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药材》2016,(3)
目的:研究黔药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缬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对缬草挥发油进行抗炎镇痛活性评价。结果:从缬草中分离鉴定了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2.558%。与模型组比较,缬草挥发油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GC-MS法可以作为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缬草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可为缬草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缬草为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研究表明,缬草的活性成分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等,具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其根部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现根据近10年相关文献,对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缬草属植物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分布,也是欧洲各国最古老的植物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缬草中的挥发油、缬草素和缬草烯酸类成分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该属植物还有扩张血管、抗菌等作用。就近年来对缬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四种缬草生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层析—质谱联用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明东升  刘洪林 《中成药》1994,16(1):41-42
用气相层析-擀谱联用鉴定了缬草、蜘蛛香、黑水缬草和宽叶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蜘蛛香又有马蹄香、臭药等称呼,是败酱科缬草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焦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蜘蛛香又有马蹄香、臭药等称呼,是败酱科缬草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焦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蜘蛛香又有马蹄香、臭药等称呼,是败酱科缬草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焦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缬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缬草化学成分的大类组成及其主要活性组分。方法 常规理化提取、鉴别各大类组分 ;柱层析分离、制备型HPLC纯化并经“四谱”鉴定为单体“Valtrate” ;86 Rb摄入示踪法、胃组织条法、美蓝法及动物移植肿瘤试验法考察缬草各大类组分的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流、平滑肌解痉、抗肿瘤作用。结果 缬草主要含有挥发油、环烯醚萜、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皂甙、树脂及多糖 ;缬草挥发油和环烯醚萜酯具有显著的改善微循环灌流、平滑肌解痉、抗肿瘤作用。结论 缬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环烯醚萜酯  相似文献   

9.
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介绍缬草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 查阅国内外资源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 缬草属植物除均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外,化学成分主要集中于单萜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解痉、镇静、抗肿瘤、抗抑郁、抗轮状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性,并对心血管有一定作用。其中缬草酯类化合物为其有效成分。结论 缬草属植物所含有的缬草酯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发展成新型抗抑郁和镇静药物的潜力,其镇静和抗抑郁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不同海拔生长的宽叶缬草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其主要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GC对不同海拔生长宽叶缬草的挥发油进行检定,应用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所得的不同海拔生长的宽叶缬草G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GC指纹图谱分析,可见不同海拔生长宽叶缬草主要组分基本相同,但其相对含量有差异;高海拔的宽叶缬草与模式指纹图谱内在化学成分和含量更为接近些;4批样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随海拔的升高,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逐渐增加。结论:相对于低海拔,高海拔生境更适于宽叶缬草成长及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缬草油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缬草油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油为试材,用管碟法和微量稀释法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两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对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缬草油有抑菌作用,具很大应用潜力.实验结果为其在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缬草挥发油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经缬草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结果:经缬草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谷氨酸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草可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黔产宽叶缬草根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根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蒸馏时间、液料比、浸泡时间及粉碎度等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结果: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10 ~ 20目,料液比1∶10,蒸馏时间5h,浸泡时间4h;此工艺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5.74%.缬草油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含有烯、醇、酮、酯、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冰片酯、香树烯和坎烯占主导地位,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7.94%,18.52%,10.26%.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缬草根挥发油工业化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种缬草属植物的缬草素类含量种间和种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磊  秦路平  郑汉臣  年华  郭澄  张纯 《中药材》2002,25(4):237-23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三种缬草属Valeriana植物中缬草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RE-HPLC法。结果:蜘蛛香、缬草和宽叶缬草中缬草素类含量差异显著,以蜘蛛香含量最高;不同产地蜘蛛香的缬草素类含量差异较大,以贵州龙里产的最高;不同产地缬草以陕西留坝产的缬草素类成分含量最高;该属植物根茎中缬草素类成分比地上部分含量高。结论:缬草素药用植物中缬草素类成分的种间和种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质资源及贮藏条件对缬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种质资源、贮藏条件及萌发温度对缬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条件贮藏的缬草种子进行常规种子发芽试验,计算不同萌发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结果 不同来源的缬草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差异,缬草的种子发芽率要高于其变种宽叶缬草的发芽率,栽培缬草的种子发芽率要远高于野生缬草种子的发芽率。贮存时间、贮存温度、萌发温度等因素对缬草种子发芽率均会产生影响。结论 为保持缬草种子的发芽率,贮藏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低温和透气性,要长期保存缬草种子,则必须要以较低的温度保存;种子繁育要在适宜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药用缬草及其中国产近缘种的化学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虎彪  朱建民 《中成药》1999,21(12):652-654
目的:对药用缬草(欧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inn.)及其5种国产近缘种植物进行化学分类学研究,明确其种间关系。为形态分类提供佐证。方法:分析比较每种植物茎叶甲醇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UV)和黄酮类化合物层析谱,结果:我国产药用缬草近缘种与欧洲原产种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别,此外,各近缘种之间较之药用缬草区域较小,但亦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结论:化学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  相似文献   

17.
巴戟天为四大南药之一,巴戟天中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了巴戟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方法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可为巴戟天多糖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宽叶缬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用宽叶缬草挥发油(VOL-I)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2例(其中心肌缺血50例),心绞痛症状疗效、心肌缺血疗效总有效率分别达87.80%、88.00%;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34例(其中心肌缺血2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41.18%、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P<0.01)。本文研究还探讨了宽叶缬草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特点,提示宽叶缬草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型有效药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Melissa officinalis (lemon balm) and Valeriana officinalis (valerian) have been used both traditionally and contemporaneously as mild sedatives, anxiolytics and hypnotics. Rec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both may attenuate laboratory induced stress. As the two herbs are most often sold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 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the anxiolytic properties of such a combination during laboratory-induced stress. METHODS: In this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balanced cross-over experiment, 24 healthy volunteers received three separate single doses (600 mg, 1200 mg, 1800 mg) of a standardized product containing M. officinalis and V. officinalis extracts, plus a placebo, on separate days separated by a 7 day wash out period. Modulation of mood and anxiety were assessed during pre-dose and 1 h, 3 h and 6 h post-dose completions of a 20 min version of the Defined Intensity Stressor Simulation (DISS) battery. Cognitive performance on the four concurrent tasks of the battery was also assess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600 mg dose of the combination ameliorat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DISS on ratings of anxiety. However, the highest dose (1800 mg) showed an increase in anxiety that was less marked but which reached significance during one testing session. In addition, all three doses led to decrements in performance on the Stroop task module within the battery, and the two lower doses led to decrements on the overall score generated on the DISS battery.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combination of Melissa officinalis and Valeriana officinalis possesses anxiolytic properties that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20.
黑水缬草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军凯  霍金海  都晓伟 《中药材》2007,30(8):977-980
目的:观察黑水缬草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考察黑水缬草挥发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对阈下和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的睡眠协同作用、对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以及对硫代氨基脲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黑水缬草挥发油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较好的催眠协同作用,可提高小鼠的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大鼠睡眠周期中的慢波睡眠Ⅱ期(SWS2)和快动眼睡眠期(REMS)两个时相,同时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抗硫代氨基脲诱发的小鼠惊厥。结论:黑水缬草挥发油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和抗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预示了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