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初次胃镜检查确诊12例(63.2%),第2次检查确诊4例(21.1%),术中探查确诊3例(15.8%);14例经一次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经二次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行外科手术止血(包括1例内镜下止血后72h再出血者)。结论:急诊胃镜是诊断Dieulafoy病首选方法;治疗首选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不成功者,应立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胃扭转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因异常旋转致形态发生变换,如大弯向上、小弯向下、幽门旋向脊柱左侧等称为胃扭转。发生胃扭转后有临床症状或机能障碍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我科经手术证实26例并收集文献206例共232例,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一、诊断1.分型:胃扭转按轴向分型为:①纵轴型(器官轴型):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例 1,男, 3 7岁。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手术顺利,住院 1 5d痊愈出院。出院后2d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而再次入院。体查:体温 3 7℃,脉搏 8 6次 /min,血压 1 1 0 /7 6mmHg。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正常。上腹稍饱满,有压痛。B超未发现胆道结石。胃镜检查:置入 4 0cm后困难,稍加充气后顺利置入,诊断为急性胃扭转。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胃体以器官轴从后下向前上扭转 1 8 0°,胃结肠韧带亦同时扭转,扭转复位后并行胃固定术。术后诊断:急性器官轴型胃扭转。术后恢复出院。随访 2年,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在睾丸扭转的诊断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睾丸扭转患者,术前均经CDFI诊断,其中发病至确诊〈6h者6例,1例手法复位,5例手术复位;12~24h者4例,1例手术复位,3例行睾丸切除术;〉48h的7例均切除睾丸。结果17例患者诊断符合率100%,CDFI显示扭转睾丸其最大径较健侧缩小,血流峰值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升高(P〈0.05)。睾丸扭转切除率为58.8%(10/17)。保留睾丸的7例中,4例随访3年,3例随访6个月,其中1例术后伤口感染,睾丸坏死并自行排出体外,2例睾丸复位后萎缩。结论CDFI技术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首选方法,同时对扭转睾丸复位后的随访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睾丸扭转和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睾丸和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睾丸和精索扭转的治疗水平。方法:对68例睾丸和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68例平均年龄21岁,<20岁者占84%,左侧55例占80.8%.发病至确诊时间6h~30天,12h以上者占90.2%。结果:53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显象(CDFI)应作为诊断疾病的常见与首选检查方法。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符合率100%,经手术探查;41例行手术复位、固定,睾丸获救。27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行对侧探察,固定。结论:阴囊X核素显象,B超对睾丸精索扭转早期诊断有帮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显象应作为诊断该疾病的常见及首选检查方法,对睾丸精索一旦确诊或疑有精索扭转的患者应及早行紧急复位,以期挽救睾丸,同时行睾丸固定术也十分必要。对于确诊毫无保留价值的睾丸需行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精索扭转后行睾丸固定术是否一定能够预防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r  Y  叶雄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5):358-358
精索扭转患者行睾丸固定术后再次复发鲜有报道,一般认为复发与使用可吸收线行睾丸固定术有关。作者回顾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精索扭转的经验,重点探讨外科技巧和缝合材料与复发的关系。1991-2003年共179例临床诊断的单侧精索扭转患者行手术治疗。年龄范围从新生儿到45岁(平均18岁)。其中8例患者术后再次发生鞘膜内睾丸扭转。复发病例平均年龄18岁(12-30岁),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5例)。2例患者因自行复位而行择期手术,余6例行急诊探查术。  相似文献   

7.
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总结14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S)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符合率100%。经手术探查,4例行手术复位,固定,睾丸获救,10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行对侧探查,固定。结论:CDS是诊断急性精索扭转的首选方法,治疗上应尽快手术探查,复位并做预防性固定。  相似文献   

8.
症状不典型睾丸扭转7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症状不典型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症状不典型睾丸扭转确诊病例并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者均以腰痛为首发症状来诊,后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睾丸扭转,5例手术复位成功,睾丸存活;1例行患侧睾丸切除;另1例因家人及本人拒绝而放弃手术。结论:对首先主诉腰痛的男性患者,首诊医师一定要检查睾丸,以免漏诊;对疑为睾丸扭转者,应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胃手术后输出许肠套叠(ELI)的病因、发病特点、诊断、治疗。报告经诊治的3例,并结合国内文献报告的11例资料,共手术治疗13例,其中坏死肠段切除4例;套叠复位7例;毕-Ⅰ式改毕-Ⅱ式1例,单纯胃空肠吻合改胃大部切除1例。均一期治愈。多数认为其病因与存在ELI的诱发因素有关;诊断应结合病史、体征、B超、CT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睾丸扭转误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睾丸扭转误诊病例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资料。结果13例误诊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合临床体征确诊后,行手术治疗,3例手术复位治愈,8例行患侧睾丸切除加对侧睾丸固定术。2例放弃手术。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反映睾丸扭转的血流、睾丸与附睾的位置变化,为确诊睾丸扭转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结合临床体征可确睾丸扭转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治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1~2012年我院收治的43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结果显示,本组男:女为3.8:1;年龄46~81岁,其中60岁以上25例;32例有便秘史;顺时针与逆时针肠扭转之比为1.9:1;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5例,8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35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6例行乙状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2例行乙状结肠切除加降结肠造口术;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创口感染6例;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有便秘病史,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基本可明确诊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肠管的局部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造影对上消化道穿孔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怀疑上消化道穿孔的112例患者,术前使用泛影葡胺造影,并对该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透视下动态观察有无造影剂经胃、十二指肠漏出并摄片分析,有造影剂漏出为阳性,无则为阴性。结果:112例患者行泛影葡胺造影,阳性者72 例:胃穿孔31 例,其中胃溃疡穿孔27例,胃癌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41例。阴性者40例,其中39例经CT、急诊胃镜检查及剖腹探查确诊为其他疾病,但有1例阴性者行剖腹探查诊断为胃后壁穿孔。该法的诊断符合率99.1 %,敏感性98.6%,特异性100%,全组假阴性1例,无假阳性。结论:泛影葡胺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中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有其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癌穿孔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率为30.2%(13例),误诊率69.8%(30例,包括术中误诊2例)。单纯修补缝合术21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19.1%)、术后发生呕血、黑便8例(38.1%)、再穿孔3例(1.4%),平均生存期5个月;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例、呕血1例,平均生存期18个月;胃癌根治术13例,无近期并发症,平均生存期27个月,5年生存率23.1%(3/13)。2例误诊者先行穿孔修补术,再手术时发现广泛转移,推动手术机会。结论 术前全面综合临床分析,术中注意胃癌穿孔的征象,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单纯修补术近期并发症多,平均生存期短;术中一旦明确胃癌穿孔,应积极行胃癌根治术或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空肠回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空肠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3~2003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空肠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头晕、乏力。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1例。剖腹探查确诊7例,腹腔镜腹腔探查确诊4例,术前明确诊断的仅1例。发病至确诊时间2月~7年。14例病人行间质瘤切除、小肠吻合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的病人行口服Gleevec保守治疗。随访2月~9年,除1例病人死于其它疾患,1例在继续服用格列卫治疗外,余13例病人均健在,空肠回肠问质瘤无复发。结论 空肠回肠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有效诊断手段,易致长期延误诊治。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人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避免空肠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a case of massive gastric wall necrosis associated with volvulus of the stomach occurring 17 months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ic banding. The 19- year-old female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with rapid deterioration from massive necrosis of a distended stomach which perforated distal to the gastric band, accompanied by splenic infarction. Total gastrectomy and spenectomy were required. We present this very rare complication which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treated early, so that a less drastic operation i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近2年来收治的36例异位胰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 结果:全组男19例,女17例,发病以30~49岁发病为多,以胃窦部为高发;36例均表现为反复上腹部不适,其中胃肠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7例,与病理诊断与的吻合率为19.4%。 结论:异位胰腺的发病原因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浅表性胃炎及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关,异位胰腺的确诊需要将临床特点与病理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小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3—2 0 0 4年收治的2 0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黑便、果酱样血便14例、头晕9例、贫血3例,伴腹部疼痛11例,发病时间2个月至7年。确诊方式:剖腹探查12例,腹腔镜探查6例,小肠镜检查2例;手术方式:小肠间质瘤切除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1例。随访6个月至9年,除1例死于脑干出血、2例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症状部分缓解外,其余17例均健在,间质瘤无复发。结论 小肠间质瘤预后较好,但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应及早探查,以避免误诊;Gleevec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0月~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病至确诊时间 2个月至 7年。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腹腔探查确诊 4例 ,术前确诊的仅 2例。随访 2个月至 9年 ,除 1例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均健在 ,无空回肠间质瘤复发病例发现。结论 小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避免小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内镜下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临床诊断明确的23例Dieulafoy病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胃镜确诊19例,急诊肠镜确诊2例,血管造影检查确诊1例,剖腹探查术确诊1例。19例病变位于近端胃,1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十二指肠,2例位于直肠。21例内镜确诊的患者行金属钛夹钳夹成功止血,血管造影确诊的患者经动脉内持续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剖腹探查术确诊的患者行单纯血管缝扎术止血。结论急诊内镜检查是诊断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内镜下钛夹的合理使用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1999年间26例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42%,ECT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55%,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83%,剖腹探查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100%,保守治疗1例,病变肠段手术切除14例,介入治疗4例,其余行扩张血管缝扎,胃十二指肠结扎术或硬化剂局部注射,效果良好,结论 怀疑血管畸形致胃肠道出血时,首选内镜检查,进一步检查可行ECT,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血管畸形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剖腹探查并可结合术中肠镜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最有效,辅以血管缝扎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