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及IL-10)的影响。 方法:将拟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45例)及开腹组(n=44例),采集所有患者术前2d及术后4h、1d、2 d、4 d的腹腔冲洗液。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所收集的腹腔冲洗液中IL-6、IL-8及IL-10。采用t检验来统计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来统计计数资料。 结果:术前2d两组腹腔冲洗液IL-6、IL-8及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24,t=1.652, t=1.521,P>0.05);术后4h、1d、2d、4d开腹组腹腔冲洗液IL-6、IL-8水平显著高于腹腔镜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481、2.347、2.132、2.078,P<0.05;t=2.314、2.248、2.041、2.008,P<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腹腔镜组 (t=2.618、2.358、2.145、1.997,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腹腔局部炎症反应较轻,且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在预防IL-6介导的胃癌腹腔转移方面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及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冲洗液CEA和多巴脱羧酶(DDC)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胃癌根治术者各42例,设为机器人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收集患者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CEA和DDC浓度.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结果 机器人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中CEA浓度分别为(242±189) μg/L、(221±174) μg/L和(257±135) iμg/L,术后CEA浓度分别为(1 262 ±785) μg/L、(1 172 ±699) μg/L和(2 996±1 947) μg/L;3组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中DDC浓度分别为(8±5) μg/L、(7±4) μg/L和(8±6) μg/L,术后DDC浓度分别为(87±55) μg/L、(81 ±52) μg/L和(146±135) lμg/L.3组患者术前CEA与DD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491,0.161,P>0.05);3组患者术后CEA与DDC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214,6.865,P<0.05).两两比较术后CEA与DDC浓度发现:开腹手术组较腹腔镜及机器人组明显升高(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与机器人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同种手术方式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中CEA和DDC浓度:3组术后CEA和DDC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53、-11.700、-9.780,-10.261、-9.955、-6.969,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术后腹腔冲洗液中CEA和DD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低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于防止CEA和DDC介导的胃癌腹腔转移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对小儿血CRP、IL-6、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将50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25例。腹腔镜组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开放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于手术前1天早晨空腹、术后即刻、术后第2天早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中的CRP、IL-6、IL-10的含量。结果2组术后即刻CRP、IL-6、IL-10比手术前有显著升高(腹腔镜组q=8.508、11.307、22.111,P〈0.05;开放组q=7.938、16.668、21.707,P〈0.05);但开放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3.106,P=0.005;t=-4.509,P=0.000;t=-4.745,P=0.000)。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腹腔镜组CRP、IL-6、IL-10差异无显著性(q=0.086、0.482、3.853,P〉0.05);而开放组仍高于术前(q=3.845、10.599、11.379,P〈0.05)。2组相比,开放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3.130,P=0.005;t=-5.051,P=0.000;t=-3.730,P=0.001)。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引起CRP、IL-6、IL-10的改变较小,因而,腹腔镜手术对小儿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小,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中对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120例需行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每组60例患者。采用SA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IL-8、IL-6、TNF和CRP的水平值及术后恢复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术后1 d和2 d,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血清中IL-8、IL-6、TNF-α和CRP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4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较轻,且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局部和全身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2月40例直肠癌分为开腹组20例和腹腔镜组20例,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术后第1天和第3天腹腔引流液送检测定WBC、IL-6。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WBC、CD4、CD8、CD4/CD8、NK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第1、3天血CRP分别为(109.9±36.2)、(80.9±26.3)mg/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83.9±37.7)mg/L(t=2.226,P=0.032),(58.6±30.4)mg/L(t=2.485,P=0.017)。开腹组术后第1、3天血IL-6分别为(92.6±21.0)、(71.6±18.4)pg/m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73.7±20.9)pg/ml(t=2.853,P=0.007),(57.3±19.3)pg/ml(t=2.398,P=0.021)。2组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WB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引流液IL-6开腹组术后第1天(164.8±54.0)pg/ml和术后第3天(121.6±45.9)pg/ml明显高于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128.3±55.4)pg/ml(t=-2.112,P=0.041)和术后第3天(90.7±48.2)pg/ml(t=-2.076,P=0.044)。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42.7±104.8)ml比开腹组(246.0±146.4)ml明显减少(t=-2.565,P=0.014),肠道功能恢复时间(51.0±19.1)h与开腹组相比明显缩短(81.1±21.6)h(t=-4.6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7±2.8)d与开腹组(13.7±5.3)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238,P=0.031)。2组手术时间、肿瘤下切缘距离、肿瘤直径、清除淋巴结数和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乙型脑炎患儿和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的含量。结果乙型脑炎患儿极期、恢复期及对照组患儿脑脊髓液中的IL-1β含量分别为(49.43±14.59)、(24.73±14.50)和(8.98±1.2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88,P〈0.01);IL-1ra含量分别为(177.39±60.19)、(78.24±44.63)和(21.09±3.10)μg/L,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91.53,P〈0.01)。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儿极期和恢复期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极期:F=82.36、66.50,P值均〈0.01;恢复期:F=55.17、79.50,P值均〈0.01)。患儿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含量呈正相关(极期:r=0.815,t9〈0.01;恢复期:r=0.728,P〈0.01)。结论乙型脑炎患儿极期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明显升高,与乙型脑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参与了乙型脑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对高迁移率组蛋白l(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释放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进而探讨IL-10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 g~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即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组(P组,6只)、急性肺损伤组即LPS组(L组,30只)、PBS+IL-10组(PI组,6只)、LPS+IL-10组(LI组,30只).P组和PI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的同时分别经由气道滴注5 ml的PBS和IL-10,L组和LI组腹腔注射LPS的同时分别经由气道滴注等体积的PBS和IL-10.L组和LI组注射LPS后的4、8、16、24 h和48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W/D)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6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 结果 腹腔注射LPS后,L组大鼠肺组织W/D和BALF中总蛋白浓度分别为(5.68±0.12) mg/L和(254±105) mg/L,与P组比较,分别增加了12%和297%(P<0.05),BALF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HE染色显示在注射LPS后4h肺组织的细胞浸润达到峰值随后减少,肺组织中HMGB1水平升高(P<0.05);使用IL-10后,LI组肺组织W/D和BALF中总蛋白浓度分别为(5.28±0.14) mg/L和(109±48) mg/L,与L组比较,分别降低了7%和57% (P<0.05),BALF中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细胞浸润改善,HMGB1表达下调(P<0.05). 结论 IL-10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下调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表达,从而改善肺组织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变化,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间63例腹腔镜、61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腹腔灌洗液,分别运用细胞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变化,观察胃浆膜受侵面积与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25.4%,与开腹组(2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率为41.3%,与开腹组(40.3%)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均为阳性的病例,其浆膜平均受侵面积为(16.2±2.2)cm2,而术前、术后游离癌细胞均为阴性的病例,其浆膜平均受侵面积为(5.3±0.8)cm2,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与浆膜受侵面积呈正相关(R2=0.874,P=0.000).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的腹腔镜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5例)与开腹组(27例)。出院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3 d应激反应[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IgA]指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E、NE、Co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E、NE、Cor水平分别为(82.86±19.79)μg/L、(90.47±15.29)μg/L、(180.29±24.38)μg/L,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36.36±25.82)μg/L、(141.07±18.93)μg/L、(254.02±33.28)μg/L(P<0.05);术前,两组IgG、Ig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IgG、IgA水平分别为(10.53±1.69)g/L、(1.43±0.41)g/L,明...  相似文献   

10.
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测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诱导,吸入异氟烷和笑气复合麻醉)和实验组(诱导和维持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给药)患者诱导前(t1)和气腹后20min(t2)血清中皮质醇、IL-6的水平,并观察2组7个时间点(T0~T6)MAP、HR的变化。结果实验组t1时点皮质醇浓度(227.48±50.81)μg/L与对照组(233.21±41.02)μg/L无统计学差异(t=0.481,P=0.633),但实验组t2时点(241.00±69.11)μg/L与对照组(354.70±37.55)μg/L有显著差异(t=7.918,P=0.000)。实验组t1时点IL-6浓度(105.99±30.65)ng/L与对照组(111.20±34.80)ng/L无统计学差异(t=-0.615,P=0.541),但实验组t2时点IL-6浓度(116.06±30.89)ng/L与对照组(172.73±23.54)ng/L有显著差异(t=-7.992,P=0.000)。MAP及HR:实验组T0~T6MAP和HR均无显著变化(F=0.92,P=0.485;F=0.41,P=0.878),但对照组MAP和HRT0~T6有显著差异(F=10.11,P=0.000;F=10.44,P=0.000)。实验组T2~T5时点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麻醉较常规吸入复合全麻能有效地抑制LC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微转移、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65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腹腔冲洗液中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及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P物质(SP)及神经肽(NPY)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手术开始时,两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血清CCK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GAS、MTL、SST、SP、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手术后肿瘤微转移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对神经小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AGEs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IL-1β、IL-6mR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的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和AGEs对照物组比较,AGEs组细胞活化呈阿米巴样,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浆内颗粒物增多,以300mg/L作用18h组效果最显著。与空白组和AGEs对照物组比较,作用时间相同时,AGEs浓度为50mg/L时即可见细胞的IL-1β、IL-6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或P〈0.01),浓度为150mg/L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作用浓度相同时,2h即可见细胞的IL-1β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6h见细胞的IL-6mRNA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以300mg/L作用18h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AGEs刺激可使小胶质细胞内IL-1β、IL-6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根治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9月进行的112例胃癌根治术,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腹腔镜组50例,开腹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根治性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1.8±44.2)min]、清扫淋巴结数[(18.4±5.5)枚]与开腹组[(223.6±36.9)min、(20.5±5.9)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70,P=0.287;t=-1.930,P=0.056).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60.5±136.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1.4)d]、术后住院时间[(11.5±2.3)d]均小于开腹组[(231.6±121.7)ml、(4.8±2.3)d、(14.3±3.9)d],差异有显著性(t=-2.912,P=0.004;t=-4.854,P=0.000;t=-4.484,P=0.0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6/50),低于开腹组(21.0%,13/62),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580,P=0.209).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显著性(χ2=2.064,P=0.356).结论 熟悉局部解剖与淋巴结清扫技巧,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胰腺假性囊肿(PP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SAP伴PPC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57例和开腹组53例,内镜组给予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指标及炎症因子比较使用t检验;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内镜组和开腹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0.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0.0±41.2)min和(100.5±30.1)ml,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内镜组肛门排气时间、灌洗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0±0.8)d、(10.5±1.7)d和(21.2±4.5)d,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内镜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分别为(32.3±13.8)g/L、(110.0±24.1)g/L和(55.1±16.2)g/L,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内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和7.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SAP伴PPC,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降低患者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1)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6.3±12.9)枚,与开腹组(26.8±11.2)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93,P=0.694).(2)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9.1±132.1)ml vs.(296.9±135.6) ml,t=-3.971,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3.6±1.0)d vs.(4.3±0.8)d,t=-7.161,P=0.000],但手术时间长[全胃(215.0±22.6) min vs.(199.3±15.8)min,t=6.155,P=0.000;远端胃(180.0±21.1)min vs.(156.8±9.9)min,t=6.931,P=0.00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18.8% (30/160) vs.9.4%(17/180),Х^2=6.157,P=0.013].(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48.1% vs.54.9%,log-rank Х^2=1.531,P=0.216).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类似,能够符合肿瘤根治原则.与开腹相比,腹腔镜组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点.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糖组(NG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2)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25mmol/L);(3)IL-18正常糖组(IL-18/NG组):IL-18浓度分别为1ng/dl(IL-18/NG-1组),10ng/dl(IL-18/NG-2组),50ng/dl(IL-18/NG-3组),100ng/dl(IL-18/NG-4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IL-18和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增加,NG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随IL-18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高糖可导致炎症因子IL-18、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可能依赖于IL-18,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对255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胃癌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11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生存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均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18/116),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8.1%(39/139)(P<0.05).是否行腹腔镜手术(P<0.05)、手术时间(P<0.01)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P<0.05)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0和22.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手术时间和术前合并症是老年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收治的1 1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59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后24,72 h免疫指标检测显示,两组患者IL-2和IL-6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开腹组两者升高程度大于腹腔镜组(均P<0.05);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以上T细胞亚群在腹腔镜组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并发症均明显减少,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少,机体损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细胞因子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25例,按有无并发症发生分为A、B两组。B组入选患者包括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3例、吻合口出血1例、心律失常2例。监测麻醉前(T0)、手术开始切皮时(T1)、进胸后2h(T2)、鼓肺后 60min(T3)、术后 1h(T4)、术后 6h(T5)、术后24h(T6)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持续时间(SIRS为ACCP/SCCM标准)。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相似,SIRS持续时间A组少于B组。进胸后各时点IL-6、IL-8、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T4达到高峰后回落;IL-6组间T2-T5比较无显著差异,T6B组较A组明显上升(P<0.01),B组IL-8T3至 T6均较A组显著上升(P<0.05或0.01)。IL-10的变化趋势与IL-6、IL-8一致,在T4达到峰值后回落,B组术中各时点IL-10水平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6时低于A组。A组IL-6/IL-10、IL-8/IL-10比值在T5、T6时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仅是由于炎症介质的大量产生,更在于抗炎性介质的不足。围术期IL-6/IL-10、IL-8/IL-10比值对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下肢缺血-再灌注(I-R)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ES,H组)和复方乳酸钠组(R组),每组12例。切皮前30min,H组患者输入HES130/0.415ml/kg,R组给予复方乳酸钠。分别于术前(T1)、松止血带后30min(T2)、4h(T3)取静脉血检测IL-6和IL-10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R组比较,T2、T3时H组血浆IL-6浓度和IL-6mRNA、IL-6/IL-10比值及IL-6mRNA/IL-10mRNA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IL-10浓度和IL-10mRNA明显升高(P0.05)。结论术前应用HES130/0.4行AHH可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的同时,还可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能有效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