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J管内引流在肾输尿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肾输尿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肾孟输尿管加接部梗阻(PUJO)、肾移植、腔静脉后输尿管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置管时间7d ̄3个月。结果2例双J管滞留,1例双J管打结,分别经输尿管镜及膀胱镜取出之。置管引流后,无伤口感染、伤口漏尿等并发症。结论 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输尿管坏死是肾移植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采用膀胱瓣与移植肾盂吻合修复 1例移植肾输尿管坏死。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36岁。因尿毒症于 1999年 4月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术前配型良好 ,但供肾的肾—输尿管三角区组织轻度挫裂伤 ,给予相应处理后进行手术。手术进行顺利 ,开放血流后 ,移植肾色泽迅速红润 ,肾实质饱满、动脉搏动有力、静脉饱满有弹性。 2min左右移植输尿管即有尿液流出。手术中输尿管—膀胱吻合满意 ,未内置双“J”管支撑引流。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 ,手术局部负压引流 3d后无引流液排出…  相似文献   

3.
宋金亮  张斌 《医学争鸣》2004,25(12):1064-1064
1 临床资料 1 998 0 1 / 2 0 0 3 1 2我院同种异体肾移植采用移植肾输尿管内单J管放置4 5 (男2 6 ,女1 9)例,年龄1 8~5 9岁,均为尿毒症.术后应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证实无膀胱尿道疾患.术中采用移植肾输尿管内单J管放置,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7号进口硅胶管.供者与受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淋巴毒试验死细胞数少于1 0 % ,心脏彩超、胸片、胃镜检查证实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检查移植肾输尿管无畸形、结石、供血障碍等疾病.术中尿路重建采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吻合.根据移植肾与膀胱距离,剪去多余输尿管,将单J…  相似文献   

4.
双J管内引流在尿路手术中应用58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德能 《华夏医学》1999,12(6):716-717
自1993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在586例尿路手术中采用国产双J输尿管支架管(简称双J管)作支架和内引流,取得满意效果,其中575例获得临床随访,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分析1.1 临床资料本组586例,男374例,女212例;年龄9~78岁,平均年龄42.8岁。其中肾实质不同切口取石术279例,肾盂切开取石术25例,肾重型裂伤修补术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成形术46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91例,输尿管吻合术64例,输尿管狭窄扩张术5例,内窥镜检查输尿管损伤2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2例,巨输尿管症输尿管裁剪成形膀胱移植术3例,直肠膀胱术2例,ESWL前25例,肾输尿管结核4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腹膜后肿瘤1例。1.2 材料及方法1.2.1 材料 本组586例均采用国产双J管。导管口径5~8F,长度28~44cm。1.2.2 置管方法①术中置管法:根据IVP和RGP测定输尿管开口至肾盂距离选择双J管长度。置管前常规用输尿管导管作输尿管插管,探查输尿管有无狭窄,并经预先留置的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美蓝溶液200~300ml,将双J管涂上石蜡油,以导丝作支撑,按估计长度将一端插入膀胱内,拔出导丝后见有美蓝溶液反流溢...  相似文献   

5.
自1997-1999年,我院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0~70岁,平均39岁。其中复杂性肾结石15例,输尿管狭窄10例,输尿管结石1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3例,输尿管膀胱再植8例,巨输尿管裁剪成形术2例。 置管方法:根据KUB所示第2腰椎到耻骨联合上2cm的垂直距离,或按公式(输尿管长度= 0.125 ×身高+0.5cm选择 F7~9双J管。肾手术时,可通过管壁上的引流孔将钢丝插入管内,先将导管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ONE-STITCH"技术在肾移植膀胱输尿管吻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比总结我中心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肾移植手术膀胱输尿管吻合时324例病人应用常规膀胱粘膜下隧道式吻合(内置J型支架管)同121例病人应用"ONE-STITCH"技术(无J型内支架管)的优劣.结果 应用常规膀胱粘膜下隧道式吻合的病人,均在术后需拔除支架管.时间不定;15例病人术后出现肉眼血尿(4.6%),46例病人出现尿路感染(14.2%,P<0.05),6例病人因出血严重出现尿路梗阻,4例再次手术清除膀胱内血块,吻合膀胱输尿管;2例患者因肾盂输尿管出血严重而摘除移植肾;17例病人术后早期发生漏尿,放置导尿管引流2周后愈合;而应用"ONE-STITCH"技术行膀胱输尿管吻合的病人7例病人出现尿路轻微感染(5.78%),3例术后早期漏尿,但23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9%,P<0.05),随访6个月-1年,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无肾积水.结论 在膀胱输尿管吻合手术中应用"ONE-STITCH"吻合技术方便、省时、可靠、经济,术中无需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术后的并发症,但手术中需注意处理好输尿管残端.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6年12月至1999年5月采用双J管作内引流支架处理较复杂的上尿路手术152例,其中6例出现双J管膀胱端向上移位。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2.6岁。肾输尿管结石取石术后4例,输尿管狭窄术后2例。术中置管5例,经膀胱镜置管1例。5例行开放手术取管,1例经膀胱镜用异物钳伸入输尿管下段取管成功。2 讨论2.1 双J管上移的原因双J管上移是上尿路手术并发症,虽然其发生仅为0.6%~3.5%,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本组发生率约为3.7%,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双J管长度不够。单一型号的双J管不能适合所有患…  相似文献   

8.
1998年 10月~ 1999年 11月我们对6 0例上尿路手术患者应用双J管作内引流和内支架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 ,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2 0 - 6 3岁 ,平均年龄 38岁 ,其中肾结石12例 ,输尿管结石 13例 ,肾移植 1例。术前常规行IVP检查 ,合并有尿路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 ,复查尿常规正常或明显好转后手术治疗。1.2 方法本组采用国产或进口 6 - 8号J管 ,将导丝从双J管侧孔插入 ,伸直双J管 ,再将其插入 ,突破感后再向下推进 3-4cm ,抽吸到蓝色液证实双J管进入膀胱。双J管上端置入肾脏 ,术后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全腹腔镜下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处理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腹腔镜下寻找移植肾输尿管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1月收治的1例行腹腔镜下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女性,54岁,主诉“肾移植术后肾积水5年”入院。查体:移植肾区略膨隆,无压痛。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示移植肾及输尿管明显扩张,肾盂扩张最宽处约5 cm,肾盂肾盏均明显扩张,输尿管末段可见狭窄,输尿管内未见异常充盈缺损信号,初步诊断为移植输尿管末段狭窄。既往行两次多镜联合内镜下输尿管狭窄扩张术,拔除支架后移植肾积水无改善。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全腹腔镜下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首先切断脐正中韧带、脐外侧韧带及腹膜返折,向远端游离膀胱前间隙,逐步游离膀胱左侧壁与耻骨间隙、膀胱前壁与耻骨间隙;其次,膀胱右侧壁游离从头侧至尾侧,仔细辨认周围结构,避免损伤移植肾的输尿管,在膀胱右侧壁与移植肾下极之间寻找移植肾输尿管,剪开输尿管末端,确认切开处近侧输尿管管腔无狭窄,采用Lich-Gregoir法(膀胱外法)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最后,将吻合处周围表面膀胱组织与右侧盆壁固定,以减小张力。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量约30 mL,无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肌酐稳定,术后第1天肌酐68 μmol/L,较术前下降(术前血清肌酐94 μmol/L), 术后5 d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KUB(kidney ureter bladder radiography)提示输尿管支架位置良好,拔除输尿管支架后移植肾功能稳定,复查肌酐79 μmol/L,无发热、腰痛等症状,复查移植肾超声示移植肾肾盂略增宽0.7 cm,较前明显改善,移植肾血流正常。结论:报道采用全腹腔镜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处理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病例,该术式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肾移植患者影响更小,具有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以及伤口微创、美观的优点。该术式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医生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中心收治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经B超及移植肾输尿管造影等检查,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其中4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移植肾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术后移植肾功能均恢复。结论 对于肾移植术后出现少尿、肌酐进行性升高的患者,应及早行移植肾B超、移植肾输尿管造影及CT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有无狭窄及狭窄位置,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及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若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某些环节,则可减少部分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移植肾尿路重建术术式。方法肾移植术中,完成血管吻合后开始改良移植肾的尿路重建术,该方法是在膀胱侧顶壁全层切开一小口,口径稍比供肾输尿管大,将输尿管推入膀胱内约1.0cm,然后用4-0可吸收缝线U形缝合两针将输尿管固定在膀胱壁上从而完成移植肾尿路的重建。结果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共46例,其中4例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破裂大出血需摘除移植肾,另外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2年,随访中除2例因术后血尿严重需经尿道出血点电灼止血外,其余病例均无任何该术式的并发症。结论应用此技术,方法简便、安全,有合理的抗返流机制、合并症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术中放置或经膀胱镜逆行放置双J硅胶支架管(简称双J管)共17例。其中11例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2例输尿管阴道瘘术中,2例因输尿管嵌梗引起的肾积水作为输尿管膀胱内引流。另外2例急性肾后性梗阻经膀胱镜逆行安放双J管,解除了梗阻,避免了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尿路异常病人的肾移植手术方法。【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7月对4例合并下尿路异常患者实施肾移植手术。其中1例行肾移植 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分别行同期及分期肾移植 回肠膀胱术,1例肾移植术后2月余行前列腺电切术。4例患者均加用赛尼哌(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维持治疗方案为他克莫司(FKS06)或环孢素(CsA) 霉酚酸酯(MMF) 激素(steroid)。【结果】接受输尿管造口及分期回肠膀胱术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接受同期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出现便血和尿瘘,治疗后消失;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尿流通畅,无尿路并发症,后因严重肺炎放弃治疗。【结论】下尿路异常患者的肾移植手术,可根据患者情况同期或分期完成肾移植和改善下尿路手术,应最大限度保障移植肾功能与输尿管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尿路异常病人的肾移植手术方法.[方法] 2001年 6月至 2003年 7月对 4例合并下尿路异常患者实施肾移植手术.其中 1例行肾移植 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口, 2例分别行同期及分期肾移植 回肠膀胱术, 1例肾移植术后 2月余行前列腺电切术. 4例患者均加用赛尼哌 (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维持治疗方案为他克莫司 (FK506)或环孢素 (CsA) 霉酚酸酯 (MMF) 激素 (steroid). [结果] 接受输尿管造口及分期回肠膀胱术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接受同期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出现便血和尿瘘,治疗后消失;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尿流通畅,无尿路并发症,后因严重肺炎放弃治疗.[结论] 下尿路异常患者的肾移植手术,可根据患者情况同期或分期完成肾移植和改善下尿路手术,应最大限度保障移植肾功能与输尿管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自体膀胱粘膜瓣管与移植肾吻合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输尿管长段坏死行自体膀胱粘膜瓣管与移植肾吻合术修复坏死的输尿管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2年随访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正确的护理配合是膀胱粘膜瓣管与移植肾吻合术成功的保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提高肾移植人肾存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 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 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留置双J管对防治新尿路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本组在对218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新尿路建立时留置半根双J管作为支架引流管,留置时间2~4周。结果留置半根双J管后发生尿漏5例,其中3例手术修补,2例留置尿管后自行愈合,3例发生输尿管梗阻,其中2例结石,1例半根双J管脱落,均手术解除梗阻。结论肾移植术中留置双J管可以明显降低泌尿系统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发生尿瘘及狭窄的发生率,寻找危险因素,以及使用膀胱肌瓣输尿 管成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 月完成的27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数据和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包括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及内镜 下放置DJ管等,并对手术方式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尿瘘发生率为3.3%,危险因素为 供者高龄(P<0.05)、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P<0.01)、膀胱痉挛(P<0.05)及供肾动脉为多支(P<0.01)。其中4例行保守治疗 后痊愈,5例行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治愈。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为4.4%,危险因素为供者高龄(P<0.05)、移植肾功能 延迟恢复(P<0.05)、膀胱痉挛(P<0.05)、尿瘘(P<0.01)及供肾动脉为多支(P<0.01)。4例行内镜下处理,其中2例行经皮 肾镜穿刺造瘘后顺行放置DJ管,2例输尿管镜逆行置入DJ管,均好转。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膀胱肌瓣输尿管成 型术,2例行移植肾输尿管再植,术后均治愈。结论: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尿瘘和输尿管狭窄,总体发生率 较低,但对移植肾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输尿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供者高龄、移植肾功能延迟 恢复、膀胱痉挛及供肾为多支。输尿管尿瘘是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 尿瘘和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院共为5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52例闪。术后尿路系统并发症有:尿路感染10例,尿瘘7例,输尿管梗阻3例,输尿管排斥反应1例。目前,移植肾的存活率已达86.5%,术后尿路系统并发症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关键。本文对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