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pulmonary complica-tions,P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发生术后P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65例病人有32例(19.4%)术后发生P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PC有关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OR=2.859)、血管重建(OR=4.803)、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OR=1.063)、术后气管插管时间(OR=1.087).得出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为:P(1)=1/[1+e<'-(-4.987)+1.051X1+1.569X2+0.061X3+0.083X4>].结论 PPPD、联合血管重建、术后使用抑酸剂和气管插管时间长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易发生PC.  相似文献   

2.
胃手术后胃瘫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4月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患者,并对相关的病因进行多因素分析。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0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中男202例,女104例;年龄24~80岁,平均(59±12)岁。行毕Ⅰ式胃肠吻合术255例,毕Ⅱ式51例。术后病理证实胃癌267例(87.3%),其中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7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7个可能对PD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D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无基础疾病、是否行术前减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前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胰腺质地以及主胰管直径对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PD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P<0.05).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管直径(<3 mm);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为胰瘘.结论 影响PD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术后并发症组和术后无并发症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检查和手术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2%,病死率为13.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肝功能分级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血清清蛋白、空腹血糖、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是否给予肠内营养、肿块大小、肿块良恶性、胰肠吻合方式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各指标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术前血清胆红质水平和术前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减少胰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5岁)、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于年龄较大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术前应全面评估,并给予积极处理;建立专科化队伍,术中应规范操作,控制出血,并尽可能减短手术时间,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评估系统.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接受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病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记录病人一般资料及术前SpO2、术前1个月内是否有呼吸系统感染情况、贫血、咳嗽试验情况;记录手术部位(胸部、上腹部、其他部位)、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急诊手术/择期手术)和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根据术后1~7d是否发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将病人分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组和未发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前风险评分系统.结果 最终2037例完成本研究.共计493例发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4.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术前SpO2≤90%、高ASA分级、吸烟时间>1年、咳嗽试验阳性、术前1个月呼吸系统感染、术前贫血、上腹部和胸内手术、手术时间>2h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选择术前SpO2、贫血、呼吸系统感染、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6个风险因素建立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前风险评分系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高风险组61.9%、中风险组52.8%、低风险组17.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样本ROC曲线下区域面积为90%,验证子样本ROC曲线下区域面积为87%.结论 年龄> 50岁、高ASA分级、吸烟时间>1年、咳嗽试验阳性、术前SpO2≤90%、贫血、术前1个月呼吸系统感染、手术时间>2h、上腹部和胸内手术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术前SpO2、贫血、呼吸系统感染情况、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6项成功建立了术前风险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6年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1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病人病死率为13.0%(18/138),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1.3%(57/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并发症危险因素依次是术前总胆红素升高、低蛋白血症、高血压、年龄和术中出血量多。结论低蛋白血症和术前总胆红素升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手术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积极纠正或削弱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并发症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148例行PD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患者行PD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8%(50/148),死亡4例(2.7%)。单因素分析显示:(1)黄疸持续时间、血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及凝血原酶时间是影响术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2)黄疸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术后PF的独立高危因素;(3)血红蛋白和胆总管直径是影响术后BF的独立高危因素;(4)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5)术后出血、术后胰瘘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6)黄疸持续时间和糖尿病是影响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独立高危因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后主要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31、0.047、0.019)。 结论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预后的主要高危因素,应规范化进行PD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临床干预,以预防PD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respiratory complication,R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一院2006年7月~2011年12月行后路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共306例,其中男98例,女208例,年龄6~35岁,平均16.3±5.8岁。记录患者术前相关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主胸弯程度(主胸弯Cobb角)、病程、肺功能、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等;术中变量,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皮至缝皮结束)、麻醉时间(诱导至停止麻醉)、带气管导管时间、是否全凭静脉麻醉、输入液体的晶胶比、最低收缩压、血红蛋白(Hb)丢失量、体温、气道峰压、椎弓根螺钉数、融合节段数及应用甲强龙情况等;术后变量,包括术后血制品输入、镇痛方式、镇痛药物选择、术后进ICU、术后谵妄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发生术后RC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58例(19.0%)患者术后发生R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程、术前主胸弯Cobb角、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带气管导管时间、术中输液晶胶比、失血量、椎弓根螺钉数、融合节段数、全凭静脉麻醉、大剂量甲强龙、术后谵妄、术后进ICU、镇痛方式等因素对术后RC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麻醉时间(X1)、全凭静脉麻醉(X2)、主胸弯Cobb角(X3)、融合节段数(X4)、术后谵妄(X5)和手术失血量(X6)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发生RC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模型为P=1/[1+exp(0.020X1-1.407X2-0.060X3+0.574X4+4.023X5+0.087X6-8.742)]。结论:术前主胸弯Cobb角大、手术融合节段数多、术中失血量大及术后出现谵妄的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容易发生RC,麻醉时间长、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可能增加术后RC的风险,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为防治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03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瘫痪情况、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手术节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103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1.65%。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种(χ2=28.540,P0.001)、瘫痪情况(χ2=19.529,P0.001)、术前合并症(χ2=11.936,P=0.001)、手术方法 (χ2=12.718,P=0.005)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对病种、瘫痪情况、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 4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瘫痪情况和手术方法是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3例(24.26%)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死亡5例(3.68%).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P=0.041)、术侧(P =0.014)、出血量(P=0.010)及手术持续时间(P =0.009)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HR3.158,95% CI 1.248~7.992,P=0.015)和手术持续时间(HR2.508,95% CI 1.035 ~6.080,P=0.042)为良性病变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伴有高并发症发生率.但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科学合理进行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全肺切除仍然可以作为良性肺疾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施舟  陈振星  王斌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0):1023-1028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并发症组(n=271)和无并发症组(n=331)。提取性别、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史、术前房颤、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乳酸脱氢酶、血糖、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术中药物使用情况、术中输血量、术中液体输注量、术中尿量、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心电图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PPCs的相关性。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外科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年龄、左心房直径明显增大,ASA分级、糖尿病和术前房颤比例、肺动脉高压分级、淋巴细胞含量、尿素氮、球蛋白、总蛋白、乳酸脱氢酶、AST浓度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和CPB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注血小板比例明显升高,晶体液输注量明显增多(P<0.05);术后尿素氮、肌酐浓度明显升高,引流量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 Ⅳ级(OR=1.886,95%CI 1.030~3.456,P=0.040)、术前房颤(OR=1.526,95%CI 1.031~2.257,P=0.034)、CPB时间≥2 h(OR=2.418,95%CI 1.692~3.456,P<0.001)是心脏外科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房颤、ASA Ⅳ级、CPB时间≥2 h是心脏外科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195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95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50例,发病率为25.64%(50/195)。患者年龄大于80岁、体重指数>25、有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史、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等术前状况因素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28、7.32、8.62、6.56、6.95, P﹤0.05)。手术方式包括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及全麻插管时间超过3h等因素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6、8.52、8.67、9.12, P﹤0.05)。结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高龄、肥胖、吸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史、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手术方式有明显关系,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
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手术治疗特点及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222例年龄≥70岁接受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病人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纳入Ⅰ组,仅出现一般并发症的病人则纳入Ⅱ组,无并发症发生的病人纳入Ⅲ组.定义A1组=Ⅰ组+Ⅱ组,B1组=Ⅲ组,A2组=Ⅰ组、B2组=Ⅱ组+Ⅲ组.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在A1组与B1组间、A2组与B2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161例病人合并其他疾病(72.5%).手术方式以单肺叶切除为主(64.9%),中位淋巴结清扫数为14个(0~57个).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3.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3.5%,围手术期死亡1.8%(4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体重下降(P=0.020)、ASA分级(P<0.001)、MVV(%预测值)(P=0.020)和淋巴结清扫数(P=0.004);影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SA分级(P=0.003)、MVV(%预测值)(P=0.018)和肿瘤位置(P=0.007).结论 重视术前体重下降及术中淋巴结清扫对70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对术前高ASA分级、低MVV(%预测值)水平以及肿瘤为中心型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应特别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手术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risk factors of morbidity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222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who had undergone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their lung cancer was review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Ⅰ including the patients who had sev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group Ⅱ including the patients who had mild complications and group Ⅲ including the patients who had no complications. Moreover, the definitions were made that group A1 = group Ⅰ+ Ⅱ , group B1 = group Ⅲ, group A2 = group Ⅰ and group B2 = group Ⅱ + Ⅲ. Univariate analyses and multivariat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s relating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to risk factors were performed between the group Al and Bl, A2 and B2, resulting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overall morbidity and major morbidity. Results Preoperative comorbidity was recorded in 161 patients (72.5%). Lobectomy (64.9% ) was the predominant surgical procedure. The median number of dissected LN was 14, with the range of 0 to 57. The overall morbidity was 63.5% , including major morbidity of 13.5%.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was 1.8% (4 cases). The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overall morbidity were preoperative weight loss (P =0.020), ASA score (P<0.001), MVV (% predicted) (P=0. 020 ) and the number of dissected LN ( P = 0.004 ).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ajor morbidity were ASA score ( P =0.003), MVV (% predicted) (P= 0.018) and the location of tumor (P=0.007).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weight loss and numbers of dissecte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were risk factor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Proper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 ASA score, low MVV (% predicted) or central tumor, could reduce the major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6.
胆石症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石症手术病人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4例因胆石症住院并接受剖腹(非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PP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24个因素与PPC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围手术期经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OR=5.906)、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OR=1.145)、手术时间(OR=1.011)、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689)、术后镇痛(OR=0.059)。得出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为:P(1)=1/[1+e-(- 9.803+1.776×A+0.135×B+0.011×C-0.372×D-2.835×E)]。结论围手术期经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术后镇痛与否是胆石症手术病人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因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证,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20人(738膝),其中55人(55膝)发生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病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临床因素,从中寻找导致TKA术后切口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结果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约7.45%,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既往吸烟病史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均是TKA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分别为1.199、3.119、2.684(P<0.05)。 结论BMI值过高、既往吸烟史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均是TKA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的切口情况。对于术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应注意评估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出血及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新星  沈彦  谢文龙 《中国骨伤》2017,30(4):339-344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降低切口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85例(315足)行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18个临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差异的变量再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5例(315足)共有29例(30足)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红肿渗出、不愈合9足,皮缘发黑坏死或者切口裂开16足,皮肤软组织浅层感染3足,骨髓炎2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坠落高度(P=0.017)、糖尿病病史(P=0.026)、吸烟史(P=0.001)、手术时间(P=0.003)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这些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P=0.029)、吸烟史(P0.001)、手术时间(P=0.018)是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戒烟、积极控制血糖以及熟悉手术操作,有效减短手术时间可以减少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