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MP-DNA联合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东阿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2 m L并立即送检,于入院后24~48 h经喉罩或气管插管将支气管镜置入气管、支气管内,获取BALF放置细菌培养瓶内,并快速送检,分别进行血清MP-Ig M检测、BALF MP-DNA检测。对比BALF MP-DNA与血清MP-Ig M单项及联合诊断MP效果。结果 BALF MP-DNA与血清MP-Ig M联合诊断MP阳性率(92.24%)高于BALF MPDNA(77.59%)与血清MP-Ig M(46.55%)单项诊断MP阳性率,BALF MP-DNA诊断MP阳性率高于血清MP-Ig M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 MP-DNA联合血清MP-Ig M检测诊断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支原体DNA(MP-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 M)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FQ-PCR检测BALF MP-DNA阳性55例(91.6%),血清MP-Ig M阳性29例(48.3%),BALF 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 M阳性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增加,ELISA法检测血清MP-Ig M检测的阳性率增加(P<0.05);BALF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的阳性率不随病程变化(P>0.05)。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诊断早期支原体肺炎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内血清MP-Ig M抗体。结果:观察组患儿中,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作为A组,除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改善哮喘症状外,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非MP感染患儿为B组。A组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反复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咳喘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儿(P<0.05)。结论: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控制不良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并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前 ,肺炎支原体 (MP)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每隔 3~ 7年有一次地区性流行[1] 。现将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胎的小儿支原体肺炎资料较完整的 16 8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 8例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均符合第 6版《实用儿科学》[1] 。其中男 88例 ,女 80例 ,<5 (岁 ) 2 4例(14 .2 9% ) ,5~ (岁 ) 110例 (6 5 .4 8% ) ,9~ 14 (岁 ) 34例(2 0 .2 4 % ) ,最小年龄 2岁。 16 8例均在发病 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MP -IgM抗体 ,>1∶8…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方法应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813倒患儿检出MP抗体341例,阳性率41.9%.男性患儿阳性率38.3%,女性患儿阳性率46.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抗体阳性的男性和女性患儿最小年龄分别为1岁和35d。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6—13岁忠儿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6岁以下患儿(P〈0.01)。8—10岁年龄段MP抗体总凝集效价与2-4岁年龄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MP抗体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抗体凝集效价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了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 ,发病率显著增高 ,且有局部流行趋势[1] 。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 2 0 0 2年 3月~ 10月 ,我院门诊对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 10 0例患儿进行了MP -IgM抗体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临床疑似MP感染患儿共 10 0例 ,其中男 5 8例 ,女 4 2例。县城 2 9例 ,城市 71例。年龄 2个月~ 13岁。1 2 检测材料 :血液抗MP -IgMELISA试剂盒 ,首都儿研所提供。1 3 检测方法 :根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联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316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判定为上呼吸道感染者15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及研究组的(158例CVA患儿)的血嗜酸粒细胞,并将2组的MP-Ig M抗体阳性率及EOC计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血清MP-Ig M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其血清MP-Ig M抗体阳性率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MP-Ig M抗体阴性者更高,对比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具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秀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71-72,8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的差异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II),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性别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受检人数4254例,MP抗体阳性率为40.4%。不同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有明显区别。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7.7%;1~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7%;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率为48.1%;7~14岁学龄期MP感染率为49.2%。0~1岁组M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295,P0.01)。而且0~1岁婴儿期MP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明显低于1岁以上患儿。男、女性肺炎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6.4%、4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865,P0.01)。结论 MP感染率随着肺炎患儿的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女性肺炎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9.
347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 4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方法运用微粒凝集试验,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 470例患儿中检测出1 054例MP-IgM呈阳性,检出率为30.37%,其中男622例,女432例,0~2岁组、3~6岁组和6~14岁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0%、43.16%和50.79%;男女阳性检出率之间和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MP感染以3~14岁感染率较高,微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患儿的不同病程进行动态检测,可提高MP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但合并心脏损害比较少见。我院于1999年12月~2 0 0 3年6月共收治MP肺炎合并心脏损害1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1.5岁~13岁,平均5 .3岁。病初血清MP抗体阳性,恢复期抗体升至3倍以上者确  相似文献   

11.
彭俊凤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130-131
目的通过调查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61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结果1611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693例,阳性率为43.02%。0~3岁、4~6岁、7~13岁年龄段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4个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50.45%、49.68%、39.60%、34.53%,其中1和4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2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和4季度。结论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有低龄化发展趋势;1和2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内资料一般认为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 o-niae,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 ,小于 3岁的病例少见 [1 ] ,但近年来 ,婴幼儿发病有增多的趋势。我院 2 0 0 0年 1~ 12月共收治幼儿 MP肺炎 31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1~ 3岁 ,占同期所有住院 MP肺炎病例的 36 .0 5 %。 7~ 9月份发病最多 ,共 19例 ,占 6 1.2 9%。多数起病缓慢 ,确诊前病程最短 3d,最长 9d。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 2例 ,支气管炎 4例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 8例。 2例为年内重复感染 MP的肺炎患儿。1.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3.
张世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28-129
目的:探讨IgM抗体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对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102例临床诊断MP感染住院患儿,随机选取临床诊断非MP感染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结果:MP感染组MP—IgM阳性率(81.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8%),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1岁组呼吸道感染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检测MP—IgM的结果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MP感染的早期诊断;且MP感染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红义 《吉林医学》2011,(20):4163-416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儿童哮喘中的发生情况,为临床防治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应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法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C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 M。结果:CP急性感染12例,占16.67%;有过CP感染者5例,占6.94%,CP合计感染率23.61%。MP-Ig M阳性者10例,MP感染率13.89%。结论: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有关,哮喘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原,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变之一,近年来MP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而且累及多系统。我院儿科从2 0 0 3年1~1 1月共收治4 4 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4 2例存在肺外损害表现,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2例患儿中,男2 5例,女1 7例;年龄<1岁3例,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颗粒凝集试验(PA)与实时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探讨MP感染的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90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4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岁),分别于入院时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或鼻咽灌洗液),血清行PA试验检测MP抗体,呼吸道分泌物行实时PCR检测MP-DNA,病程小于7d者待病程超过7d后第2次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对确诊MP感染患儿治疗后再复查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对MP感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A试验检测MP抗体总阳性率为12.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3.3%、13.5%、23.3%和36.8%,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PCR检测MP-DNA总阳性率为13.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4.8%、13.5%、11.7%和15.8%,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 (MP)是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 ,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本病不仅多见于年长儿 ,婴幼儿感染率也高达 2 5 %~ 6 9% [1] 。肺炎支原体常侵犯呼吸系统 ,部分患儿有多个系统受累表现。本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肺外脏器受累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9月 ,在我院确诊为MP感染的 132例患儿中有 34例肺外脏器受累 ,男 19例 ,女15例 ;0 .5~ (岁 ) 6例 ;3~ (岁 ) 17例 ;7~ 12 (岁 ) 11例。 34例均符合MP感染诊断标准[1] 。1.2.  累及脏器  34例中累及神经系统 13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小儿肺炎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772例患儿,应用荧光免疫法(IF)、微量凝集法(MAT)、颗粒凝集法进行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嗜肺军团菌(Ip)、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检测,同时对59例非典型肺炎病原体阳性患儿进行双份血清抗体(IgM)检测,所有病例临床资料汇集分析。结果772例患儿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212例,感染率27.5%,其中MP肺炎125例,阳性率16.2%(125/772);Lp感染100例,阳性率12.9%(100/772);肺炎衣原体13例,阳性率1.7%(13/772);Q热立克次体3例,阳性率0.4%(3/772)。双份血清检测59份,血清抗体4倍增高50例。所测病例3—6岁发病率较高占72.6%,无明显季节流行性。结论应高度重视小儿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感染,双份血清检测对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江 《医学文选》2003,22(5):635-63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 ,以及 MP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哮喘发作期患儿 1 3 3例 ,按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分别采用 ELISA法测定静脉血 MP- Ig M抗体 ,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结果 感染组患儿 MP- Ig M阳性率为 1 8.8%(1 6 /85 ) ,非感染组阳性率为2 .0 %(1 /4 8) ,哮喘组 MP- Ig M阳性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MP- Ig M阳性的哮喘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哮喘明显缓解。结论 MP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关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对小儿卡波希肉瘤 (Kaposisarcoma,KS)的认识 ,对 1 4例非洲小儿KS的临床资料、HIV抗体检测结果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4例患儿活组织病理学观察均符合KS诊断 ,其中 1 2例 ( 85 .71 % )HIV抗体阳性。HIV抗体阳性的患儿中 ,婴幼儿组 ( 6月~ 3岁 ) 5例 ( 4 1 .7% ) ,4~ 6岁 1例 ( 8.3% ) ,7~ 9岁 3例 ( 2 5 .0 % ) ,1 0~ 1 4岁 3例 ( 2 5 .0 % ) ;淋巴结型KS占 75 % ,皮肤型占 2 5 %。提示 :小儿HIV感染相关型KS并不少见 ,以婴幼儿组发病率最高 ,以淋巴结型KS为主要临床表现类型 ;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及时诊断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