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胸腺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CBH) 10 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选择CBH10 0例为治疗组 (A组 ) ,采用胸腺肽联合甘利欣治疗 ;另选同期CBH5 0例为对照组 (B组 ) ,单独应用甘利欣治疗。所选的两组病例均为轻至中度CBH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见表 1。表 1 两组配对情况比较表 (x±s)组别例数性别 (男 /女 )ALT(U/L)TB( μmol/L) HBeAg A …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导向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收治乙型肝炎患者共76例,分为观察组(导向治疗)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18~66岁,平均42岁;病程1.2~8年,平均2.6年;临床分型: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8例;乙肝病毒血清学分型: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31例,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5例。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5~6…  相似文献   

3.
常英倩 《中原医刊》1999,26(9):33-34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不仅严重危害孕妇也常危及胎儿。现就我院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分娩的6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足月妊娠住院待产的孕妇,入院时常规行血尿常规,血HBsAg检查,选择HBsAg阳性者60例作为实验组,HBsAg阴性,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22~34岁,孕周均在37~42+3W,入院后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查肝功、两对半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陈波 《河北医学》2000,6(1):63-64
本文主要作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转阴作用观察,现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收集本院1994~1995年临床资料共131例,分为慢性乙肝组75例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组56例。全部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6月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上海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慢性乙肝组75例:男58例、女17例,年龄15~69岁,病程6个月至15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组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4~62岁,乙肝病毒标志持续阳性7个月至13年。所有病例HBeAg…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8年2月~2000年2月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胸腺肽及乙肝疫苗顺序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8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以84例慢性乙肝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按照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选择 HBsAg、HBeAg、HBcAb及 HB-VDNA皆为阳性,ALT皆为异常的168例慢性乙肝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凤萍  吴聪 《广西医学》1999,21(3):515-516
笔者对48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三阳)和135例HBVM阴性的肺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变化情况做了回顾性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183例均系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1996...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2.6-1993.7期间66例抗-HCV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型分布、重叠感染分布等特点。结果:HCV/HAV重叠感染发病率6.06%,HCV/HBV重叠感染发病率48.48%。丙型肝炎中抗-HCV与HBsAg阳性的病例4.5%,抗-HCV与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CV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7.6%,抗HCV与HBsAg,Hb  相似文献   

8.
周桂英  刘革 《广西医学》1995,17(2):99-100
本文应用异体LA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观察其对HBVM的转化作用。共观察66例,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25例。两组治疗前,后2个月HBVM。结果发现两组的HBsAg,抗一HBs,抗-HBc均无任何改变,而治疗组抗一HBe阳转率为66.7%,HBeAg及HBcAg转有率分别为57.1%和69.0%,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抗一HBc-IgM及HBV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9.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佘会元  邬祥惠 《宁波医学》2000,12(9):409-410
目的 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CHB患者,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肌肉注射,1次/天,共6月;另选择36例CHB患者。采用一般保肝降酶药治疗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功能方面效果明显(P〉0.05)。苦参素组HBeAg与HBV DNA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阴转率分别是41.7%、39.6%和60.4%、58.3%,比对照组16.7%、13.9%和22.2%、16.7%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6个月时HBeAg与HBV DNA阴转率无较3个月时高(P〈0.05)。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达58.6%。除注射部位的疼痛、硬结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CHB有确切疗效,如剂量大(600mg)、疗程长(6个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抗坏血酸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泽宝  蔡修熙 《浙江医学》1998,20(11):658-659,661
为观察抗坏血酸(VitC)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疗效,将640例HFRS患者随机分3组,A组(400例)予HFRS常规治疗,B组(103例)予VitC3.0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每天1次C组(110例)予VitC6.0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1次,B,C两组疗程均10天,结果B,C组越期率高于A组,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天数及血小板,尿蛋白,肾功能复常时间均短  相似文献   

11.
1986~1992年我们运用苦豆合剂伍小剂量α-干扰素治疗148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CAH),并以44例保肝治疗的CAH患者作对照,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阴转,抗-HBe阳转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作者对干扰素和苦豆合剂作用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丽华 《重庆医学》2000,29(1):55-55
在卫生部临检中心质控血清监测下进行HBsAg测定及动态分析,了解目前HBV的感染状况,以采取预防措施。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1994~1998年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10~70岁以上。1.2试剂仪器:上海科华试剂,卫生部临检中心质控血清,DG-3022A酶标仪。1.3方法结果:按说明书操作,结果按S/CO比值判断。2结果2.1 8057份标本进行HBsAg测定,以S/CO≥1为阳性(见表1)。从结果可见 HBsAg阳性率逐年上升。2.2 10~70岁以上病人,按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见…  相似文献   

13.
卡介苗与潘生丁联合抗HBV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新疗法与BCG、潘生丁联合抗HBV的作用。方法 选择HBeAg阳怀乙肝病人512例;1:2000OT试验局部红肿、硬结〈7mm者,于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卡介苗(BCG)0.1ml,每月1次。同时口服潘生丁50mg,2次/d,连用4 ̄8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肝功、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症状体征改善多优于90例的对照组。HBsAg阴转率和HBsAb阳转率:治疗组为5.47%与8.20%;对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6年2月用活血疏肝健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8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72例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38例,男性35例,女性3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病程1~12年,平均3年。对照组34例,男性30例,女性4例;年龄16~52岁,平均31岁;病程l~11年,平均3.5年。两组病例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HBeAg阳性者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抗-HBe阳性者分别为10例和8例;抗-HBs阳性者分别为4例和2例;重叠有抗-HCV阳性者分别有3例和2例。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主要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SB)均有升高,其中SB大于170μmol/L者分别有15例和12例;A/G倒置者分别为20例和16例;伴有少量或中度腹水者分别有18例和12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8s者分别有21例和17例。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内服:柴胡15g,白术12g,黄...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月~2002年4月 ,我们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简称慢性乙肝 )采用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对象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慢性乙肝患者50例 ,诊断符合2000年制定的标准 [1],均符合以下条件 :(1)HBeAg和HBVDNA阳性 ,不伴有肝硬化 ,无HAV、HCV、HEV、HIV重叠感染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2~10倍 ,总胆红素(TBiL)正常 ;(3)病程相对短 (<10年 ) ;(4)无伴发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妊娠等 ) ;(5)1年内未使用过抗病…  相似文献   

16.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7.
对90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和随访。治疗Ⅰ组为Ara—AMP+胸腺素;治疗Ⅱ组为Ara—AMP+乙肝疫苗;第Ⅲ组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3个月时HBeAg阴转率:治疗Ⅰ组为40%为42%:治疗Ⅱ组为36.7%和48%;对照组为13.3%和12%。HBV—DNA阴转辜分别为46.1%和55.8%,48%和56%及20%和24的。与对照组相比,两个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除治疗Ⅱ组在治疗结束时HBeAg阴转率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两种治疗方案无显著差别.对HBsAg阴转无明显作用。两个用Ara—AMP的治疗组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和86.54%(90/10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3/208),P<0.005)和13.46%(28/20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8.82、50.07和81.36,显示HCV、HBV均与HCC强相关,两者重叠感染时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减少HCC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胸腺肽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观察41例应用胸腺肽与26例未用胸腺肽的慢性性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与血清学HBV标志物的变化,两组对比并用X^2检验处理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HBeAg、HBc-IgM、HBV-DNA的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结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c-IgM转阴效果较好,对  相似文献   

20.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呀经治疗慢性活动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效之疗法,我院将1992年10月至1995年12月间收治的23例CAH在传统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空军广州医院研制的促肝细胞生长素(HGF)及大剂量赤芍等中药治疗,用时将同期收治的21例CAH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消除体征、降低血清总胆红素(SB)及谷丙转氨酶(ALT)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提示:HGF与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