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50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口服护肝片4片,tid,熊去氧胆酸1-2片,itd,疗程为1-3个月,必要时停用Aza,结果:有29例(58%),治愈。13例(26%)好转,8例(16%)无效,肝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ol,DBiol,IBiol,CsA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1,P<0.05),而其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50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口服护肝片4片,tid,熊去氧胆酸1~2片,tid.疗程为1~3个月.必要时停用硫唑嘌呤.结果有29例(58%)治愈,13例(26%)好转,8例(16%)无效.肝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ol、DBiol、IBiol、CsA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1,P<0.05),而其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000~1500 mg入生理盐水60 m l静脉注射,1次/d,疗程14~28 d,观察症状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致肝内胆汁淤积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促进胆红素消退。  相似文献   

4.
<正>1结核病的流行现状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相继实施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特别在2001年全面推行了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力度,全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年间至少避免4000万健康人群感染结核菌和400万人发病,减少了200万例结核病死亡,2010年全国涂阳肺结核患者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方法共选择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分别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 mg,静脉滴注,1次/d和2000 mg,静脉滴注,1次/d,重症患者均辅以其他保肝药物、间断应用白蛋白、新鲜血将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疗程4周。结果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用腺苷蛋氨酸在ALT、AST、TBil、DBil、r-GT、ALP、PT等指标上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比较,治疗2周时,2000 mg组ALT、AST、TBil、PT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4周时,2组比较TBil、r-GT、ALP、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在保肝效果尤其是胆红素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安康 《海峡药学》2007,19(4):92-94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有各种类型:急性和慢肝性炎型、胆汁瘀滞型、脂肪肝型、肝纤维化、肝硬化型等.严重的药物肝损害会引起大片肝坏死,形成重型肝炎,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婷 《中国药业》2003,12(6):64-65
目的评估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选择63例ICP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A组,n=21)采用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熊去氧胆酸100mg每日3次;对照1组(B组,n=21)单用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2组(C组,n=21)单用熊去氧胆酸100mg每日3次。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1周后A组治疗后的瘙痒评分、血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下降,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妊娠结局A组早产率降低,羊水污染减少,新生儿体重增加,Apgar评分>7分者增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9.
浅述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兰 《天津药学》2009,21(4):20-22
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引起人们对药物性肝损害重视及研究。目前研究人员在药物性肝损害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与血液中GSH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判断疗效的意义。方法 应用腺苷蛋氨酸对 1 4例因各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给予治疗 ,连续静脉给药 80 0mg/d ,3周。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各项肝功能指标及G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精神、睡眠、食欲好转 ,乏力减轻 ,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 ,GSH水平从治疗前的 6 2 1± 0 89mmol/L升至 7 40± 0 61mmol/L。结论 腺苷蛋氨酸对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有明显疗效 ,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和抗氧化作用。检测血清GSH水平变化情况对判断肝损害的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常用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小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6):15-16,18
目的 通过194例药物性肝损害的分析,了解引起药物性肝损害(DIH)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造成的危害。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调查分析。统计了194例的发病情况。结果 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导致慢性淤胆和肝细胞损伤型主要发病因素。出现淤阻性黄痘或与肝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出现急性肝坏死或肝昏迷。死亡率尚高。结论 指导合理用药。监控抗生素的用量和用药时间,以减少DIH发生是临床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馥晖 《北方药学》2015,(3):172-17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前几位药物分别为抗肿瘤药物、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感冒药等,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部分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传统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临床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病率。方法:对7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21.3%),其次为抗结核药(16%);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84%),其次为黄疸(58.7%);肝功能受损以ALT、r-GT、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40例(53.3%),好转33例(44%),恶化自动出院2例(2.7%)。结论:临床上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加强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综述了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防治及其预后,提醒临床应用可致肝损害的药物时,应加强其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的监测,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形态。已知有 60 0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 ,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 10 %~ 15% ,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居第 3位。而且 ,在世界范围内 ,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美国 ,2 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目前 ,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尚缺乏特效疗法 ,除停药、加强支持疗法 (给予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 )、加速药物排泄和一般保肝药物治疗 (如维生素类药物、降酶药 )外 ,还常常选用以下药物。1 促进黄疸消退的药物1.1 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acid ,UDC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护肝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抗结核的同时未给予护肝药,观察组在抗结核的同时给予护肝药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护肝药物分别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使用单独护肝药物的观察组优于未使用护肝药物的对照组;联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护肝药物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后结果未明确显示出年龄、性别对护肝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P>0.05)。结论护肝类药物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应用,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肝损害效果,且结合患者经济能力和实际情况,可适当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护肝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好。保肝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卢水华  王琳  肖和平 《医药导报》2011,30(6):767-769
[摘要]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肝损害频率高的药物有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氨硫脲、对氨基水杨酸等;导致肝损害频率低的药物有异烟肼;基本不发生肝损害的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乙胺丁醇、环丝氨酸。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关键的是停用并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应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诊断标准、分型标准及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红慧  林燕 《上海医药》2004,25(6):268-271
目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和及时、正确诊治药物性肝损害。方法:对2002年我院住院病人住院期间肝功能指标发生异常的20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5例中药物性肝损害48例,涉及药物10类、28种,依次为抗肿瘤药、抗生素、降血脂药、降糖药及激素类药,肝损害类型呈多样性。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上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具有积极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因用药引起的毒性损害的报道也日益增加,因为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都是在肝内进行氧化、还原、羟化、水解等代谢过程的,所以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虎杖片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为当前日益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笔者申报梅州市医药卫生科研课题立项,2年收集202例长期服药精神疾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用复方虎杖片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另一组只使用精神药物治疗作为对照,6个月内进行肝功能情况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2组患者在肝功能检查、观察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复方虎杖片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