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8例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线出血史或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B组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及食管下段覆盖术,并将脾切除术改为脾大部切除术,随访10年,B组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率及再出血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静脉曲线消失及改善率非常高于A组,静脉曲张程度非常显著轻于A组。提示:食管下段覆盖术后能有效地阻止门静脉分支与食管下段静脉之间的新生血管相互吻合,沟通而后进一步扩大所引起的食管静脉  相似文献   

2.
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32只,随机分为A(传统断流)组、B(选择性断流)组、C(吻合器断流)组及D(对照)组.于术前1周、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于术中、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 术后1月A、B、C组的PVD、PW、PV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各项指标(0.54±0.03)cm、(11.45±1.27)cm/min、(160.82±30.85)ml/min显著高于B(0.45±0.01)cm、(8.71±0.48)cm/min、(83.37±9.39)ml/min及C组(0.49±0.02)cm、9.85±0.39)cm/min、(111.21±12.68)ml/min(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6月各指标与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后FPP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2.05±0.07)kPa显著高于B组(1.28±0.05)kPa、C组(1.41±0.04)kPa,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A、B、C组FPP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在行传统断流术、选择性断流术和吻合器断流术术后6个月内PVD、PVV、PVF和FPP均显著下降,其中传统断流术影响最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大.  相似文献   

3.
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手术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2例门静脉高压病人行术前、后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术中门静脉测压。结果:(1)术后门脉血流量(PVF)较术前减少18例,增加者4例。PVF的增减取决于胃冠状静脉侧支与脾静脉血流量的比值(CVF/SVF)。比值越小,术后PVF减少越显著;(2)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增加;(3)门脉压力与PVF非同步变化,压力仍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上述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上断流术后肝功能衰竭和脑病较少而远期再出血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联合术)和单纯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联合组11例、断流组18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CFI)、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磁共振门脉血管成像(MRPVG)以及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的测定,观察两种手术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近期疗效.结果:MRPVG测得的PV和SV的血流量与DCFI测得的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MRPVG对门静脉系统的成像效果好.断流组PV流量减少(417.48±239.37)ml/min,联合组减少(457.30±227.43)ml/min,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断流组FPP降低(3.83±1.73)mmHg,联合组降低(5.49±4.51)mmHg,联合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断流组.结论:MRPVG应作为PHT首选检查手段.联合术切断了门奇间反常的血流侧支,在降低FPP的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临床疗效满意,有望成为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正> 我科自1995年1月到2000年6月采用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5.4岁(年龄23~69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出血次数1~3次不等,19例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病史,术前均经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定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中度2例,重度15例,有腹水者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自1973年2月-2006年6月我院为1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止血率为96.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7%。主要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重度感染全身衰竭等。出院的159例中获得随访140例,随访率为88.1%,随访时间为6个月~27年,平均随访时间5.0年。随访术后累积复发出血率为6.9%(1年),17.7%(3年),30.7%(5年)和36.6%(10年),累积生存率为89.2%(1年),79.6%(3年),68.6%(5年),59.2%(10年)。随访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合并肝癌等。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术后跟踪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0例Hassab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A级4例,B级20例,C级26例。本组26例急症期手术,24例择期手术。随访率93.3%。随访期中,生存37例,死亡5例,均为ChildC级。本组生存率88.1%。肝功能良好者,择期行Hassab手术安全,近期疗效尚满意。但肝功能差、病情重者施行急症Hassab手术,死亡率高,疗效也不理想,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2例病人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随访1~5年未出现再出血,亦无肝昏迷及肝性脑病患者发生。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奇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肝功能变化、止血效果和再出血原因。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后2周内肝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止血效果明显,急症止血率100%,择期手术止血率88.24%,远期再出血率11.76%,病死率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近期能改善肝功能、并止血,在治疗门脉高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是一种较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8年至2002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84例,手术止血率76.2%(64/84),手术总死亡率7.2%(50/693),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大出血、肝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3.5年,5年生存率92%、10年生存率60%。术后复发性出血率7%(5年)和12.5%(1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3%(5年)和5%(10年)。远期主要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15例,肝功能衰竭23例,并发原发性肝癌7例。结论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断流术彻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2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变化,应用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R15ICG)分别估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结果PVF由术前的(1323±388)ml/min减少至术后的(895±262)ml/min(P<001);HAF由术前的(370±70)ml/min增加至术后的(485±123)ml/min(P<001);FPP由术前的(28±4)mmHg降至术后的(25±4)mmHg(P<005);R15ICG由术前的(19±7)%变至术后的(21±7)%(P>005)。结论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虽然减少,但是肝动脉血流量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的减少均利于术后硬变肝脏的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后近期脾窝积液、发热、远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胃壁厚度改善(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未增加(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准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期间施行精准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3例,观察该组病人手术前后血象、肝功能、并发症等指标,术后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再出血率和生存情况。结果手术止血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术后脾功能亢进得到有效治疗(P0.05);术后发生胃潴留2例(3.7%),手术创面渗血2例(3.7%),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门静脉超声检查均未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43例病人全部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7~34 d,平均(11.2±5.7)d。43例中有4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0%,随访时间为8~73个月,平均(49.2±10.5)月。其中1年再出血率为2.5%(1/40),1年死亡率为5.0%(2/40)。总体再出血率为17.5%(7/40),总体死亡率为22.5%(9/40),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衰竭7例,其中合并肝细胞肝癌2例。结论精准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对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术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门静脉直接抗凝)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直接门静脉造影和测压、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断流术的彻底性、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和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奇静脉断流术后1周,门静脉CTA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门静脉测压示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稍有回升。直接门静脉造影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和食管静脉曲张显影4例,采用弹簧栓栓塞。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3%(1/30)和16.7%(5/30)。门静脉CTA复查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无显影,对照组病人显示冠状静咏和食管静脉曲张,TIPS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结论经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直接门静脉造影、冠状静脉栓塞以及抗凝可以提高断流术的彻底性、降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动态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应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38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8.42±75.25 min,术中出血量200.53±90.81 mL,总住院时间22.71±7.19 d,术后住院时间12.18±4.49 d,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3.45±0.89 d。手术前后肝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而PLT术后明显升高(48.2±19.7 vs. 术前227.5±80.5,P<0.001)。随访过程中有6例发生再出血,3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胰尾脓肿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前后食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用门静脉缩窄术制备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PHPH)模型,以假手术(SO)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取一部分在造模后7-28d取4个时间点观察,其余部分在造模后3周行联合断流术,在术后1-90d取7个时间点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FGF在食管中的表达。结果:PHPH组较SO组bFGF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断流术后两组均出现了bFGF表达高峰,但PHPH组表达时相较SO组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FGF可能参与了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前后食管静脉曲张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分析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拟施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47例(早期使用抗凝祛聚法)与非抗凝组41例(同期常规使用药物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抗凝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2/47),明显低于非抗凝组的14.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P〈0.05)。术后1周2组间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抗凝祛聚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并发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经验。方法 在30例肝豆状核变性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对28例病人行驱铜治疗后,择期行断流术(门奇断流+脾切除),2例急性出血病人,行急诊断流术,未行驱铜治疗。结果 2例急诊手术病人术后死亡。11例随访1-5年,15例随访5.1-10.0年,2例随访10.1-11.0年,无再出血,无死亡。结论 对肝豆状核变性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驱铜治疗后,宜择期行断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