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4年ADR106例,对涉及的药物和不良反应的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成年组ADR发生率最高,占52.8%,其次为老年组及少年组,分别达到33.0%及14.2%;药物涉及11大类56个品种,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3.0%、20.8%。ADR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中以皮肤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小儿、老年人群的重点监测,注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郭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72-773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9年167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7份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9.1%;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2.63%.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变态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对2008-2009年100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中涉及药物7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ADR居多,占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7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102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59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48.0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78%;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强调合理用药,就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4.69%),中药制剂居第二位(9.29%)。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导,尤其是为老年人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并提高对中药引起ADR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循证药学原理,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应用信息,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用三线表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ADR涉及抗感染药品种类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对我院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2.54:1),诱发ADR药物有20类,67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占27.62%,位居首位,其次是营养药,导致ADR占12.38%,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11.43%,位居第三;ADR发病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曲松钠(6.66%),其次为阿糖胞苷(5.71%),第三为肝素钠(3.81%);ADR临床症状主要以全身性损害(34.59﹪)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附件(16.54%);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83.81%。结论临床上导致ADR因素众多,ADR发生几率以及临床症状均因人而异,因此临床用药结合患者病情,具体分析须慎重。  相似文献   

8.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商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ADR/ADE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百色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集的140例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ADR/ADE中,高发年龄集中在0~10岁和50岁以上;涉及药品12类11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比例最大;引发时间以注射给药为最快;以对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ADR的患者经采取治疗或停药措施后痊愈。结论应加强ADR/ADE的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新姣 《当代医学》2009,15(27):86-87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在实际用药中的发生情况及给用药忠者造成的危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2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两位的是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次为中药制剂。ADR对皮肤的损害最为常见,但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的损害也较严重。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要加以重视尽量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吴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17-1018
目的: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易感因素,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上报的10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0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占61.5%,中药制剂占24.8%。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了95.4%。结论: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应加强抗菌药、中药制剂的ADR监测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9月收集到的136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136例,涉及的药物共79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用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78份抗菌药物ADR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涉及9大类26个品种;78例ADR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47.45%;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4.36%),其次为消化系统、发热等.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给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28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药品涉及广泛,以抗菌药物最为常见,中药制剂次之;ADR涉及器官系统较多,以皮肤及附属器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ADR,按照疾病适应证合理用药,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出现ADR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探讨预防严重ADR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46例严重ADR报告表,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严重ADR中,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严重ADR例数最多(89例,60.96%),其次为口服给药(52例,35.62%);抗菌药物引起的严重ADR最多,其次为心脑血管药物和中药制剂;ADR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炎、重症皮疹等表现为主;90例严重ADR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2例危及生命。结论严重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邵建兵 《河北医学》2011,17(9):1244-1247
目的:了解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199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7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物也较多。合并用药占24.12%,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中枢及全身症状,胃肠系统等症状。重度、新的ADR 64例(32.16%)。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隋况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116例,涉及的药物共36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