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巩膜瓣松解线缝线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巩膜瓣松解缝线技术是近代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改进之一。术中紧密缝合巩膜瓣,可减少低眼压,浅前房等术后并发症。一定时间拆除缝线,指压按摩,有利于形成和维持滤过滤。操作简单灵活,适应证广。本文综述几种缝线技术的具体做法,效果和有关事项等。  相似文献   

2.
巩膜瓣缝线松解在小梁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或激光断线松解术是近几年才被重视的一项改良手术。两不仅可促进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低眼压发生,而且还可通过拆除或松解来调整并促进房水滤过量,增加眼压控制和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临床观察应用该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本综述该手术方法的操作与改良,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9月在我院接受滤过性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 5 0例 ( 64眼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2 7例 ( 3 5眼 ) ,采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2 3例 ( 2 9眼 )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术后 6月内的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术后第 1周内眼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观察组眼压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尔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早期滤过泡渗漏和前房积血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 ,住院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简单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且可以达到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样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Schlem 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5例 16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 11例 11眼 ,慢性闭角型 4例 5眼的患者施行了 Schlem 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按照风间成泰的手术方法是做二层巩膜瓣并切除深层巩膜瓣 ,剪除 Schlemm管外壁 ,并从管断端口分别植入Schlemm管内 6 - 0尼龙线 6~ 8mm ,穿透性小梁切除及相应虹膜剪除 ,水密缝合浅层巩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形成、眼内炎性反应、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有无滤过泡等情况。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95± 2 .73)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 (30 .2 5± 16 .33) m m Hg(1k Pa=7.5 mm Hg) ,术后 3、6、9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 (18.0 1± 5 .4 4 )、(16 .92± 5 .2 4 )、(16 . 33± 0 .6 5 ) mm H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值分别为2 .74 0、3.0 2 4、3.399,P值分别为 0 .0 13、0 .0 0 7、0 .0 0 4 )。术前平均用药 (2 .5 0± 1.33)种。随访期间眼压≤ 2 1mm Hg14眼(87.5 % )。术后 8眼 (40 % )有少量前房积血 ,大部分 3~ 5 d吸收。 2眼有前房内有形渗出 ,5 d消失。 3眼形成滤过泡 ,其他眼随访未形成滤过泡。无脉络膜脱离、持续性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Schlem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mg/mL丝裂霉素的棉片3~5min,缝合巩膜瓣时作两根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4~27月。结果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改良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许霞 《眼科新进展》2005,25(6):527-527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常见致盲性眼病,在青光眼的失明人群中占90%,传统的治疗为先用药物降眼压以后行滤过手术。然而临床上有一些患者在使用局部及全身多种降压药物后眼压仍无法控制,为避免高眼压下手术的高危险而继续用药,这种不仅降压无望,而且尚存的视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害。我院对1a多来住院的这类患者进行了改良小梁切除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小巩膜瓣和填压缝线与拆除技术对早期恢复前房和维持滤过泡的作用。方法  32例 37眼青光眼进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巩膜瓣大小为 3m m× 2 .5 m m ,填压缝线紧密缝合 ,于术后 6天切断角膜缘上线襻 ,松解拆去缝线 ,眼球按摩。结果  34例 (91.9% )前房于术后第 1天形成 ,术后 1— 2周 , 、 型滤过泡 35眼 (94.6 % ) ,平均眼压 1.86± 0 .34k Pa,2 4眼随访 3— 6个月 ,2 1眼 (87.5 % )为有效滤过泡 ,平均眼压2 .11± 0 .6 7k Pa。结论 小巩膜瓣松解填压缝线小梁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滤过泡维持好。  相似文献   

8.
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否减少小梁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48例(72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其他眼部并发症。结果 在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视力下降的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6.06%,12.12%和6.06%,而对照组分别为28.21%,30.77%和26.64%(P<0.05),而且观察组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及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控制术后滤过水平而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经结膜下松解巩膜瓣缝线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3例23眼小梁切除后滤过泡扁平、前房较深、眼压偏高者,用0.4%奥布卡因(倍诺喜)或2%利多卡因点眼两次表麻,在滤过泡的结膜面放置复方托品酰胺或盐酸肾上腺素浸湿的棉片2min,夹持10—0进口缝线的缝针避开血管经结膜的表面进针达到巩膜瓣要拆除的缝线处轻轻摆动针刃,缝线即可断开。结果按摩眼球结膜滤过泡隆起,结膜面无房水渗漏,眼压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解除房水引流的外周阻力,增加滤过功能,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可重复操作,不需设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30只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 30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2-12月,30只眼中24只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5只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下用药治疗不理想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行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只要术前考虑全面,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周全护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早期并发症和提高长期降眼压的作用。方法将60例(6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入选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可拆除缝线并小梁切除术加丝裂霉素C(MMC),对照纽行小梁切除术加MMC。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绀间眼压除术后1d有显著差异外,余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可拆除缝线并未能瞳著减少小粱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对远期眼压控制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8例7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可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随访3~12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随访,视力≥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6~12mo中观察组视力≥0.5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对照组前房出现渗出物多于观察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能够减少前房渗出,降低眼压,在联合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拟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63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29例(40眼)行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34例(4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及并发症.随访3~6个月.结果 A组:未拆除调节缝线前无浅前房发生,拆除后发生浅前房7眼(17.5%),B组浅前房9眼(2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83,P>2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A组33眼(82.5%),B组28眼(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眼压:术后3个月、6个月,A组眼压控制较好,两组眼压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6,2.489,P<0.05).术后视力:早期A组视力恢复较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为脉络膜脱离,B组3眼(7.5%)发生角膜缘切口漏.结论 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了中远期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药物治疗24—48h后眼压控制不良,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放液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2-12月。术后1月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38眼(95.00%),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2眼(5.00%)。术后1月视力提高者21眼(52.50%),保持不变者15眼(37.50%),下降者4眼(10.00%),术中术后未发生脉络膜大出血、眼底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放液术是安全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府积极手术.可以擗龟视功能讲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5.
裴文萱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19-1320
目的: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手术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治疗48例50眼PACG,按手术前用药下的眼压情况分为治疗组(12眼,眼压≥40mmHg,1mmHg=0.133kPa)和对照组(38眼,眼压<40mmHg),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和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手术成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但后期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PACG,为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可早期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不同阶段泪膜的影响。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患者60例68眼,按是否合并可调节缝线治疗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为小梁切除组,观察组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30、90d行泪膜破裂时间( tear break-up tile, BUT)、泪液分泌试验( Schirler l test,Sl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FL)检查,同时观察术前和术后1、30d时的体征和症状。
  结果:观察组术后7d内Slt值及术后3d时F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起两组患者间Slt值及FL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 d观察组的异物感、结膜充血及畏光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起两组患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在短时间内会对术眼眼表泪膜产生不利影响,但拆除缝线后不利影响将很快消除。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o assess the practicality of same-day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review following trabeculectomy with releasable sutures. It i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series study. METHODS: 40 ey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patient trabeculectomy for glaucoma optic neuropathy. IOP measurement at 2, 4, 8, 12 and 24 h following trabeculectomy with releasable sutures. Slit-lamp microscopy documenting surgical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ree patients required intervention within the first 24 h and four patients at 24 h because of raised IOP. Investigating pressure outcomes of low (<8 mmHg) and high (>21 mmHg)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IOP assessments at 2, 4, 8 and 12 h were compared with a 'gold standard' of IOP at 24 h postoperatively. False negative results persist at time periods for low IOP and are absent for high IOP only at 8 h postoperatively. There is a marked change in IOP over the first 24-h period in some patients, both from high to low and from low to high levels. CONCLUSIONS: Same-day review of trabeculectomy is not a practical proposition as a policy for a unit with present operative techniques. Indeed the finding of transient high pressures during the first 24 h in some cases suggests that in those patients for whom there is concern (mainly those with severe disc cupping at the time of surgery) at least one IOP check during the first 24 h postoperatively may be warranted in addition to the 24-h postoperative check.  相似文献   

18.
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可拆式缝线是否能减少丝裂霉素 C(MMC)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 MM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 16例 ( 2 1眼 )难治性青光眼 (RG)。术后 1天、1月及 1年 ,检查纪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 ,术后早期Ⅱ度浅前房占 9.5 2 % ,持续性低眼压 14 .2 9%。术后 1年 ,保持功能性滤过泡者 76.19%。全部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以眼压≤ 2 1.0 5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 ,手术成功率为 80 .95 %。结论 MMC可提高RG术后眼压控制率 ,而联合可拆式缝线 ,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 ,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王丽丽  李达  杨阳  拓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37-1939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