表明EBV与MLEL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还对BLEL与EBV的关系、BLEL与MLEL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c-erbB-2、p53、bcl-2和nm23-H1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erbB2、p53、bcl2和nm23H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4种基因的表达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58例肺癌中,31例(5345%)p53过度表达,18例(3103%)bcl2过度表达。cerbB2与nm23H1在10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未见表达。而在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s)中两者过度表达率均为50%。cerbB2与nm23H1表达呈正相关(P<005)。腺癌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p53、bcl2蛋白表达在肺癌分化程度中呈负相关(P<005)。nm23H1、p53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cerbB2、p53、bcl2和nm23H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与HBeAg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阐明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L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64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中C-erbB-2P185、rasP21和P53等癌基因蛋白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结果C-erbB-2P185和rasP21阳性组中,血清HBe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4%和846%,而阴性组HBeAg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48%,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表明癌基因蛋白C-erbB-2P185和rasP21的异常表达与HBV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鼻咽癌(NPC) 细胞株SUNE1 中EB病毒LMP1 基因的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从SUNE1 细胞基因组中扩增LMP1 全长DNA,并克隆到pcDNA3 载体中,采用Sanger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SUNE1LMP1 3 个外显子及2 个内含子覆盖的序列,并与病毒原型B958LMP1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克隆到pcDNA3 中的SUNE1LMP1 全基因长度为2-6 kb,测序长度为1312 bp,与B958LMP1 比较,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5 % 和96 % ,核苷酸及氨基酸变异主要在第3 外显子,但无C端343~352 密码子30 个碱基的缺失,第1 外显子上有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结论 广东地区NPC细胞株SUNE1 中,病毒LMP1 基因与原型株之间尽管致瘤性存在差异,但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提示NPC细胞中LMP1 的致瘤特征可能并非由于LMP1 基因某些特定核苷酸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共刺激途径B7/CD28 和ICAM1/LFA1 对T 细胞活化以及B 细胞效应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APCTB 细胞反应系统, 用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分别阻断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 利用3 HTdR 法检测T 细胞增殖,ELISA 法测定B 细胞分泌的抗体, 用RTPCR 法检测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均可抑制T 细胞增殖及IL2 的产生。B71 单抗可下调B 细胞抗体的产生( P< 0 .05) , 而ICAM1 单抗未见明显的抑制( P> 0 .05) 。B71 单抗和CsA 联用能阻断T 细胞增殖活性及B 细胞的效应, 而ICAM1 单抗和CsA联用则无此作用。B71 单抗能下调IL2 和IFNγm RNA 表达,B71 单抗和CsA 联用则阻断IL2 和IFNγm RNA 表达,IL4 和IL10 m RNA 仍可表达。结论 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在T 细胞活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B71 单抗和CsA 联用可导致T 细胞功能失活即无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和纯化HBsAg-PreS1(1~65)太。方法 以HBV全基因为模板,PCR扩增PreS1(1~65)基因,导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 4T-1,构建tac启动子控制下的GST-PreS1(1~65)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宿主。结果 工程菌BL21 PreS1(1~65)产物为可溶性蛋白,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20%。用NBS-BIOFL  相似文献   

16.
T淋巴细胞活化是一个涉及多种膜表面分子和受体以及一系列相关多肽的复杂过程,为了使T细胞发挥更好的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功能,采用抗CD3、CD28、CD80(B71)、CD2、CD58McAb分别刺激健康人PBLs后作用肝癌细胞,对作用前后PBLs用FACS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发现:作用后CD3和CD8分子表达比作用前明显增高,而CD4分子无显著变化,同时基因家族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分析TCRVβ基因1~20亚家族表达水平与特征,健康人PBLs分别加入IL2、PHA、抗CD3和CD3+CD28、CD28+CD80、CD2+CD58作用肝癌细胞(BEL7402)前表达水平平均约为5%,作用BEL7402后表达水平约为13%~25%,其特征为Vβ7增高,这提示在癌抗原的参与下McAb共刺激的T细胞活化,TCR接受APC相应抗原的刺激,具有该TCR的淋巴细胞迅速增殖而成为针对抗原的T细胞克隆,发挥其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作用,这将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提供分子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内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抗内毒素(LPS) 单链抗体基因, 并尝试其在E.coli 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linker Prim er Mix ,按VHlinkerVL 的结构将鼠抗LPS m Ab C3A2 的VH ,VL 基因拼接成单链抗体(ScFv) 基因;用PE373A 型全自动DNA序列分析仪测定其核苷酸序列。PCR 扩增抗LPS ScFv 基因并更换两端接头序列后,插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 ;转染E.coli JM109 ,以IPTG 诱导表达,SDSPAGE 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扩增出的ScFv基因长735bp , 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完整、正确;SDSPAGE 显示,转染入重组质粒p4TC3A2Fv 的JM109 菌经诱导后,有相对分子质量( Mr) 约为52 000 的外源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鼠抗LPS ScFv 基因,并在E.coli JM109中表达了GSTScFv 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编码的RNA及EB病毒潜在膜蛋白在中线T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及抗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单克隆抗体和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探针对9例中线T淋巴瘤(MTL)进行了EB病毒(EBV)检测。结果显示:8例肿瘤细胞核EBER-1阳性;7例肿瘤细胞膜和胞浆LMP-1阳性。结果表明:(1)EBV与我国的MTL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2)EBV在MTL的检出率高于全身其它部位和其它类型的周围型T淋巴瘤;(3)EBER-1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在检测MTL中EBV方面都很敏感、可靠,而后者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非放射性、简便易行的可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方法,并且初步应用于Epstein-Bar病毒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用重组的EBV-LMP1痘苗病毒、TK+痘苗病毒和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EBV-LMP1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用P815细胞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重组EBV-LMPI痘苗病毒免疫组原发CTL水平和体外诱生的二次CTL水平均高于TK+痘苗病毒免疫组和正常组;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EBV-LMP1蛋白免疫组的CTL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鼠。结论本法可以较好的反映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而且再一次说明LMP1基因能够诱发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20.
检测Epstein—Barr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非放射性、简便易行的可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方法,并且初步应用于Epstein-Barr病毒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重组的EBV-LMP1痘苗病毒、TK^+痘苗病毒和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EBV-LMP!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用P815细胞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重组EBV-LMP1痘苗病毒免疫组原发CTL水平和体外诱生的二次C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