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与静脉肾盂造影评价肾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CT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肾脏疾病患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资料.结果⑴在234只受检肾脏中,101只IVP提示肾功能良好,肾动态显像肾摄取均正常,GFR值为(60.13±16.85)ml/min;⑵48只患肾IVP提示显影不良,核素肾动态显像患肾摄取为1~3级,GFR值(23.06±10.61)ml/min;⑶、IVP不显影的患肾85只,71.8% (61/85只)肾动态显像提示有放射性摄取,GFR为(20.39±12.54)ml/min,其中,13.1%(8/61只)肾摄取正常(0级);⑷肾动态显像检出的有功能肾脏多于IVP(P<0.005).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优于IVP, IVP患肾不显影时应进一步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双侧4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包括采用输尿管裁剪整形再植术8例,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结果: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8例,术后随访1-10年,经超声及IVP检查,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均明显减轻,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的患者远期疗效满意,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病情无明显发展。结论:超声、KUB+IVP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治疗时应根据肾功能、肾积水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1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对 6 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UPJ)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6例行肾切除术 ,5 6例行Anderson -Hynes盂成形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4 5例 ,女 17例 ,年龄 3岁~ 5 2岁 ,左侧 18例 ,右侧 34例 ,双侧 10例。合并患侧肾盂结石 8例 ,肾憩室结石 2例 ,异位血管 4例 ,肾旋转不良 3例 ,对侧肾萎缩 1例。临床症状 :肾绞痛或腰腹部胀痛 34例 ,腹部包块 16例 ,血尿 8例 ,体检发现 4例。术前均行B超及KUB、IVP检查提示肾积水 ,其中轻度 10侧 ,中度 31侧 ,重度 2 1侧 ,不显…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是利用CT技术显示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和肾实质的方法,它把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部分性的结合为一体,具有IVP和CT的优点,因而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可以代替IVP、输尿管镜等泌尿系检查,开创了泌尿系无痛性检查的先河.它由于能同时显示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和肾实质,因此对疾病的应用范围广泛,其包括:解剖变异、尿路结石、感染性疾病及良恶性肿瘤,它采用1 mm层厚进行全尿路扫描,根据情况采用尿路平扫,动、静脉期增强加延时期扫描,并对数据进行各期各种三维重建,能大大提高阳性率和诊断率.现就我院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行MSCTU检查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卢永超 《现代医院》2012,12(9):44-45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重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间因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行CT扫描资料。扫描包括常规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肾排泄期,根据梗阻程度选择合适的扫描延迟时间,所有原始图像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得出CTU后处理图像。结果本组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单纯肾结石15例,单纯输尿管结石23例,单纯膀胱结石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膀胱结石3例,肾、输尿管及膀胱多发结石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优良的成像质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而获得多种模式的二、三维图像,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及血管病变,结合泌尿系造影可提高结石检出率及评价尿路有无梗阻及其程度,对IVP不显影或不能确诊的泌尿系结石可明确诊断,可为临床医师手术提供直观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加压下平板型数字胃肠机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IVP检查的患者143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0)和研究组(n=73)。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下IVP,研究组采用无加压下平板型数字胃肠机行IVP,比较两组患者的IVP图像质量、检查时间、疾病诊断准确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IVP图像质量较好,检查时间较短,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无加压下平板型数字胃肠机应用于IVP检查中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及疾病诊断准确率,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立广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8):83-84,90
目的:分析讨论静脉肾盂造影(IVP)、CT、MRI三者联合应用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肾癌患者影像资料,50例均行IVP、CT及MRI检查,CT及MRI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三者影像表现并总结三者联合应用的优势。结果:IVP检查异常40例(80%),未见异常10例(20%),肿瘤均位于肾轮廓内,且直径均小于3cm。50例CT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增强三期扫描可清晰显示静脉癌栓(1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2例)。50例MRI检查均有异常表现,MRI能清晰显示肿瘤内出血、坏死(30例)、假包膜(21例)。结论:IVP有助于显示肾盂肾盏改变,CT诊断肾癌准确率比较高;MRI显示肿瘤内出血、坏死及假包膜有很高的特异性,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肾癌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肾、输尿管和膀胱显影而达到诊断目的的一种检查方式,是泌尿外科、妇科等常用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于泌尿系统结石和泌尿系统排泄功能有着权威的诊断目的。造影剂肾病(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病因。  相似文献   

9.
铅主要损害人体的神经、造血及消化系统,肾亦为铅作用的靶器官。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内的铅,分布于肝、肾、脾、肺、脑中,其中以肝、肾含量最高,最后较稳定地沉积于骨内。肾是机体排泄代谢产物的主要器官,进入体内的铅主要经肾及肠道排泄。铅在肾的亚细胞分布顺序为:基质>线粒体>微粒体>核。肾近曲小管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因此,铅对肾小管的  相似文献   

10.
肾盂内生长型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内生长型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例肾盂内生长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以血尿、腹痛为临床症状,B超、CT、IVP影像学检查提示2例肾盂内占位性病变,3例肾积水,1例肾结石。逆行肾盂造影发现4例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结果4例行肾母细胞瘤根治术,术中术后病理切片提示为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随诊2~8年,未见复发。结论肾盂内肾母细胞瘤有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其中输尿管插管逆行肾盂造影最重要。手术+化疗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原因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诊断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有典型的膀胱刺激症患者只占29.03%,83.37%患者有血尿、19.35%患者有腰痛,腰痛伴间断发热者占16.13%;有结核中毒症状者占19.35%。尿常规异常者占93.55%,结核杆菌检测阳性率为22.58%,PCR-TB阳性率为61.29%。B超检查31例、CT26例、IVP31例,诊断肾结核符合率分别为19.35%、61.29%、92.31%。其中25例IVP(57.14%)患肾不显影,肾功能已丧失,行肾切除,另6例经抗痨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肾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化以及早期缺乏明显的影像学改变,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重要原因。肾结核的诊断必须重视其不典型性的临床症状,对实验室检查及其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CT尿路造影(CTU)三维成像对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肾下盏结石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U组(n=26)和IVP组(n=38)。CTU组术前采用CTU三维成像,IVP组术前采用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两组的术前检查指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的结石直径、IPA、I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U组手术时间短于IVP组,结石清除率高于IVP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U组术后白细胞、CRP水平低于IVP组(P<0.05)。结论术前CTU三维成像对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临床疑有输尿管结石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及其优点。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4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1 1例 ,年龄为 1 4~ 70岁 ,临床主要症状为腰痛、腰酸、血尿 ,病程 3d~ 1 3年。1 .2 方法 采用Aquilion多层 (4层或 1 6层 )螺旋CT对患者行全尿路平扫或 /和肾动脉期、肾实质期、排泄期全尿路扫描 ,其中 1例行静注肾盂造影 (IVP)后全尿路平扫 ,采集层厚 2mm或 1mm、螺距 5 .5mm或 1 5mm ,扫描时间 0 .5s,重建时间 0 .5s,软组织重建函数 ,增强者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量 90~1 0 0ml,注射速率 2 .5~ 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增强过程中细心护理的重要性及对造影剂副反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10月行CT增强检查的875例患者中63例发生含碘造影剂副反应的护理及施救对策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副反应分为轻度54例、中度8例、重度1例,经细心护理,及时施救,均顺利完成增强扫描,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未予预防性用药,副反应发生率13.7%,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副反应发生率8.8%,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为9.58%(30/313),而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率下降到5.87%(33/562)。检查前给予干预及使用非离子对比剂可以明显减低副反应发生率。结论含碘造影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易引起不同程度副反应的发生,但经精心护理和积极防治,可以减少或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CT增强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的影像表现,评价MSCTU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尿培养、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结核的CT影像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58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技术,获得尿路成像图像。结果 37例患者中,确诊前通过MSCTU诊断肾结核34例,准确率达91.9%;其中肾脏形态、大小改变28例,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灶28例,肾内出现钙化灶14例,累及输尿管7例,膀胱3例。结论 MSCTU检查能够客观显示各期肾结核的病理特征,直观显示泌尿系全貌,逐渐取代了传统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有强 《现代医院》2004,4(5):63-63
临床病例  附加肾罕见 ,我院收治 1例 ,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35岁 ,因发热、尿痛 1 0天而入院。无腰痛、无腹痛 ,大便正常。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及治疗不祥 ,无效。入院前 1天在我院门诊行静注肾盂造影 (IVP)及CT检查 ,IVP提示右肾向外侧移位、双肾功能正常、双输尿管无扩张 ;CT提示右肾前内侧腹膜后囊性占位、盆腔囊性占位。查体 :双肋脊角对称、无隆起 ,右肾区有叩痛 ,双输尿管行经无压痛 ,尿道外口无红肿。肛检可触及盆腔囊性肿物 ,有触痛。实验室检查 ;尿LEU2 、BLO3 ;血WBC8 7,GRA74 %。术前诊断 :腹膜后囊肿 ,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素90Tc-DTPA肾动态显像(RDI)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病例30例.对术前患肾功能进行测定,得出定量的GFR值供临床医师参考,同期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这2种方法评价患肾残余功能的差异.对于单肾GFR<10mL/min,肾实质在120min内无明显放射性摄取的患者行单肾切除.结果 (1)在30只受检患肾中,有12只患肾IVP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RDI结果显示有残余功能肾脏多于IVP(P<0.05);(2)GFR定<10mL/min,RDI诊断为无功能的10例患者中,有6倒因肾实质在120min内无明显放射性摄取而行手术切除,在切除患肾的术后病理中均的提示肾积水、肾实质萎缩,部分合并间质慢性炎症.结论 (1)RDI用于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较IVP更为灵敏,且能定量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2)当RDI提示为无功能且肾实质在120min 内无明显放射性摄取且重度肾积水的患肾,应及时行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报告我院从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使用B型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结石186例,就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86例泌尿系结石均经B超和IV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结石83例,输尿管结石78例,膀胱结石25例,男102例,女84例,年龄11~72岁.二、仪器和方法1.B超使用ALOKA SSD-620,探头频率3.75MHz.按周氏方法受检者均先取俯卧位,从腰背部双肾区作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细致探  相似文献   

19.
黄文英  韦雄  黄训 《现代医院》2009,9(2):12-13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100例数字化IVP检查与100例常规IVP检查的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R影像:优占64.5%,良占31.1%,差占4.4%;传统组:优占40.3%,良占49.8%,差占9.9%;②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小钙化的检出显示清晰率:DR组88.0%,传统组66.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肾孟造影图像质量优于传统X线,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小钙化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或化生性病变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 ,临床并不少见 ,以病理为确诊依据 ,治疗以医院条件而定 ,有电切加化疗、单纯化疗、单纯电切。我科自 1982 - 2 0 0 2年共收治10 9例腺性膀胱炎 ,作者就其治疗方法及病理分型不同时的预后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86例 ,女 2 3例 ,年龄30~ 72岁 ,平均年龄 4 5 .7岁。临床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82例 ,下腹疼痛 10例 ,血尿 17例。B超10 9例均有膀胱壁不均匀增厚 ,肾输尿管和膀胱X线检查 (KUB)加静注肾盂造影 (IVP) 70例 ,患侧有肾积水 5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